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综合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Zhongyizhongyao 《中外医学研究》第10卷第13期(总第165期)2012&g 5 综合治疗失眠6O例临床观察 阿孜古力・胡达拜地① 热阳古丽・沙塔尔②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治疗失眠6O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一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配合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足底放射疗法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用西医药物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综合治疗失眠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失眠症; 针灸治疗; 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 足底反射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3—0070—02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时问不 足或睡眠质量不高。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是各种原因 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 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 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 ]。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 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一2011年12 ①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②库尔勒市第・人民医院 月对失眠症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 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失眠症 患者60例,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 组中男9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40.5±8.2)岁;病 程2个月一lO年,平均(19.6±4.3)月。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 例;年龄24~65岁,平均(45.1±4.6)岁;病程2个月~15年,平 咳化痰等药物后效果欠佳,于2011年3月2日初诊。症见:咳嗽, 痰多质稀,喉痒即咳,舌淡苔薄白,脉浮细。查体:咽红,扁桃 体不大,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证属风寒痰阻。治以疏风宣肺,祛 痰利咽。处方:苏叶15 g,杏仁10 g,法夏10 g,茯苓10 g,橘 红6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壳10 g,防风10 g,荆芥10 g, 蝉蜕10 g,甘草5 g。服药2剂后复诊,诉喉痒、咳嗽减轻,继 续服用2剂后治愈。 病案2:患者,男,18岁,因反复咳嗽1月余,以每晚睡觉 及晨起时为甚,时常咳醒,曾购咳特灵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复 方甘草合剂等口服效果欠佳,于2011年l1月26 Et就诊。症见: 咳嗽,干咳为主,喉痒即咳,咽中异物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查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证属风寒痰阻。 治以疏风宣肺,降气化痰。处方:苏叶15 g,杏仁10 g,法夏10 g, 茯苓10 g,橘红6 g,前胡10 g,桔梗10 g,枳壳10 g,防风t0 g, 瓜蒌皮10 g,苏子10 g,甘草5 g。服药3剂后复诊,诉喉痒减轻, 咳嗽时渐有痰咳出,睡觉时无咳醒,效不更方,继续服用2剂后 治愈。 4体会 喉性咳嗽是中医门诊的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喉痹”、“咳嗽” 范畴,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咽炎,西医认为其病因可能与感冒后 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药物性 咳嗽、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为咽痒如蚁行,或 咽部异物感,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治疗上常给予抗生素及止咳 化痰药效果甚微;中医认为该病起因虽然较为复杂,但临床中多 见于因外感六淫之邪,其中以善行数变,其f生轻扬的风邪为主 。 .—70—— 在外感后失治、误治以及素体正气不足等因素影响下,导致表邪 滞留,痰湿郁结,聚于肺门不散,使气道不利,肺失宣肃,从而 导致咳嗽,见于咽喉部,风盛则痒,每遇冷空气,咳嗽更甚,气 呛少痰或痰多成泡沫状。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等特点,治当以 疏风止痒,宣肺止咳为法。 杏苏散源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之代表方剂;主治凉燥外袭、肺气不宣之外感凉燥证,以恶寒无汗, 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证治要点,但方中苏叶辛温不燥, 解肌发表,开宣肺气;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化痰;桔梗开 宣肺气,与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利气止咳;前胡疏风降气 助杏仁、苏叶轻宣达表兼祛痰;法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健脾 化痰;大枣、生姜调和营卫;甘草协调诸药 】。综观全方配伍 功效,苦温辛甘并用,以解表宣肺化痰而止咳。笔者认为该方所 治当为外感风寒挟有痰湿之咳嗽,与燥邪关系不大;在临床实践 工作中以杏苏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应用在喉性咳嗽上,能起到 疏风止痒,宣肺止咳,祛痰利咽的功效,咽部之邪解除,咳嗽则 自止。 参考文献 [1]庄志新.杏苏散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08. [2】王春松,季静峰.杏苏散治疗喉源性咳嗽Ⅱ].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5,7(20):78. [3】周振强.杏苏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37例[J】.新中医,2009,10(8): 88—89. (收稿日期:2012—03—05)(编辑:陈春梅)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l 10,No 13 May,

2012 《中外医学研究》第1o卷第13期(总第165期)2012 ̄5 中医中药Zh0ngyizhongyao 均(23.4+6.8)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 纳入标准圜。失眠症的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的长度不够,且不能 进入深睡眠,起床后仍感到疲劳,不能恢复原有的状态。症状轻 的患者不容易入睡或睡眠轻浅,易半夜l京醒,时合并头昏、头疼、 心惊悸、神情疲惫、夜间多梦等症状。各项检查不能发现影响睡 眠的器质性病变,仅仅出现睡眠障碍的功能性表现。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针灸治疗:选取神门、百会、安眠穴、风池、内 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针刺方法:首选要对相关穴位常规 消毒,再用0.3X25型号的毫针刺人。加用KWD一808 I型电针 治疗仪,采用连续波,进行治疗。1次,d,每次30rain,10 d为 一疗程。间隔3 ̄5 d后,再进行第--+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药物组成:干姜20 g,丁香20 g,肉桂 20 g,莪术20 g,荜拨20 g,麻黄20 g,高粱姜20 g,肉豆蔻 2O g,用2000ml水,煎药机煎熬40min后,倒入足浴盆内,其 内放置一小木凳,先踩在小木凳上熏蒸,待药液冷却至不烫皮肤 时,再踩人药液内泡脚30 min,1次,d,10 d为一疗程。足底反 射治疗:1次,d,每次20min,10d为一疗程。 1.3.2对照组单用艾司唑仑2 mg,每晚睡前I:l服,刺五加注 射液100 ml,静脉点滴,1次,d。治疗2周后对照观察两组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晚上能够保证正常睡眠时间或能保持6 h以上的睡眠 时间,睡眠质量较好,在醒后能够恢复原有的状态,合并症不复 存在;显效:睡眠较以前有了改善,能保证3 h以上的睡眠时间, 睡眠的质量有所提高,合并症基本上不再存在;有效:失眠症状 有所缓解,睡眠的时间和以前比较没有超过3 h,有部分合并症 依然存在;无效:通过治疗后,睡眠的质量和以前相比没有变化, 甚至和以前相比更加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 资料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疗效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照 3讨论 失眠在中医上称为不寐,本病多因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 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所致。见于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 证。本组以心脾两虚证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临床研究。以补气 益血、养心安神为治疗大法。定志安神、调理气血则取安眠穴、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Vo1.10,No.13 May,2012 百会穴;镇定安心、补益心神、大补心血,可取神门穴(心经原 穴)、内关穴(心包经络穴),最终使心神有所归宿,从而可以防 止外邪的侵袭。三阴交穴可以补气健脾,舒畅身体的气机,还能 补血,而失眠往往与气机不调畅、阴血不足有关,因此,治疗失 眠不能缺少此穴。足三里穴(胃经合穴)可以补气养血,西医来 讲,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患者长时间的失眠,会暗耗人体的 阴血,使人体的正气不足,正不胜邪,抵抗力不足,因此,在治 疗失眠的过程中要针刺足三里穴,使人体的气血充足,增强其战 胜外邪的能力。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是利用煎汤取液进行药物熏 洗,通过透皮吸收剂的渗透作用,是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血液循 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器官和组织,清除异常体液,调整 气质,行气活血为目的 ]。足底反射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 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人体的双足合起来恰像人体的整体 缩影,人体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都有其相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 射区,反射区为人体各部位的反应点,通过在反射区施按、压、刮、 点、揉、拍等手法,可调节局部脏器的生理功能,达促进血液循环, 消除疲劳紧张状态。综上所述,三者综合性治疗,可共同达调节 脏器功能,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之功效,使失眠的治疗取得较好 的效果。 艾司唑仑为临床上常规的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药, 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与刺五加注射液合用,具有抗疲劳、 补虚弱、增强骨髓造血功能,并具有活血作用。可以增强网状 内皮系统及巨噬细胞的功能,以提高骨髓造血功能。并且可以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二者趋于平衡,并有 益智、安神疗效,对失眠症患者能辅助其睡眠,提高其睡眠质 量,在临床上也取得一定的疗效,得到失眠症患者的认可,故 笔者在本研究中选择其作为对照研究。在本研究中失眠症患 者由于白天各种不良习惯的不良干扰,会影响患者正常工作、 学习和生活。但最终研究结果证明,针灸治疗配合维吾尔医帕 雪雅治疗、足底反射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失眠的疗效与艾司唑 仑的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O5)。 总之,针灸治疗配合维吾尔医帕雪雅治疗、足底反射疗法进 行综合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也不会 使失眠症患者产生依赖性,是治疗失眠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有 必要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0 参考文献 [1]夏志平.实用针灸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90:50—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36. 【3】阿不力米提・玉素甫阿吉.维吾尔医学基础理论(维文)【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23—130. (收稿日期:2012—03—07)(编辑:陈春梅) 一

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