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信息获取
专题信息主要指北京市冬小麦、玉米、设施农业、秋季菜田四类专题,具体监测方法和生产流程如下:
1.1 专题监测方法
(1)小麦、玉米监测
小麦监测北京市2014年冬小麦数据,以2014年4-5月遥感影像为主;玉米监测2014年北京市玉米,以2014年6-9月遥感影像为主,具体的技术方法如下:
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小麦、玉米种植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小麦、玉米种植物候,遥感生产的经验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提出一套基于“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的“四分”技术方法,融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为一体的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按照一定的分层指标将北京市行政村进行划分,再对不同层级的村执行不同的数据计划和技术对策,最后采取分层抽样法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图1-1)。 业
务
需
求
与
统
计
制
度基于行政村成果的分层抽样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综合信息数据库基于行政村的种植规模分区分区现势影像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及修订基于种植规模的不同提取方法外业调查和内业修订满足内业信息提取精度成果精度评估外业调查及精度评估成果整理矢量数据和统计报表标准化分析反推修订达标未达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标
准
规
范
与
质
量
控
制
图1-1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出基于“四分”总体技术方法的小麦、玉米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四分”技术:指“分目标、分区域、分数据、分技术”。四分技术是对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使信息提取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解译分区技术体系和精度评估技术。
1)人机解译分层技术
根据北京市小麦、玉米分布范围,结合北京市地形特点和小麦、玉米种植特点,将分布区分为三大带:“山区带、丘陵带、平原带”。继而根据所分的三大区域,进一步研究小麦、玉米的种植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结合地形地势、分布趋势、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将北京市小麦、玉米种植区域进一步细化区分,针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目标、数据和技术策略,抓住重点、难点,优化目前提取方法,提高小麦、玉米统计遥感调查精度。 2)精度评估技术
为了检验小麦、玉米专题生产成果的精度,确保满足市农业局指标统计的精度,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精度评估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为了解决专题精度是否达标的问题,并对未达标的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反推。该精度评估技术体系是建立统计学抽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小麦、玉米现势数据或历年数据,以村为统计抽样单元进行分层抽样评估。成果的精度评估将通过遥感面积和反推的实际面积对比分析得出,最终确保小麦、玉米成果市域的统计精度能够满足市农业局的业务要求。
(2)设施农业监测
设施农业主要监测设施占地面积,设施农业的类型主要分为大棚,中、小棚,温室三类, 2014年每季度监测一次,共4次,遥感影像以各季度内影像为主进行监测,具体的监测技术路线如下:
在综合考虑北京市地形特点和设施农业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对前期设施农业占地面积遥感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多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索了一套基于人机交互解译,集生产标准规范、质量控制体系和用户响应机制于一体的地块级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统计遥感调查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不同地域的设施农业种植规律、采集解译知识信息,再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结合外业调查进行地块级信息提取,提取中按照地域注意设施农业与其他易混淆地物类别的区分,最后采用抽样技术评估信息提取结果的精度,并对未满足精度要求的区域进行成果修订。
下图为基于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和精度评估技术体系的总体技术路线图: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业务需求与统计制度标准规范与质量控制遥感影像数据业务数据与政策资料基础数据…信息提取及验证、修订精度评估成果输出分区域人机交互解译法提取信息外业调查验证与内业修订分层抽样与外业调查数据支撑结合统计模型的地块尺度设施农业占地面积数据标准化矢量数据专题分析报告统计报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数据预处理业务数据预处理精度评估达标未达标统计学反推修正解译知识采集区域性先验知识积累
图1-2 总体技术路线图
为提高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统计遥感调查精度,充分发挥多源数据及人机交互解译的能力,研究了分区域的人机交互解译总体技术方法的设施农业专题统计遥感生产流程。具体包括两大关键技术:分区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和精度评估技术。
1)分区人机交互解译技术
人机交互解译分区技术是按照易与设施农业发生混淆的地物类别(厂房、禽类养殖舍、牲畜养殖舍等)对设施农业分布地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区域的不同干扰地物分布特点和光谱纹理特征,对不同区域区分不同的排除重点,有针对性地剔除干扰信息,使设施农业信息提取具有更高的精度。
2)精度评估技术
遥感是一门验证科学,结合抽样调查的精度评估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遥感解译的精度评价方法。根据对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等)研究,确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根据专题信息和抽样方法的特点,先将研究区域设施农业按照设施村级面积数据划分为6个级层,对每层随机抽取样本村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实测数据,科学地计算遥感调查结果的精度。
(3)秋季露地菜田监测
北京市2014年秋季露地菜田的监测以2014年7-10月份遥感影像为主进行,具体技术流程如下:
露地菜田遥感解译受其他干扰物影响较大,因此,结合多个时相遥感影像,利用分层分类的方法进行菜田信息提取(图4-23)。首先,利用蔬菜及干扰物在9、10月份影像上的特殊光谱反映将其从农田全覆盖本底数据中分离出来;其次,根据6月下旬多光谱影像中的植被反映,从水田地类中剔除水稻,解译出水生蔬菜,再从非水田中分离出部分种植较早的秋菜;然后,利用葡萄、大豆和早种红薯在7月上中旬的植被反映,将其分离出来。
水生菜耕地全覆盖6月下旬多光谱苗圃、设施、草地水田其他植被反映非菜非菜田(水稻)9月下旬~10月上旬多光谱植被反映10月下旬多光谱植被反映非菜田有无菜田及其他强烈、鲜亮弱或无秋菜连秋菜及干扰作物强烈、鲜亮弱或无早种连秋菜植被反映晚种连秋菜及干扰物有无晚种连秋菜7月上中旬植被反映非菜田有无6月下旬多光谱
图1-3 秋季菜田分层分类提取技术路线
1.2 专题生产流程
农业遥感现状监测基本生产流程为:专题业务知识梳理,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解译知识库建立,专题信息提取,外业调查,成果精度评价,成果整理分析等。
(1) 专题业务知识梳理
业务知识梳理主要包括:专题物候规律梳理,专题区域种植特征梳理,专题政策导向梳理,统计上报数据分析等。
(2) 数据采集
1) 遥感数据
为达到各专题遥感调查的业务要求,结合各专题物候期和统计时间节点要求,参照分区域结果,采集适宜空间分辨率和时相的遥感数据源。
○1影像时相选择
冬小麦专题生产影像选择4-5月覆盖一次,玉米专题生产影像选择7-8月覆盖一次,设施以全色数据为主,要求每个季度覆盖全北京市一次,秋季露地菜田专题生产影像选择7-8月覆盖一次,9月覆盖一次,10月覆盖一次,11月覆盖一次。
○2影像光谱选择
应选用最佳时相范围内的遥感影像,并要求影像层次丰富、图像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遥感影像的波段数量大于等于3个,含有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
○3影像分辨率选择
A:多光谱
空间分辨率不低于30米,时间分辨率不低于15天,每景尽量保证覆盖全北京市。
B:全色
空间分辨率不低于4米,一个季度覆盖全北京市一次。
○4云量控制
影像中云层覆盖小于5%,且不能集中覆盖在大田作物,设施或菜田范围内。
○5侧视角要求 影像接受的侧视角一般要求在15度以内,最大不超过20度。
2)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主要包括:行政界线数据,地形数据,航空遥感正射影像数据,耕地地块数据等。
图1-4 行政界限图 图1-5 高分辨率航片
图1-6 DEM数据 图1-7 耕地数据
图1-8 1:1万地形图数据
(3)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三方面内容,包括:基于行政村的解译分区划分、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
1)基于行政村的解译分区划分
参考各专题历年统计上报数据,根据各专题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结合地块破碎程度、地块大小、占耕地面积以及解译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指标,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将北京市各专题种植区域进行划分,如冬小麦划分为一般种植、复杂种植、规模种植和较少种植。
2)影像数据预处理
利用辅助参考信息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正射校正、几何精校正以及图像增强和融合等处理,最终满足专题信息提取的数据预处理标准要求。数据融合事例如下图所示:
图1-9 影像数据预处理
3)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 将专题信息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非图像数据进行地理编码,使其与图像数据配准到共同的地理坐标系下。这种处理可以将获取的非遥感数据按照一定的地理网格系统重新量化和编码,以便完成各种地理数据的定量和定位。下图为业务数据预处理事例:
图1-10 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预处理
质量控制:
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平原区多光谱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个像元;
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山区多光谱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1个像元;
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平原区全色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1个像元;
在保证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山区全色影像的控制点残差应小于2个像元;
融合影像应保留原多光谱影像大部分光谱信息和全色影像大部分纹理信息,影像色彩真实均匀,明暗程度适中、清晰,纹理信息突出。
影像数据、基础数据和空间化的业务数据应具有同样的投影和坐标系。
(4) 专题信息提取
1) 解译知识库建立
在专题遥感信息生产启动初期,一方面由解译人员进行前期外业调查,对当年专题分布趋势情况有一个事先的了解;另一方面收集了解当年相关的政策信息,提前预估政策引导可能带来的影响。以此作为后续解译工作的一部分先验知识。
图1-11 解译知识建立
2) 专题信息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