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中药研究基金项目:重庆市万州区重点攻关课题(编号:02308)。

作者简介:沈力,男,1966年3月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品质鉴定与资源开发。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沈力 付绍智 易东阳(万县中医药学校,重庆 万州 404000) 摘 要: 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的概念,对其地理范围、区划及各区中药资源特点、保护与开发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建议在全国中药区划等级系统中增设一个二级中药区,使“三峡库区中药区”与“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的生态区划相对应。

该区可以定名为“三峡库区山地丘陵黄连、独活、天麻、腊梅花、五倍子、乌梢蛇、枳壳、杜仲、黄柏、厚朴区”或“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生态区”。

关 键 词: 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中图分类号: R28114;R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5)022******* 长江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气候资源丰富,是世界公认的物种起源地和种质资源库,中草药种类多、分布广、藏量大,素有“中草药王国”之称。

由于三峡工程的新建,国家已经确立了将库区建设成为三峡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库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生态农业,中药材生产作为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库区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优势的基础,也是库区各级政府确立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库区生态建设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在对该地区的地理、气候和中药资源分布特点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三峡库区中药区划”的研究。

1 研究参考依据2002年7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中,首次将长江三峡库区划为“三峡库区敏感生态区”;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中药区划等级系统和命名》;国务院于2004年9月发布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 研究范围与分区方法211 研究范围有关三峡库区的概念很多,本研究借助三峡移民库区的范围,以三峡库区自然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和中草药资源分布特点为主导因子,根据区域相关、相似性和区域共轭性等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三峡库区中药区的区域范围,与国家《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中药区划等级系统和命名》中的区划相衔接,以三峡库区宜昌———江津长江河段、乌江酉阳以下河段及嘉陵江合川以下河段为主干,以干流及其支流集雨面所涉及的区县为核心,兼顾植被、山脉等生态的完整性。

首先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三峡库区概念,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单位,将重庆、鄂西的部分地区一起划入“三峡库区中药区”。

该区东北部与秦巴山脉相连,东南部与武陵山融为一体。

西北部为四川盆地边沿丘陵山区,西南部金佛山与云贵高原接壤。

该区包括重庆、鄂西相关的区域,共计36个区县(见表1)。

表1 “三峡库区中药区”所涉及的行政范围行政区(县)核心区(属三峡移民区县)关联区重庆市28个巫山、奉节、巫溪、云阳、万州区、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巴南区、渝北、北碚区、重庆主城区共16个。

梁平、垫江、武隆、彭水、黔江区、南川、酉阳、秀山、合川、綦江、万盛、城口等12个。

湖北省8个巴东、兴山、姊归、宜昌(夷陵区)等4个。

利川、神农架、恩施市、建始等4个。

合计36个2016 注:重庆主城区含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6区212 分区方法在三峡库区中药区范围内划分一级区和二级区。

在中药一级区划过程中,首先以区县为单位,确定具有明显地域优势的中药材代表品种,包括天麻、・45・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6月第28卷第2期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 C M Jun.2005,V ol.28,N o.2杜仲、独活、腊梅花、黄连、银杏、杜仲、黄柏、厚朴、吴茱萸、茯苓、款冬花、木香、枳壳等。

然后通过分析野生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家种药材生产规律,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与中药材品种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的综合研究,明确区域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具有相似性的相邻区县纳入同一个一级区,同时保证区域的连续性;二级区划主要体现中药材生产条件、特点、发展方向、途径、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将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合并划入同一小区。

213 区域命名方法一级区反映本区生态环境的区域分布规律和中药资源的自身特点,以分布区的地理位置、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与地理特征进行命名。

二级区以本区地理特征为基础,以药材保护或生产发展方向等进行命名,区与区、小区与小区或区与小区之间的界线根据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修正,以保持乡级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

3 研究结果311 三峡库区中药区划体系本研究将“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区”划分为四个一级中药分布区,十一个二级中药分布小区,具体区划系统和名称如下(各区所涉及的行政区见表2):Ⅰ 库区东部大巴山-巫山野生与家种药材区 Ⅰ1 大巴山-巫山山地野生与家种药材发展区 Ⅰ2 神农架、红池坝高山山原野生药材生态保护区 Ⅰ3 东部低山河谷野生与家种药材生态恢复区Ⅱ 库区中部七曜山野生与家种药材区 Ⅱ1 七曜山山地野生与家种药材发展区 Ⅱ2 中部低山山原山地家种药材生产区 Ⅱ3 库区腹心濒湖野生与家种药材生态恢复区Ⅲ 库区南部武陵山———金佛山野生与家种药材区 Ⅲ1 金佛山野生药材生态保护区 Ⅲ2 南部山地野生与家种药材发展区 Ⅲ3 南部山原家种药材生产区Ⅳ 库区西部盆周家种药材区 Ⅳ1 西部平坝丘陵家种药材生产区 Ⅳ2 西部河谷家种药材发展区表2 三峡库区中药区各区域所涉及行政范围一级区二级区所涉及的行政区(县)大巴山—巫山山地开江、城口、巫山、奉节、巫溪、云阳、万州区、开县、神农架、兴山、巴东、姊归、宜昌(夷陵区)高山山原神农架大九湖、巫溪红池坝低山河谷巫山、奉节、巫溪、云阳、万州区、开县、兴山、巴东、姊归、宜昌(夷陵区)七曜山盆缘低山平坝云阳、万州区、石柱、丰都、忠县七曜山山地利川、万州区、建始、恩施市低山濒湖云阳、万州区、石柱、丰都、忠县武陵山—金佛山金佛山金佛山山地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山原南川、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盆周丘陵—低山平坝丘陵合川、渝北、长寿、梁平、垫江河谷渝北、江津、巴南、主城各区312 各区域特点31211 库区东部大巴山———巫山野生和家种药材区该区处大巴山东段,包括库区东部的大巴山———巫山地区,该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占75%左右,海拔最低不足100米,最高3105米,相对高差达3000多米,植被分布垂直差异大。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长伏旱频繁,秋季多绵雨。

区内有神农架、红池坝、雪宝山、铁峰山等著名的风景区和生态保护区,植被分布垂直差异大。

为我国“川东(渝东)-鄂西特有动植物类群分布中心”的核心区域。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家种药材历史悠久。

主要野生中草药品种有:天麻、独活、太白贝母、奉节贝母、腊梅花、金银花、毛当归、生漆树、红豆杉、何首乌、葛、延龄草、川党参、乌梢蛇、蜈蚣、山麦冬、天南星、辛夷、石膏、等。

家种品种主要有黄连、云木香、款冬花、川党参、山楂、银杏、贝母、西洋参、橘、柠檬、佛手、枳壳、小茴香、射干、黄花、杜仲、当归、玄参、延胡索、独活、腊梅花、五加皮、半夏、百部(对叶百部)、防己、木瓜、龟甲、别甲、茯苓、金银花等。

31212 库区中部七曜山野生和家种药材区该区包括库区中部长江以南、乌江以东的江南地带,最高海拔1988米,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冬暖多雾,无霜期限长,有黄水、王二包等著名的风景区和生态区。

为我国“川东(渝东)-鄂西特有动植物・55・第2期 沈力等 长江三峡库区中药区划 类群分布中心”的一部分。

与“黔东北-湘西南特有动植物类群分布中心”融为一体。

主要药材品种有:黄连、杜仲、黄柏、厚朴、吴茱萸、柠檬、茯苓、金樱子、半夏、白术、天麻、青蒿、冬花、山麦冬、天南星、五加皮、石膏、半夏、百部(对叶百部)、防己、辛夷、射干、黄花、木瓜、续断等。

31213 库区南部武陵山———金佛山山原山地野生及家种药材区该区包括长江以南、乌江以西的重庆西南及南部片区。

该区以低山、山原、丘陵为主,海拔最低150米,最高2251米,长江及其支流乌江、高滩河、大溪河、芙蓉江、郁江、濯河等流经境内,水源丰富,降水量1300-140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土层较厚,该区的南川药用植物园为我国最早进行中草药资源研究、保护和栽培的地区之一。

主要品种有:毛紫菀、青蒿、玄参、鱼腥草、云木香、丹皮、杜仲、黄柏、厚朴、银杏、黄连、木香、茯苓、天麻、半夏、川牛膝、续断、龙胆等。

31214 库区西部盆周平坝、丘陵家种药材区该区包括长江长寿以西的盆周平坝———丘陵地区,该区海拔低,丘陵约占60%,水源丰富。

冬暖多雾,无霜期限长达310天,空气湿度大,相对湿度约80%,阴天多,日照少,处于全国日照时数最少的地区。

为川药的传统栽培区之一,以人工栽培药材为主。

主要品种有:黄柏、杜仲、桅子、吴茱萸、枳壳、红梅、木瓜、巴豆、使君子、补骨脂、女贞子、苦丁茶、川牛膝、乌梢蛇、半夏、腊梅花、丹皮、薄荷、香附等。

4 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设想411 建立三峡濒危中草药保护及环湖生态恢复区随着库区蓄水位上涨,该区沿江生物群落将受到破坏,建议依托现有的教学及研究单位在中药资源研究、保护及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具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借助库区环库绿化的机遇,规划建立2—3个沿江药用动植物生态园,作为库区药用动植物保护利用研究基地。

412 建立野生中草药资源保护区在库区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和金佛山分别建立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区,限制中药资源的采挖量,使采收与保护处于良性循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413 建立家种药材生产发展区库区水、热条件总体较好,劳动力资源充足。

但库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差异十分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要扬长避短,调整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选择中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重点区域,大力发展地道药材的G AP生产基地建设,扶持优势品种的生产,保证库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渝东北地区的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生产基础较好,中药资源和药材生产有特定的优势。

但有很多山地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交通条件较差。

这些地区药材栽培要与退耕还林、营造药用林和生态林相结合,挖掘增产潜力,减少粮食作物的生产,稳定药材生产的面积,提高产量,保护药材产区的天然植被。

要重视和发展野生采集与分散种植等传统方式,同时处理好野生采集与家种栽培、分散种植与集约化经营的关系。

环库低山平坝地区热量丰富,秋季多绵雨,冬暖多雾,无霜期长。

是盛产红橘、枳壳、柠檬、川练子、杜仲、黄柏、厚朴、桂圆等药材或药用林果集中区,由于该区生态脆弱,该区药材生产应以恢复植被、保持水土为出发点,结合库区植被恢复、绿化、美化,大力发展芸香科柑果类或多年生药材,尽量少发展根茎类药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