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调研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浅淡我国反洗钱工作现状
洗钱是指将非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
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走
私、毒品、腐败、堵博、诈骗等犯罪的增多,违法犯罪问题在我国
日益突出,不仅破坏了我国金融秩序,而且危害到社会稳定经济安
全。我国开展打击洗钱工作以来,不断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加强
洗钱监测和打击,积极推进反洗钱国际合作,成功破获了一系列洗
钱犯罪大案要案,为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目前我国洗钱犯罪现状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洗钱犯罪数量逐年增多趋势,经济发达或
者沿海、沿边境地区的洗钱犯罪活动较为猖獗,涉及行业较多,职
务犯罪案件近期查处暴露较多。正由于的特殊作用,利用银行平台
从事的犯罪活动,部分银行会不知觉地被利用。
(一)据国际反洗钱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的洗钱资金
金额为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各国生产总值的5%,或者说相当于全
世界国际贸易总值的8%。我国自从计划经理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
中,金融领域的逐步开放,洗钱活动不断出现并蔓延发展。随着我国
各种犯罪活动迅速增长,特别是毒品犯罪、黑社会犯罪、走私犯罪、
贪污贿赂、诈骗等犯罪活动猖獗,大量黑钱出现,越来越多的犯罪分
子以洗钱这种方式清洗其犯罪所得,并出现了逐步趋于严重的洗钱犯
罪现象。
(二) 我国洗钱犯罪活动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或者沿海、沿边地
区。统计显示,洗钱犯罪的地区分布与各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基本呈
正相关,同时沿海、沿边境地区的地缘特点在洗钱犯罪活动中也有
明显表现。从人民银行协助破获洗钱案件地区分布看,这些洗钱案
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四川、辽宁、江苏、云南等地。
(三) 近两年涉案人数较大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增多,主要有地
下钱庄洗钱、非法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电信许骗典型上游犯
罪,如毒品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毒品犯罪主要集中
在云南边境及广东地区;走私犯罪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贪污
贿赂等职务犯罪主要集中在国有控股企业及金融领域。
二、我国洗钱犯罪的主要趋势
(一)在地区分布上,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监管和打
击非法金融活动不断加强。近几年,东南沿海地区越来越注重经济
健康发展和社会金融稳定,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洗钱分子的生
存空间受到挤压。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的推
行,内陆地区相对宽松的环境给洗钱提供了便利。洗钱从沿海、边
境地区向内陆经济不发达地区蔓延。早期的洗钱犯罪主要集中在东
南沿海地区,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地下钱庄洗钱活动最为典型。地
下钱庄协助不法分子将非法资金转移出境,是腐败、贩毒、走私等
犯罪活动的重要洗钱渠道。目前我国的洗钱犯罪出现了向内陆经济
不发达地区蔓延的趋势。毒品犯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黑社会
性质的组织犯罪在部分内陆地区较为猖獗、走私犯罪团伙开始与内
陆企业勾结,随之随的必然是大量的洗钱活动。此外,贪污贿赂犯
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在内陆地区并不鲜见,
从而成为洗钱犯罪“黑金”的主要来源。正是利用当地宽松的投资
和监管环境,以投资为名从事洗钱活动。
(二)涉及面广的犯罪案件和职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早期的
洗钱活动涉及的上游犯罪主要集中在经济犯罪、毒品犯罪和走私犯
罪领域。近年来,非法传销、非法集资案件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
用各种不实宣传,骗取公众大量资金。此类案件涉及广大群众利
益,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职务犯罪涉案人员包括政
府机关公职人员、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等,案件主要集中在银行
信贷、证券期货、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
(三)在洗钱犯罪方式上,洗钱手法日趋复杂多样。早期的洗
钱分子往往通过现金走私等传统方法进行洗钱。但从近几年破获的
洗钱案件看,洗钱犯罪的手法已经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如通过艺
术品投资、虚拟物品投资、文化知识产权等。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不高。突出的表现是,社公众没
有认识到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性,随便将身份证件有偿或无偿地出
借或出售,身份证件移失给洗钱分子合法开立洗钱账户提供了可乘
之机。
(二)政府部门、重要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严重,共享程度
低。例如,客户身份信息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识别的重要基础,
也是金融机构控制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某些政府部门过
分强调部门利益,使金融机构难以获得权威信息来充分核实企业和
个人身份信息、交易情况。此外,某些信息对反洗钱资金监测有重
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交易对手信息、职业、经营范围等,影响了反
洗钱资金监测甚至打击洗钱犯罪的有效性。
(三)基层金融机构存在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反洗钱经办
人员兼职人员,又主要承担内控管理业务发方面的工作,洗钱需要
监测的资金交易数量多、工作量大。在实际工作中临柜人员在工作
当成是例行公事,仅凭客户提供的信息在系统中录入,未真正意义
的监测、分析和识别开展,信息收集后作用发挥不大,因工作量大
且效率低,缺少时间及精力去识别客户,对重点客户无法做到实时
监控,洗钱工作很难产生实质效果。特别是近年来金融网点猛增、
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得业务一线新员工较多。由于没有过硬的业务
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一种职业的敏感,即使面对可疑的金融交易
或者明显与洗钱有关联的交易也不能识别。此外有些机构重业务发
展和经济效益,轻内控管理,重自身发展。因开展反洗钱工作需要
增加成本投入,增加了许多业务工序,有的存款送上门不能不要,
客户关系也不好处理,使得洗钱工作流于形式,报告数据真实性不
高。
(四)反洗钱宣传不到位,现在各金融机构对洗钱的宣传,是
要是通过拉横幅、发放折页、向群众讲解等,其宣传的效果影响有
限,群众对洗钱认识只是停留在听听,好像都不关自己的事,对个
人影响无关紧要,金融机构性质决定宣传不够不具备行政机关强硬
有力。
应对措施
(一)建议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共享资源。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
作也是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重要手段。应进一步完善制度规定,
细划标准。明确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核实标准,核定各类信息证审查
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划定真实性和有效性底线,在确保客户身份识
别基本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提高。
(二)继续加大反洗钱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反洗
钱。使社会公众共同关注反洗钱。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洗钱犯罪的危
害,说明反洗钱对反腐、禁毒、反恐等工作的积极作用,爱国主义
教育中增加反洗钱内容,使社会公众支持反洗钱,提醒公众注意保
护个人身份信息,不要将身份证件出借或出售,倡导安全、先进的
交易支付方式;增加政府行政机关宣传主体,以提高打击洗钱公信
力。
(三)做好反洗钱基础工作,加强信息维护,全力推进客户信
息完整。认真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各专业条线应针对不同业务种类
交易活动提出切实可行的、规范的客户身份识别流程,并尽可能细
化客户尽职调查内容,对洗钱花样需要其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综合性分析,同时配备充足综合业务素质较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
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