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期 2013年6月 气象与减灾研究
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 Vo1.36 No.2 Jun.2013
陈升孛,刘安国,张亚杰,等.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研究[J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36(2):51—56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研究
陈升孛 ,刘安国 ,张亚杰 ,吴坤悌
1.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海南海口 570203
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3.海南省气候中心,海南海口570203
摘要:利用历年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951—2010年水稻高温热害的动态变化,探讨了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结果表明,鄂东部、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趋于频
繁,且除西南部地区外的湖jE省其他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最大概率出现的时间均有明显的提前,甚至每10 a提前
1 d以上。最后,利用ArcGIS对湖北省的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区划。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累积值。 中图分类号:P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33(2013)02—0051—06
0引 言
水稻作为湖北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
为2.13xlO hm ,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
的50%以上11]。由于盛夏季节副高等因素的影响,
湖北在夏季出现高温的频率较大,因而水稻在生长
季常常遭遇热害,夏季的高温热害一直是湖北省水
稻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1。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水稻高温热害生理、生态
机制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普遍认为水稻遭受高温热害的关键期是在花期前
后E3],对湖北省而言,即为7月底到8月初。从机理
上讲,由于水稻花期出现的高温热害会导致花药开
裂困难,花粉活力下降,进而致使产量及稳定性下
降 ,严重影响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
所研究的水稻高温热害主要集中在空间区划、风险
评估等方面 ],但还没有从时间序列上系统分析气
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害变化规律。考虑到由于气候
变化的影响,最高温度的m现在近几十年来已产生
了明显差异,本文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依据年份
时段滑动推移方法,分析湖北省l951—2010年水 稻高温热害的演变趋势与规律,以期为水稻生产提
供参考。
1 资料来源及高温热害气象指标
1.1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采用华中区域气候中心提供的湖北
省逐日最高气温气象资料。资料站点不含咸丰、利
川、神农架、绿葱坡、三峡等观测资料不满30年或
基本无热害的气象站,共计73个。大部分站点的资
料时段为1951—2010年,少数建站晚于1951年站
点的资料时段则从建站年至2010年。所有数据都
经过了气象部门的基本质量检验。
1.2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标
水稻高温热害是指水稻抽穗结实期气温超过
水稻适宜生长的温度上限,影响开花结实,造成减
产甚至绝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7l。一般认为,造
成水稻危害的高温临界温度为35℃[8 3。对于致害
的高温持续时间,一般认为为3—5 d: 。只有温度
达到或超过适宜生长温度的I临界值,且持续一段时
间,才会造成水稻受灾]10 13]。结合湖北省当前的气
候背景,文中将日最高气温高于35℃且持续3 d或
收稿日期:2013—02—20;修订日期:2013—04—05.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编号:CCSF一09—14:CCSF一10—04).
作者简介:陈升孛(1987一),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业务与研究.E-mail:digi
m0n0469@163mm 54 气象与减灾研究 36卷
211
210
209
208
207
0 。。0 、。 ∞∞∞∞。o l I I l I l l l l __n It3 t"-- n ln r、 ln In It3 0 时段
图4武汉各时段高温热害发生概率最大值 现的日序,n
及其倾向率(单位:d/a)
与前述结论一致。
以武汉为例,图4给出了各时间段,0的分布。
4高温热害风险累积值及其分布
4.1 高温热害风险累积值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以往的研究中大多以前述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的
极大值 来作热害程度区域的划分 。高温热害
的发生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的高温灾害
级别,某一天的高温事件概率越大,说明当天 现
高温热害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仅考虑概率值也有一
定的局限性,其不能反映高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前
人研究大多是单一考虑以 值大小或者出现高温
的持续日数来做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既然两个因素
值都是热害程度的重要表现,文中尝试引入热害风
险累积值这一概念,旨在考察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的
极大值及其持续时间的综合影响。
如果指定某一概率 (应取 ),对各个站点
作拟合函数(式(1)),则可得到发生概率高于厂0的
初日和终日(图5中的,1、 )。在这段日期内对高温
图5风险累积值示意图 热害事件概率值做累加,所得之和记为热害风险累
积值(图5中阴影部分)。由于此值综合考虑了高温
热害发生的概率及其持续的时间,能较好地反映热
害的风险。累积值大则说明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较大
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根据热害风险累积值对湖
北省的热害情况来划分区域较为准确直观。
4.2风险程度的结果与分析
要求水稻的抽穗扬花期100%无热害是不可
能的,农业上热害概率在10%以内的情况即保证
率为90%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文中选取fo=O.1计算
热害风险累积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害风险的
变化,可选取1961—1990年和l981—2O1O年两个
时间段湖北省有资料记录的70站点数据,剔除其
中无热害的站点利川,计算结果值范围为O一28.0,
据此可分为I轻度热害(0__7.0),II中度热害(7.1—
14.0),III重度热害(14.1—21.0),IV严重热害(>
21.0)4个等级,然后利用GIS绘图。
4.2.1 风险累积值分布
图6给出了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累积值
分布。分析发现,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程度大
致划分为:
区域一:鄂东南、三峡河谷频发区。其中,鄂东
南热害最为严重,该地区以通山、咸宁、黄石等为代
表,是湖北省水稻遭受高温热害最频繁的地区。处
在热害频发区的区域说明该地的高温天气出现的
次数多且持续的时间长。此区域热害风险累积值基
本大于14.0,为重度甚至严重热害。
区域二:江汉平原少发区。该区域普遍热害风
险累积值小。处在热害少发区的区域说明该地区水
稻高温热害发生较少且发生时间短。此区域热害风
险累积值小于7.0,发生的热害多为轻度热害。
区域三:鄂东北、鄂西(除三峡河谷以外)偶发
区。该区域水稻高温热害程度介于上述两区域之间。
4.2.2气候变化背景下热害风险累积值的变化
对比两个时间段的热害风险累积值,后者比前
者值大的站点有34个,如蕲春、麻城、监利,几乎伞
部分布在鄂东部和江汉平原南部,说明这些区域热
害风险加重。剩下的35个主要分布在鄂西部和江
汉平原北部。对比图6a和图6b发现,主要区别在
于鄂东局部地区的重度热害热有扩展趋势,随着年
代的推移,之前处于中度热害的蕲春、嘉鱼地区也 0—0 ●_【∞ ∞o(y乙● _【 o()z● _【 00 ●n _【 00 ●n H 000 ●_【 _【 ∞ _【● _【
56 气象与减灾研究 36卷
[12]
[13]
[14]
[15] 赵海燕,姚凤梅,张勇,等.长江中下游水稻开花灌浆
期气象要素与结实率和粒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
农业科学,2006,39(9):1765—1771.
王春乙,郑昌玲.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技术
研究进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1):1—5.
田俊,黄淑娥,辜晓青.江西省双季早稻长势定量等
级指标的研究[J1.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2):57—
60.
陈升孛.湖北省水稻热害与夏季冷害变化规律及防 [16]
[17]
[18] 御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王保生,卢冬梅,刘文英,等.江西水稻产量波动的成
因分析及对策[J].江西气象科技,2004,27(2):25—
27. 杨丰政,景元书.基于GIS的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
划[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2,35(1):54—58
IPCC.Emissions scenarios:A special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s on climate change
l R J.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DYNAMIC VARIATIoNS oF HEAT INJURY oN RICE IN
HUBEI PRoVINCE UNDER CLⅡ ATE CHANGE
Chen Shengbei ,Liu Anguo ,Zhang Yajie ,Wu Kunti
1.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 of Hainan,H ̄kou 570203,China
2.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uazhong Agricuhural Un&e ̄ity,Wuhan 430070,China
3.Climate Center of Hainan,H ̄kou 57020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1951-2010 highest temperature data in Hubei province,the dynamic vafi ̄ions of heat injury are studied
by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injury events on rice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many regions
of Hubei province.The occurrence time of maximal heat injury probability presents a significant advance in most area except
southwestern Hubei,ahead more than 1 day per 1 0 years.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result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ynamic
variation of heat injury on rice and the degree of risk are zoned by using the ArcGIS software.
Key words:Climate change;Rice;Heat injury;Risk accumulati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