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海洋大学--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上海海洋大学--池塘循环水养鱼高产新技术


三、鱼池面积的选择
池塘面积一般以3~20亩为宜,以5~ 10亩为最佳。开阔的平原地区,以10~15亩 更好。饲养成鱼的池塘,面积应该宽大为 好。主要原因是:
1.“宽水养大鱼,一寸水深一寸鱼”。鱼池面 积大,为养殖鱼类提供了有效的生活空间, 活动范围大,有利于生长。
2.水面大可以经常受到风的吹动,增加水中 溶解氧;同时,借助风力,表层和底层的 水能够进行对流,促使有机物的分解,给 鱼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生长条件。
=160尾 总放养量=4×160=640尾
3.生产实例
1)池塘精养异育银鲫:
江苏某养殖场,一口面积为20亩的池塘, 水深2米左右,池底淤泥小于20厘米,配3千 瓦增氧机4台、投饵机2台、并配备抽水机泵。
3月份放养育银鲫 1800尾,规格为12尾/ 千克 (80克/尾),一月后再搭养鲢鳙鱼种100 尾,规格为250克/尾,投饲优质全价颗粒饲 料。
池塘“80:20”养鱼技术的基本概念
1994年,美国大豆协会分别在黑龙江 省哈尔滨市金山岭堡养鱼场,长江三角洲 的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五个地方对 鲤鱼和鲫鱼进行养殖试验后提出的一种新 型的水产养殖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二、基本概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指利用淡水 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 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 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 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尼罗罗非 鱼等;
3.养殖水体在不同透明度、深度下 的水温和溶解氧关系。
在1~6m水深的池塘中,表层水温与底 层水温相差1℃以上,而溶解氧相差很大;
在3m以下时溶解氧就为1mg/L以下,显 然,这对鱼生活是不适宜的。
因此,对于高产池塘水深一般保持在 2.5~3.0m,较为适宜;对鱼苗鱼种池一般 在1.2~1.5m为宜。
五、水源
池塘养鱼的水源条件,应该考虑以下 几个方面的因素:
1.水质要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
2.水量要能满足渔业生产的需要,尤 其是在主要生产季节,即4~11月要有充足 的水量进入池塘,用于池塘注水、换水, 其换水量一般要求一次能换水10~20%, 一月换水1~2次;
3.水源可以使用地下水或地表水。
池塘水深与养殖鱼产量之间有一个经验 式的关系,即:水深1m时亩产可达300 kg , 2m时可达700kg,2.5~3.0m时可达1000kg 以上,水深超过3m时,鱼产量不再随着水 深的增加而增加了。
要想达到高产,鱼种池和成鱼池水深 应分别达到1.5m和2.5m。生产实践证明, 在一定限度内,鱼池每增加深度0.5m,产 量可提高10~30%。
第四节 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养鱼在放养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既有利于防治鱼病,又有利于增加鱼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
一、鱼池改造
1.小塘改大塘,一般以5~10亩为好; 2.浅塘改深塘,一般以2~2.5m为宜; 3.死水塘改活水塘,要具备良好的水源和 水质,修建配套的注排水工程; 4.对于池埂来讲,要求低改高、窄改宽, 要求池形整齐,大水不淹、天干不旱; 5.漏水塘改保水塘。
六、“80:20”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 技术相比的优点
1.产量高,利润高,可以轻松达到 高产1000公斤;
2.产品的商品率高,规格整齐,市 场适销性好;
3.对环境污染小,病害少,更符合 无公害养殖要求;
4.减少劳动强度; 5.方法更容易掌握。
池塘条件
一、位置选择 鱼池一般应选择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 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 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鳜鱼、鲶鱼、 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 此技术适合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
池塘“80:20”养鱼的主要技术要点
一、主养鱼类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技术的特点,
80%的主要养殖鱼类必须是摄食配合饲料 的鱼类,同时还应当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 类。因此,这些品种是受市场调节的鱼类 品种,目前,可以选择的品种有斑点叉尾 鮰、团头鲂、优质鲫鱼、罗非鱼、草鱼、 鲤鱼等。但是,对于“80%”这个比例而言, 并非绝对化,70~90%即可。
七、进排水系统
每个鱼池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 统,池水不要串灌串排,以免防止鱼病串 池感染。
八、电力及机械
池塘养殖高产技术增加了对电力和机 械设备的依赖,这些设备包括:投饵机、 增氧机、抽水机、供电电源、自备发电机 等。商品鱼池电力配备要求达到0.5~1kw/ 亩,一般要求有足够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作 为自备电源。
二、清除淤泥
每年在年底收获后,清除淤泥一次, 保证淤泥不超过30cm。
池塘放干水后,在烈日下曝晒10~20 天,促进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消除 病原菌的危害,在此期间,还应当翻动底 泥,使底泥在阳光下充分暴露和氧化。
三、消毒
池塘底泥富含有机物,是很多鱼类致 病菌和寄生虫的温床。同时,在池塘养殖 水体中,还存在着包括细菌、藻类、青泥 苔、螺蚌、水生昆虫、蛙类、野杂鱼和水 生植物等,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是必不可 少的。
解答:
1)当总产量为500公斤(包括鱼种,指毛产量时) 则:
草鱼每亩放养量为=100/(1×80%)=125尾 总放养量=4×125=500尾 鲢鱼每亩放养量为=300/(0.5×90%)
=667尾 总放养量=4×667=2668尾 鳙鱼每亩放养量为=100/(0.75×90%)
=150尾 总放养量=4×150=600尾
主养鱼类的选择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性,即所养殖的品种是否适销 对路; 二是易得性,即是否有稳定的人工繁殖 鱼苗供应; 三是放养的可行性,即是否适应当地的 池塘生产系统,如水温、水质等特殊要求。
二、搭养鱼类
20%搭养鱼类的营养物质或饲料来源, 主要是对池塘生态系统中80%的主养鱼类 损失的饲料、粪便、排泄物等生物及化学 的转化和利用;对经济价值低的野杂鱼类 的转化。根据这个原理,它们应当是:
放养的规格、密度和时间应根据收获 时间、规格和池塘条件而定,几种主要的 放养模式见附表。
二、放养密度
1.密度的确定
放养密度和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 放养密度增加,产量呈正比增加,但鱼产量达到 一定的值后,放养密度再增加,产量的增加变缓。 所以,放养密度的确定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鱼 类品种、大小、出池规格、饲养管理水平和资金 投入的情况而定。
电力方便的地方,主要要求是: 1.水源方便且有保证,水质应达到渔业
用水标准; 2.交通便利,以便饲料、鱼种、商品鱼
和其它物资的运输;
3.池塘底质不能漏水、不应出现严重的渗水 现象,要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4.要有方便使用的电源,以便增氧机池水源无污染且周边环境好,周围不能 有高大的树木和建筑物等。池埂可以种草, 却不能种树,尤其是高大的树木。
二、形状选择
• 鱼池的形状最好为长方形,长边为东西向,
宽边为南北向,鱼池长宽比例参数见表1。
鱼池长宽比例参数表
(表—1)
• 鱼池类别面积(m2) 深度(m)
长:宽
• 鱼苗池 600~1300 1.5~2.0
2:1
• 鱼种池 1300~3000 2.0~2.5 (2~3):1
• 成鱼池 3000~10000 2.5~3.5 (3~4):1
已知草鱼种平均规格为0.25公斤/尾,计 划年底养成的草鱼规格为1公斤/尾,成活率 估计为80%;鲢鱼种平均规格为0.05公斤/ 尾,年底计划出塘规格为0.50公斤/尾, 估计 成活率为90%;鳙鱼种平均规格为0.05公 斤/尾,年底养成规格为0.75公斤/尾, 估计成 活率为90%;试问草、鲢、鳙三种鱼种各 放养多少?
计算实例:
实例一:一口8亩的池塘,主养单雄性罗非 鱼,预期池塘各种鱼单产750公斤/亩,其 中罗非鱼占80%左右,出池时规格0.4公斤 /尾,估计罗非鱼成活率95%,那么每亩需 放养罗非鱼尾数为: N=750×0.8/(0.95×0.4)≈1580(尾/亩)。
实例二:有一面积4亩的池塘,准备放养草、 鲢、鳙鱼,计划总产量为500公斤,其中草 鱼100公斤,鲢鱼300公斤,鳙鱼100公斤。
9月中旬捕捞,产鲫鱼 15390公斤,平 均规格450克/尾,成活率95%,产鲢鳙鱼 5000公斤,平均规格2500克/尾。
2)当总产量为500公斤指净产量时(不包括鱼 种,且三种鱼的产量也是净产量)则:
草鱼每亩放养量为=100/[(1-0.25) ×80%] =167尾
总放养量=4×167=668尾 鲢鱼每亩放养量为=300/[(0.5-0.05) × 90% ]
=740尾 总放养量=4×740=2960尾 鳙鱼每亩放养量为=100/[(0.75-0.05)×90%]
不同的品种增重倍数不同,所以放养密度一 般以鱼类的产量除以该种鱼的增重倍数,其结果 就是存塘鱼的数量。为使出池时存塘鱼的数量有 所保证可适当增加5%作为保证值。
2.计算方法
N=W/(G×a) N——亩放养尾数 W——收获时期望的总重量 (公斤/亩) a ——成活率 (%) G——收获时预期的鱼平均体重 (公斤/尾)
这样,原有的“80:20”的概念发展为 “在养殖一种占总量80%摄食鱼类为主的 情况下,搭养20%的其他鱼类;养殖的饲 料与饲养管理以主养鱼为基准”。
五、管理
传统的养殖主要遵循“八字精养法”— —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 是对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的精辟总结,对 任何池塘养鱼都是很适用的。
但是,“80:20”养殖技术较传统的养 殖管理更简单,主要侧重于“水、种、饲、 防”四大要素。
池塘养鱼高产新技术
李应森 上海海洋大学
池塘养鱼具有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 率高、污染较小、便于管理的优点,是我 国内陆水域渔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大力发展池塘养鱼,不断提高养鱼单产 和效益,是推动水产养殖业再上新台阶, 促进渔业产业化和产品商品化的主要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