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工具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表了红头文件《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此其中互联网+就是重头中的重头戏,互联网+是指互联网
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与互联网状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
社会经济实体的改革,做到互联网与经济联系发展,为国家提倡的改革、创新、
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讲,“互联网+”的意思就是“互联网+各个
传统行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不同的是要求在传统行业上加入
互联网的元素,利用线上的高速度,高科技创造一个互联网的平台来输送传统行
业,让传统行业再次焕发新生。时代的发展使得旧的金融手段无法满足现如今人
们对于理财的要求,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旧的金融世界
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段,一步一步演变成新的金融时代。
标签:互联网+;金融工具
一、旧时代金融
旧时代的金融体系源自于17世纪的华尔街,华尔街孕育了金融,诞生了金
融的一系列的副系产品,债券,股票,证券等。这些金融资本大佬带动了世界的
经济,他们将货币以美国为中心向世界各地输送,投资新型行业,搅动小国财政,
以各种的金融手段调控资金的流动,掀起一股股浪潮。随着20世纪二战的结束,
各国开始接受华尔街的一套金融体系,一段高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历史拉开帷幕。
到如今,各国的金融体系趋于稳定,金融工具也被各国所用。
二、划分时代的互联网
因特尔的诞生是随着时代潮流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需要而诞生出来的。当人
们希望有更好的机器代替人工手动时,蒸汽机诞生了;当人们希望有更加稳定的
能源代替不稳定的蒸汽时,电力出现了;当人们希望在稳定电力的情况下拥有更
加合理快速的工具时,电脑出现了,随之出现的便是互联网。互联网不得不说这
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当汽车,火车,飞机出现时,它们将世界合成了地球村,
而互联网直接凝合成了地球家。根据智研咨询的报告表明截至2016年12月,就
在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到7.31亿,全年新增互联网用户4.299万人。互联网
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末提升2.9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
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6.95亿人,较2015年末增加7.550万人。互联网用户中使
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互联网现在就是一头奔
跑的巨兽。
三、互联网结合金融手段
互联网的到来为传统金融体系泛起涟漪,王巍先生在《互联网金融》一书中
提到了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我国盛行,有三点:
1.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思维与其发展处千一个较为尴尬的临界点,加上支付
宝与微信支付的破壳而出,使得传统金融已经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处境,同样也
使得普通大众可以拥有自下而上的一个破除旧金融制度的一个严防死守。
2.利率自由化主导了金融结构的全面洗牌。
3.以“8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生代全面人场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主平台,彻
底洗礼了传统交易主体的观念与行为。
阿里金融在2010年开始先后成立了自己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建行也有了
自已的“善融商务”。虽然互联网与金融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但两者共同推动
了互聯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互联网十金融体系是金融的一次创新,其进一步提高
了资金配置的效率,也更好的实现了价格发现功能,同时更好的满足了金融消费
者的需求,以及有效改善风险管理,推动了银行机构的发展转型。如今我国的互
联网十金融蓬勃发展,通过对网络金融观念的重新定义,将营销理念放人金融手
段里,结合网络创新金融技术,创建银行数据仓库,建设网上银行系统促进电子
商务发展,就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样。也加强了金融数据通信网建设,完善了
支付系统建设,对于资金流动的实时管理和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和基础产品
创新,推动了既有产品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利用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为网络
金融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在传统的金融服务领域出现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时,可以避免一系列的损失。非金融企业借助网络技术利用成本优势向金融服务
领域渗透,及时的调整和转变了传统的监管思想和监管理念,也是发展了网络金
融。而新型的网络金融服务公司,利用大数据、搜索等技术,让上百家银行的金
融产品可以直观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传统银行用融资服务吸引商户,再通过对商户的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等
大数据的分析,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线上融资服务,提高用户粘度的同时,
也节约了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行都把互联网金融提升到了战
略地位。中国银监会更是在今年年初的改革中,专门新成立一个部门——普惠金
融部,首次将互联网金融纳人普惠金融渠道。
互联网十金融体系代表着,新时代的金融服务到来。时间在走,路途不变,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世界
进步的原因,这也是金融发展的必须理念。
参考文献:
[1]孙柏.“互联网+”下的金融变革[J].金融博览(财富),2015(04):46-48.
[2]陈敏.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J].金融电子化,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