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2期 2011年4月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Vo1.34 NO.2 Apr.2011
保定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刘永亮,张子夜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和尖锐。实现城
市的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 进行测度,对于科学把握城市协调发展现状、进而制订正确科学的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保定市为例,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测度,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
对策建议。
关键词:协调发展;主成分分析;保定市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2011)02・0042-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增
长速度居世界第一。而社会建设、环境建设则相对
落后,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
尖锐,社会不稳定因素和不稳定事件逐渐增多,生 态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如何加快社会建设和环境建
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牵涉
我国发展大局的重要议题。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主阵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 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技术中心、信
息中心和交通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环节。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较长时期内
城市化都将较高水平增长。因此,经济、社会和环 境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领域。如何促进城
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协
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任务紧迫性,已经
成为全国的基本共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以来,协调发展开始成为学术
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十七大”报告中,将“经济
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 然不平衡”列入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然
而,如何测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以找出 导致不协调的主要因素,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本
文以保定市为例,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
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二、研究现状
面对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社会矛
盾和环境危机,许多学者强调了城市化过程中协调 发展的重要性。刘仲尧(2005)强调重视城市建
设的和谐性,提倡“将城市建设融人自然中去,
形成和谐的城市生态体系”,并提议通过民主和法
律手段,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建设和谐的城市 社会体系¨ 。陈锡伦(2005)从城市管理实践角
度,探讨了建立“和谐街道”的工作理念和工作
举措。 李明超(2008)强调要注重城市化的质 量,即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要素之间 的协调发展。 李小彬(2007)研究了城市经济与
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
态工业园区等建议。
一些学者对城市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
究。刘婧、赵民(2008)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与社会和谐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汤莉等(2005)
对新疆石河子垦区人口、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 了定量分析,计算了协调系数。 孙彩虹(2003)
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教育、经济协调程度进行了 定量分析,计算了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关联度,
借以衡量协调程度。
研究保定协调发展的文献非常少。王军等 (2002)I s]、赵永梅等(2008) 对保定市所辖的各
县市的区域协调程度进行了研究。张军涛(1999) 对保定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了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11—03—04 基金项目:河北省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00902005)。 作者简介:刘永亮(1972一),男,河北遵化人,经济学博士,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统计学。
刘永亮等:保定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43・
得出了“保定市为初级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 的结论¨ 。这些文献或者只考虑了保定辖县域之
间的协调发展,而没有研究保定市的经济、社会、
环境之的协调问题;或者只分析了保定的环境与经
济的协调问题,而忽略了社会方面。本文拟对保定
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发
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协调发展的对策
建议。
三、指标和数据
将保定市作为一个复合系统来研究,它由经
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系统组成。结合保定市的实
际情况,按照如下原则来建立保定市的经济、社会
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根据科学性、全面
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则,选择保定市经济
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三个子系统的具体指标 如下: 经济子系统: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X。)、市辖区职工年平均工资(元)(X )、市辖
区从业人员人均工业总产值(元)(X )、实际利
用外资金额(万美元)(X )、市辖区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X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
(X )、地方财政预算外支出(万元)(X )。
社会子系统: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万人)
(Y。)、市辖区非农人口比重(1,2)、市辖区从业人
员年平均数(万人) ( )、每万人拥有汽车数
(辆)(r4)、万人病床数( )、每百人公共图书
馆藏书(册)(Y6)、每万人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
(人)(y')。
环境子系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Z )、人均
园林绿地面积(平方米/人)(Z:)、工业废水排放 达标率(Z )、重点工业产值综合能耗的倒数
(Z )。 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以及《保定统计
年鉴1995--2008》。
四、保定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状况分析
(一)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以经济子系统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综
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的标准化
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
标准化处理。采用z分数标准化公式: =
其中 = 1∑X 为样本数据的均值;S =
厂 —— ————一 √ 1. ( 一 为样本均方差。对样本数据
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z 即为各指标数据转化后 的标准化数据。
2.主成分提取
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应用主成分分
析法对标准化后的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
得其相关系数矩阵及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根据特征
值大于1这一提取主成分的原则,我们选取经济指 标的第一个主成分作为最终的因子提取结果。它解
释了原数据86.95%的信息,提取一个主成分能够
较好地解释原始数据包含的信息。
3.主成分方程
根据主成分的原理,首先,以各主成分在载荷 矩阵的值除以该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的平方根,得
出该主成分各指标的特征向量
P =A /sqrt(Bi), =1,2,…,m;i=1,
2,…,n。 (2) 其中,m为提取的主成分个数,n为指标选取
的个数,A 为第 个指标在第 个主成分中对应的
初始因子载荷值,B 为主成分的特征值。然后,
将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向量与其标准值相乘得到主 成分方程:
=∑尸 z (3)
经济子系统的主成分方程为:
Fl=0.995ZX1+0.993ZX2+0.976ZX3+ 0.457ZX4+0.985ZX5+0.996ZX6+0.993ZX7 (4) 4.计算综合发展水平 以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的比重为 系数,对各主成分进行综合获得其综合评价值
(F):
(5)
其中,A 为权数,由第.『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
率除以所有提取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求得。F
值即为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用同样的方
法,我们求出了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的综合发展水
平值(见表1)。 由此,可以绘出三系统在1994年一2007年的 综合发展水平折线图,如图1所示。
・44・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第34卷第2期
表1 经济、社会与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 ・ …。£ 二
...... ;r.::.:
暮— — 主 一营窨 蓉苫誉苫譬
一事一莹善 罱晶罱罱罱哥哥罱 ▲-‘…‘
—+一经济与社会 一+一经济与环境… 一社会与环境
图1 保定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折线图
由表1中的数据及图1可以看出,保定市
1994年一2007年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综合发展
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以2001年左右为分界线,由 负数转变成正数。这表明保定市在经济、社会和环
境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对而 言,环境和社会综合水平上升最快,表明在经济发
展的同时,保定市的环境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较 大的成就。
(二)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程度分析 1.构建协调发展模型
根据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
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对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 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回
归分析,估计出的回归方程为: X=一1.559+0.181 r2+0.185 y3 (6)
(一2.422)(2.442)(14.694) R =0.956 F:1 19.418 Y=0.278+0.620X一0.002X。 (7)
(1.541)(11.038)(一3.892) R。:0.958 F:124.573 Z=一0.001+1.237Y (8) (0.000)(24.984)
R =0.981 F:624.215
Y=0.001+0.793Z (9)
(0.000)(24.984)
R =0.981 F:624.215 X=一1.597+0.157Z +0.099Z (10) (一2.785)(3.698) (17.326)
R :0.965 F:153.896
Z=0.782+0.615X一0.023X (11)
(2.295)(12.674)(一3.299) R =0.941 F=87.059 经检验,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尺 都大于0.9,
拟合优度良好。式下括号中数据为相应参数的t统
计值,也都通过了t检验。综合这些检验结果,说
明模型的功效较好。 2.计算静态协调系数
根据模糊隶属度函数,建立协调系数计算公式 (王维国,2000) 。 |l2]:
C(i/j)=exP『 L (一2)(A —A )
S (12)
其中c( )表示第i子系统(经济系统)对
第 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系数,A 为第
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A 为与第_『子系统相协 调的第i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回归方程
(1)和(2)可以求出。s 为第i子系统的综合发
展水平的方差。
计算出c( )和C(j/i),按下式计算生态 环境与城市化之间的静态协调度:
c
协调系数大小表示协调程度。协调系数的不同
区间划分可以作为不同协调程度的衡量标准。结合
河北省状况,吸取专家经验,我们将其划分为6个 等级:0—0.1,很不协调;0.10~0.35,不协调;
0.35—0.60,不太协调;0.60~0.75,基本协调; 0.75—0.90,协调;0.90—1,很协调。
分别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代人
上述模型,得到河北省1994年一2007年的静态协
调度。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1994年一2007年间,
保定市社会与环境之间的静态协调程度最高,在 0.8和1之间,基本上处于“很协调”状态。但
是,经济与社会之间、经济与环境之间的静态协调
度则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尤其是经济与环境之间 0 0 O 0 0 O O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