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2019

年5

月第34

卷第9

期 CJGMCM May 2019. Vol 34. 9・1395・

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李坤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失昵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佳静

安定片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疏导、适度运动和规律生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1

周为一个疗程,2

组在治疗2

疗程后,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疗效。结果2

个疗程后,2

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瞑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评分比较,治疗组(5. 34 ±1.36)

分低于对照组(11. 28 ±2. 64)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为90. 0%

,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6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疗法治疗失昵症疗效确切可靠,

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疗法;辦证论治

doi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19. 09.03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9-1395-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Insomnia

LI Ku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First People * s Hospital,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4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insomn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Jiajing Anding tablet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moderate exercise and regular lif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One week was one course. The effect and quality of slee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after two course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with 14 d , the scores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of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the treatment group ( 5. 34 ± 1. 36 )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11. 28 ± 2. 64 )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5 )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90. 0% )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60. 0% ) ,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5 ) .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insomnia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the cost is low, an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is avoide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insomnia ; acupuncture therapy ;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良好的睡眠是人类进行日常活动的基础,是机

体修复、整合的重要环节。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

加快,失眠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年龄增

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⑴,据统计我国成年人高达

57%

⑵。老年人发生率为67. 2%

⑶。长期失眠可

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焦虑、抑郁、头痛、心

悸等功能性病变,身心严重受损t4_6]o

临床上治疗

失眠症主要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多

采用镇静催眠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入睡,但长期

使用可出现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易成瘾等不良

反应⑺。针刺疗法治疗失眠症历史悠久,具有辨证

论治、整体观的中医特色,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

便,费用低廉,无不良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失眠患

者青睐。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450004)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本院

中医内科门诊失眠患者90

例,均符合失眠诊断标

准⑸。治疗组45

例,对照组45

例。治疗组中男20

例,女25

例;年龄20 -68

岁;病程1 ~10

年,平均5. 4

年。对照组中男18

例,女27

例;年龄22 -70

岁;病程

最短8

个月,最长8

年,平均4.8

年。经过2

个疗程的

治疗,治疗组中剔除5

例(1

男,4

女),剩余40

例,包

括男19

例,女21

例;年龄24 ~ 68

岁,平均年龄为

(40. 6 ±6. 5)

岁;病程1 ~10

年,平均6.5

年。对照组

中剔除5

例(2

男,3

女),剩余40

例,包括男16

例,女

24

例;年龄22 -70

岁,平均年龄为(42. 8 ±8.4)

岁;病

程1 ~8

年,平均5.9

年。2

组性别、年龄、病程、匹兹

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

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

• 1396 •

光明中医2019

年5

月第34

卷第9

期 CJGMCM May 2019. Vol 34. 9

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

诊断与分类标准》阂,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

括:1)

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

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

具有失眠和

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倾向;3)

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

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4)

至少每周发生

3

次,并至少已1

个月;5)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

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⑼中“不寐”的诊断标准拟定,以失眠

症为主诉,并有下列8

项中的5

项症状:1)

头晕;2)

痛;3)

多梦;4)

倦怠;5)

健忘;6)

心悸;7)

纳差;8)

烦躁

易怒。

1.3

纳入标准1)

具有失眠典型症状,每星期至少

发作3

次,并持续1

个月以上;2)

符合失眠症诊断

标准;3)

年龄18 - 70

岁,性别不限;4)

自愿接受

治疗。

1.4

排除标准1)

凡是对安定类药物依赖者;2)

刺部位感染、溃疡或瘢痕;3)

晕针者;4)

合并有肝、肾、

肿瘤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5)

精神病患

者;6)

妊娠、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标准1)

不能依从者;2)

服用对研究有

影响的其他药物;3)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4)

访者。

1.6

治疗方法对照组(基础治疗)予佳静安定片睡

前1

片,同时配合心理调节、规律生活和运动,1

周为

一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治疗组用针刺治疗,同时配

合心理调节、规律生活和运动。主穴取百会、安眠、神

门、内关。随证配穴:1)

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

三里;2)

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3)

肝郁气滞型加肝

俞、太冲;4)

痰湿困脾型加关元、足三里、丰隆。操作:

消毒脸穴,随证选取穴位,针刺前告知患者放松心情,

切勿空腹,以免引起晕针,取30

号华佗牌一次性无菌

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1

寸、1.5

寸的毫

针针刺所选穴位,头部、手、足进针深度0.5-1

寸,四

肢进针深度1 ~1.5

寸,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不同

证型、不同穴位采用不同补泻手法,待针下得气后,留

针30 min

后起针。1

天1

次,1

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评定疗效3)。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

夜间睡眠时间在6 h

以上,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 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

以上,睡眠深度增

加,醒后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减轻,

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

无效:治疗后失眠无

明显改善或加重。同时,根据PSQI

评定睡眠质

量⑴[,该问卷由9

个自评和5

个他评项目组成,并

由18

个条目构成7

项因子,其范围在0~21

分,

PSQI

总分M8

分,代表存在睡眠紊乱,得分愈高表

示睡眠质量愈差。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有的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

检验*2

检验,P<0. 05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积分比较 经t

检验处

理后,同组治疗前后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PSQI

积分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后,治疗

组与对照组PSQI

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见表 1

注占同组治疗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2>P<0. 05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积分比较(例,丘士s)

组别例数治疗前2个疗程后

治疗组4019. 56 ±3. 585. 34 ±1.365)

对照组4018. 84 ±2. 6411. 28 ±2. 64°

2.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2

组总

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

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8(20. 0)18(45.0)10(25.0)4(10.0)36(90.0)

对照组402(5. 0)12(30.0)12(30.0)14(35.0)26(65.0)

3

讨论

近年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失眠症已经成为

困扰大众生活的全球性的疾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

关注的问题。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症可以导致记忆

力下降,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减低,多伴有焦虑、抑

郁、恐惧,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失眠症还是冠心病和症

状性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3J41o

失眠症病因

多样,机制复杂,目前无针对性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

的是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⑴)

,尽管安

眠药药物不良反应逐渐减少,但远期效果不理想,部分

患者仍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等⑺。失眠症属

中医学“不寐”“不得眠”范畴,多由情志不畅、思虑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