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鲲鹏展翅翔万里

鲲鹏展翅翔万里

鲲鹏展翅翔万里,敢立潮头唱大风 -----培风改革创新之路 我是xx的一名新人,又是xx的一名老兵。常常感叹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九年的光阴一晃就溜走了!我们见证过xx中学的辉煌,我们经历过xx中学的煎熬;我们体会过鲜花和掌声带来的荣誉,我们感受过不屑和指责带来的羞愧。我是xx人,xx何去何从? 何为“xx”?那就是“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或许这正是梁正麟先生创办培风的初衷---通过教育来改变日益凋敝的民风,通过教育来实现强国富民的报负。自2004年复名以来,xx中学秉承“明理、砺志、笃行、创新”的校训,教学质量在县内同类学校中稳居翘楚。物极必反,正是这些成绩掩盖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使得我们不愿意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是这些鲜花和掌声使我们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使得我们不想也不愿意去变革,躺在功劳簿上“享福”,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墙倒众人推,一旦我们有“突发事件”就可能被曲解和无限放大;一旦我们的教学成绩有所下降就会被冷嘲热讽。我们应戒骄戒躁,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走改革之路,走创新之路。 一、 解放思想,创新教育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革新也迫在眉睫。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模式,有“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中学模式。近在咫尺的xx区也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xx县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大量优质生源的流失就是家长对长宁教育的“失望”表现。xx中学有理由扛起xx县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旗。然而,我们绝大部分老师还是习惯靠一张嘴、一本书和一支粉笔打天下,俨然一个“知识传教士”。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知识,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惟师是从”。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静静地听或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的“象牙塔”中走出,既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每一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成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伙伴。教学工作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从教学实践中捕捉和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使他们在和谐和友好的氛围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改进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渗透 学校应该借鉴外地的教研成果,从本校实际出发,通过构建“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时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事物,充分利用学生学习中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做到不因人设事,令行禁止。 规范化制度建设,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协调内部关系减少内耗形成整体力量的有力措施,是建立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有力保证。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要防止个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扯皮,必须明确机构及其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使权责相称。要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不推卸责任,不人浮于事。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完善年级负责制,明确年级负责人以及年级主任的责任,加强学校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工作。各年级是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各部门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年级负责人是年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 2、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保障执行 加强学校民主建设是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只有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员工民主权利,认真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调动每一位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完善制度,创新载体。例如: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严格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程序,坚持做好校务公开。牢固树立学校的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重大事情公开透明、照章办事、赏罚分明。凡涉及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分配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从而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要让老实人吃亏。 3、健全激励机制 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才的主要力量,是制约学校整体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健全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的素质。(1)目标激励:确立符合教师的实际,能够激发教师热情的工作目标。(2)情感激励: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工作上多关心,生活上多关照。(3)物质激励:高(中)考质量奖和绩效工资中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体现教学质量和数量。 三、立足课堂,加强科研 1、加强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有利于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杜绝教学的随意性,抓住教学工作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①集体备课要求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每次集体备课都要落到实处,坚决反对“走过场”、“做样子”,填写集体备课记录,以便做好资料的积累工作,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个人准备—集体研讨—修改完善”的流程,形成“四备”(初备——复备——细备——精备)的备课模态。统一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作业布置、测试考核,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每一个人的作用,实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有力地促进了每一位老师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 校内广泛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活动(引领课、精品课、同课异构课等),使授课教师与教研组其他成员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的循环过程,即“教学设计——试教——讨论——再设计”过程,将理念与实践的融合。让新教师感受到对一节课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应该是怎样开展的,学习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解决的;让中青年教师在切磋、商讨中不断成长; 让有教学经得到提升,让教育资源得到共享,让教育理念得到传承。公开课的重点是研究是教学设计,关键是看教学行为的改善,落脚点是教学效果。这个过程是教师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 3、加强校本教材研究 认真研读教材:明确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做到整体研读,全面把握教材资源;合理重组 优化教材资源;适度开发 创生教材资源;化静为动 激活教材资源。研究教学: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捕捉研究课题,组织教研组同事共同加以研究。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关键在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学习过程,学习障碍等。④研究考点:认真研究高(中)考试题,把握命题原则,思路和变化,探索命题趋势,科学安排考前复习,提高专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精心选择和编制配套复习资料。 四、转作风,促校风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召师生“自己动手建校园”,把绿化草地、公共卫生场所分到各班,组织学生拔除杂草,浇水施肥,修剪花木;(2)狠抓校风建设:针对学生中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严重违纪现象应该及时处理和纠正,在学生中树立“正气”,增加“正能量”。严格的校规校纪,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形成。(3)正确舆论引导人:发挥学校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作用,重视思想内涵,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加强师德建设: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作息时间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2、精细化管理和过程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重落实、重细节、重过程,专注地做好每一小事,实现“落实常规、扎实细节、充实过程”的要求。(1)细化管理过程,细到可操作,看得见,听得见,查得到,说得出。(2)明确管理责任,使责任具体化、明确化,(3)落实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细节落实。(4)做细、做实、做精细节,力求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精品。 让学校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其关键在于扎实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 创新是学校生命之所在,改革是学校发展之关键。改革必须来真的“下实的”,不是修修补补、旁敲侧击。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我们做出必要的牺牲,需要我们冒一定的风险。我们应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乘新课程改革之风 ,扬xx中学发展之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