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浅析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_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浅析

2008年5月

第27卷第5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Anq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May2008Vol.27No.5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浅析

宋丹丹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伊拉克的战争已经进行到第五个年头。美国发动这

场战争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考量。

一、为理想而战———从政治的社会学角度分析

美国是打着“民主和平论”的旗帜,喊着推进民主的口

号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

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PeaceTheory)是一种国际关

系学、政治学和哲学的理论,主张所有坚守民主制度的国

家(更正确的说,所有自由民主制国家)不会或极少与另一

个民主国家发生战争。这一理论认为,“民主国家是不会

发生战争的”,这主要是由“民主”政治制度的约束机制决

定的;转型中的“民主国家”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较大;而“非

民主国家”则频繁地发生战争;“民主国家”不能回避与“非

民主国家”的战争;“民主国家”在继续维护世界民主和平

的同时,要以战争的方式帮助那些“非民主国家”重建民

主,通过民主的建立,在“非民主国家”实现和平。

其所以“民主国家之间不发生战争”,按照某些理论

家,如B.Russett,M.Doyle的说法,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

是自由民主制度的约束;一是相关的规范和文化造成的自

律(或戒律)。“制度的约束”(institutionalconstraints)主要

是指政治制度的制衡性(checksandbalances),它不仅包含

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而且特别具有政府官员

的民众选举、政治领域的广泛竞争和外交决策过程的多元

特征,使国会和舆论等机制对决定战争发动权的政府起着

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在这一点上,美国常被用来作

为典型的事例。“民主的规范和文化”(democraticnorms

andcultures)包括所谓“规范性因素”(normativeelements)

和“文化因素”(culturalelements)两方面。前者指一般人长

期信奉的民主、自由与和平的价值观,后者则指建立在这

种“和平盟约”之上的一种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共同的历

史和文化传统。

作为一种政治思维,“民主和平论”在政策层面的意义

是明显的。按照“民主和平论”关于民主国家不打民主国

家的逻辑,人类社会要求得永久和平与福祉,一个重要的

先决条件便是所有国家都变成“民主制度”;只要世界上还

存在专制国家,世界便永远会处于战争与苦难的危险之

中。从美国方面来说,美国所认同的民主制度是其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的基石。1983年多伊尔

提出,由民主国家组成的”和平区域”的不断扩展是美国国

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美国用各种手段推进和扩展民

主就是一种符合道义原则和国家利益的“十字军讨伐”。

2001年6月1日布什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公开宣称,为

了“支持人类自由的和平”,就必须对那些“恐怖主义和暴

君的威胁”发动战争。因此,“民主国家”对“非民主国家”

进行的军事打击和战争是实现民主和平的“崇高使命”。

这就成为美国奉行新干涉主义政策的重要依据。2001年

9月11日的恐怖袭击事件,恰好给了美国一个充足的证

据认定伊拉克是“非民主”国家,实行的是封建独裁统治,

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暴政的阴影下;认定萨达姆的政权是不

符合西方民主范式的,是恐怖的滋生地。而美国权势集团

一直把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和经济文化形态看做一种

“天命”的责任和义务,是所谓“美国精神”的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在历史上,“推进美国民主”几乎是历届美国政府

自封的使命,如约翰・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鼓吹的那样,为

“确保自由的存在与实现”,美国“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忍受

任何重担,应付任何艰辛,联合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

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成了美国拯救世界于水火,实现

世界和平理想所不可推卸的责任。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是美国为了和平的理想而战。

二、为现实利益而战———从政治的经济学角度分析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在中东地区推广美

国式民主,以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同时,也是从自身的

经济利益出发的。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北接土

耳其,东邻伊朗,西毗叙利亚、约旦,南接沙特阿拉伯、科威

特,东南濒波斯湾,在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经

济以石油业为主,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北部石油区通过

管道在黎巴嫩、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输出原油,

南部油田通过油管至沙特阿拉伯的江海岸延布油管输出

原油。伊拉克有炼油与石油化工以及纺织、食品、烟草、水

泥等工业,是中亚地区的产油大国与经济大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想保证和维持本国经济的

发展,充足的能源供应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点对于它更是至关重要。伊拉克丰

富的石油资源,也正是美国国家利益的所指。

J.M.布坎南在他的公共选择理论中,基于三个基本

假设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第一,“经济人假设”,

即假定每一个活动于经济过程中的个人都以追求个人的

经济利益为动机,面临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

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每一个参与者都依据自己的偏好,用

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活动。与在经济活动中一样,个人参

与政治活动时也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也以收入2

成本为依据。“政治人”与“经济人”一样,也是利己的和理

性的,也依据个人的偏好,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活动。

第二,交换政治学,即认为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一样,政治

是个体、团体之间出于自私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

程。政治过程与市场过程一样,基础是交易行为,是礼仪

的互换。第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即认为人类的一切活

动都应以个体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被看做一种个人追求其

自身利益的总量效果,政治和国家被当作个人得以通过它

寻找自身利益的一种机构。因为在国际社会中,每个国家

也都有各自独立的国家利益,也就可以把每个国家看作为

各个独立的“经济人”。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每个国家都以

追求各国的国家利益为动机,面临选择时总是倾向于选择

能给本国带来最大收益的机会,每国都依据自己的偏好,

用最有利于本国的方式活动。笔者认为,从这一角度看,

美国也是这样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三、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美国的对伊战争,五年来一直都是个备受争议的事

件,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笔者认为,从政治的社会

学角度和政治的经济学角度分析,矛盾有二:

第一,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就其标榜而言,是为了

推广美国式民主,形成共有的民主价值观念,使国与国之

间达成盟友式的关系,推动世界进入康德式社会,最终实

现世界和平。这是美国的理想。如前所述,在民主和平论中,共有观念之一就是“制度

的约束”,也就是说,每一个民主的国家都是法制的。美国

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扩大到国际社会中,公认的国际组织

国际法,对各国的交往行为,也都应有着强有力的制约和

监督作用。然而,众所周知,美国的对伊战争,逾越了联合

国安理会的授权,公然践踏了现行的国际法。这是美国行

动的现实。

第二,按民主和平论,民主的国家间有着共同的价值

观念,是盟友关系。一国受到侵犯,所有的盟国都有义务

帮助它共同抵御侵犯;各自经济的发展,也依托着相互间

共同的国家利益,共同发展。美国号称要将伊拉克建成民

主的国家,实现美国与伊拉克的共同发展,这应是美国的

理想。但是,从政治的经济学角度分析,美国攻打伊拉克

的目的很显然是攫取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实现自身的经济

发展。这是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凸显了出来,作为

朋友的两个民主国家间,不应存在一国为了自身的发展而

去用暴力掠夺另一国的资源。

四、以“和谐”的理念化解国际争端

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

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战争爆发前,不少国家曾私下劝美国不要打:“发动战争容

易,结束战争难。”这不幸被言中。伊战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这场战争给美国制造

了一大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将长期困扰美国。

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正是解决国际争端的

一种途径。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明确表明只有致力于

实现各国的和谐共处,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

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和谐世界,才能实现世界

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以和谐的理念处理国际间的纠纷

与摩擦,应成为各国实现互利和共赢的精神保障。

责任编校:徐希军

我国消费文化建设需处理好几个关系

郑晓红

(安庆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消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形成正在改变着我

们的生活。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个性消费、社会性消费及象征性消费

日益发展,消费文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学术界对此

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们就消费文化的意识形态方面进行

了严厉的批判,甚至完全否定消费文化的积极意义。面对消费文化给中国文化生活领域里的思想、道德、知识方面

带来的变化,我们不仅要把这种变化视为经济因素变动的

结果,更应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的消费非常单调,

人们大都以同样朴素的心态购买包装设计十分简单的物

品,基本上不会追求以消费的差异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221・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