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无效与主体不适格
人们在订立合同时,通常十分注重合同中的交易条件,认为合理、恰当的交易条件是实现自身交易目的的基础。其实不然,交易条件是实现交易目的的手段,交易主体适格才是实现交易目的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其中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即,当合同一方交易主体不适格,也就是不符合法律、行政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主体资格条件时,合同无效。如果合同无效,则不管交易条件的约定如何符合我方的利益,交易目的均无法实现。
对交易主体资格的审查,应当在开始洽谈合同时进行,一旦了解到对方主体不适格就应终止谈判,这样企业的谈判成本才可以降低到最小,也不会再产生后续的损失或其他责任。
一、就买卖合同而言,适格的出卖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出卖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自然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1条至13条规定:
(1)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4)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5)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6)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2.法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在司法实践中,法人超越经营范围实施的民事行为并不当然无效,但法人超越经营资格的限制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无效。
就买卖合同而言,法人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即为超越经营资格实施经营活动。这种情况下,不仅订立的买卖合同无效,买卖双方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在我国,专营、专卖物品以及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主要包括军工产品、食盐、石油、钢材、烟草、药品、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农药、兽药、甘草、麻黄素及肉从蓉、雪莲、冬虫夏草等野生中药材、货币金银、贵重金属、林木等等。这些物品的种类并非一成不变,国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加以变化调整。
(二)出卖人应当是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人或有处分权人(《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
所谓所有权人,依据《民法通则》第71条的规定,是指依法对
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人;所谓有处分权人在这里是指经过所有权人授权或基于法律的规定,可以对他人的财产为出卖行为的人。
有处分权人在我国现行立法上主要包括:
1、抵押权人和质押权人(《担保法》第33条;
2、留置权人(《担保法》第82条);
3、法定优先权人(《合同法》第286条,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人);
4、行纪人(《合同法》第419条);
5、经营权人(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的财产所享有的经营权,也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所以虽然不是所有权人,仍有权以出卖的方式处分财产);
6、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第226条,强制执行权)
如果订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既非标的物的所有权人,又非标的物的有处分权人,出卖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合同即为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如果权利人未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在订立合同后没有取得处分权呢?即便合同有效,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对买受人而言仍是得不偿失,毕竟买受人真正想要的是标的物而非违约金。
二、就买卖合同而言,适格的买受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买受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与对出卖人民事行为能力要求一致。
(二)买受人有资格购买标的物
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他法律的规定以及特定买卖合同的性质,某些具有特别身份的主体不得成为特定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例如:
1、监护人不得成为被监护人财产的买受人(民法);
2、受托人一般不得自行购买委托人委托其出售的财产(民法);
3、拍卖公司及其职员不得购买接受委托拍卖的财产(《拍卖法》第22条);
4、公务人员及其配偶和近亲属不得购买由该公务人员依职权出售、变卖的财产;
5、公司的董事、经理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公司法》第61条);
6、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也不得成为
商事经营活动中所订立的买卖合同的买受人。
此外,实际中还应注意买受人的付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