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

简析中国昆虫节日文化现象摘要:本文从中国昆虫节日类别、时间分布、节日昆虫种类及中国典型昆虫节日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中有关昆虫的节日文化现象。

阐述了昆虫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国昆虫节日;昆虫节日现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

人类的祖先在与自然界中的昆虫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发明或发现对昆虫资源的利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昆虫除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关联外,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精神生活、民俗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昆虫文化现象,本文将简述人类节日文化中有关昆虫的节日文化现象。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稳健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财富。

透过五彩缤纷的文化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是农业发展过程的长期沉淀。

从吃到穿,从用到玩,从封建到迷信,从时岁到庆典……处处与农有缘。

“种田防三害,水旱与虫灾”,从这一不算太古老的谚语中我们可以管窥昆虫对人们生活影响之一斑。

在我国西南边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

”描述的是就社会,勐腊县由于蚊虫孽生而常致疾病流行,到此的商贾与路人打部分会染病身亡。

不仅蚊虫扰人吸血传病,苍蝇、跳蚤、臭虫等也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毁灭一个国度的文明。

当然,事物总有两方面,不少昆虫则是人类的好伙伴。

春蚕吐丝,使人们有了舒适美观的衣服;蝴蝶传粉,保证了瓜果的香甜;瓢虫、草蛉等帮助我们消灭害虫;蜣螂、埋藏甲等默默地清扫着山野田园;科学家从倾听和龙虱身上找到了飞机和潜艇的改进方案,从果蝇的唾腺中发现了许多生命的奥秘而发展了生物遗传学……延续了3亿多年的昆虫约占全球生物物种的一半,这些小精灵是人类的宝贵资源。

昆虫不仅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同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憩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把昆虫引入其诗词画卷,几多艺术家从蝶舞蝉鸣中得到创作的灵盖;蚕丝连起东亚与西欧,蝴蝶盛会引来不同肤色的朋友……昆虫文化学就是专门研究昆虫对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昆虫学园地中的交汇区域。

中国昆虫文化源远流长,沉积资厚,是一块值得开垦的田园。

昆虫节日是与昆虫有关的节日的简称。

由于昆虫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昆虫节日与节日文化非常丰富。

1形成昆虫节日的原因既然要对昆虫节日现象有所阐述,那就应该先了解为什么会出现关于昆虫的节日,人们为什么会在节日中进行祭祀、祈祷与昆虫有关的活动。

总的说来有两部分,一是昆虫对中国农业生产生活的破坏,即对虫害的防治;二是人们对昆虫的崇拜之情。

1.1虫害的防治中国是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的农业大国,古代农业生产除受到风雨雷电和干旱等天灾的威胁外,还受到各种昆虫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历代均重视对农作物害虫的防治。

我国从《春秋》始,历代的史书都对虫灾有详细的记载。

在诸种农业害虫中尤以蝗虫最为著名、危害最巨,所以灭蝗在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蝗灾的出现,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不少有关蝗灾的内容,如“癸酉贞:不至?”,“乙酉卜,宾贞:大爯?”等,当时是通过祷告神灵和火烤的方法来消除蝗灾。

《诗经》中多次提及蝗虫等害虫,如《小雅·大田》有“去其螟螣,及其蝥贼,无害我田稚”句,《大雅·桑柔》有“降此蝥贼,稼穑卒痒”句,螟、螣、蝥、贼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

《尔雅》云:“食苗心,螟;食叶,蟘;食节,贼;食根,蝥。

”“蟘”是“螣”的异写,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谓“螣,蝗也。

”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蝗虫是食叶害虫,且有相应的防治方法。

《春秋》记虫灾始自鲁隐公五年,终至哀公十三年,共发生十五次,其中有十次是蝗灾。

所以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治理蝗灾。

蝗虫造成的灾害基本上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最可怕的灾害。

所以关于祈祷不要发生蝗灾的节日也是屡见不鲜的。

1.2对昆虫的崇拜中国古代很早就存在着对生物和无生物的崇拜意识,在昆虫身上也有反映。

最著名的则是对蚕神的崇拜。

中国很早就有崇拜蚕神的史实,早在殷周时期就存在祭祀蚕神的习俗,殷墟甲骨卜辞就有不少与蚕神有关,如“卜蚕王吉”、“贞元示五牛,蚕示三牛。

十三月”、“蚕示三宰”等,说明当时祭蚕神时要用牛羊三只至二十只,有时还用活人祭奠。

《周礼》有“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的记载,《礼记·祭统》也载:“是故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

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

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

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

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身致其诚信。

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

此祭之道也。

”是说在每年的一定时间内,天子诸侯都要亲自耕作,后妃则要到公桑蚕室去植桑养蚕。

是为了表达对先农、蚕神的崇拜之情。

但当时祭祀蚕神是用“少牢(一羊一豚)之礼”,《后汉书·礼仪志》有“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

祠先蚕,礼以少牢”的记述。

先蚕是指始蚕之人,亦即蚕神。

蚕神的形象十分奇特,民间传说为一年轻女子,身上披着马皮,且与身子连为一体。

唐人孙颜《原化传拾遗》之“蚕女”云:“今冢在什邡、绵竹、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皆获灵应。

宫观诸化塑女子之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桑焉。

”这种形象可从先秦文献《山海经·海外北经》得到印证,其曰:“欧丝之野,在大蹱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所不同是把蚕变成人的形象。

先秦思想家荀子《蚕赋》中有“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的赋句,当来自民间的传说。

马头娘(蚕神)极受民间崇拜,清光绪《嘉兴府志》载浙江嘉兴地区崇拜蚕神“吴兴掌故所称马头娘,今佛寺中亦有塑像,妇饰而乘马,称马鸣王菩萨,乡人多祀之。

”清光绪《桐乡县志》卷七引当地人李廷辉《蚕桑词》有“绿遍郊原是女桑,村村竞赛马头娘。

去年舟泊嘉兴道,曾记蚕词赋六章”诗描述祭祀蚕神之况。

可见对昆虫的崇拜之情也是形成昆虫节日的重要因素。

2昆虫节日的类别上述对节日总体的分类方法同样适合于对昆虫节日的分类。

此外,按节日与昆虫的关系又可将昆虫节日分为三类:典型性虫节、对象性虫节及相关性虫节。

2.1典型性虫节典型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祀庆典对象仅为昆虫的节日,如蚂螂节、吃虫节、捉蚂蚱节等等。

这类节日是最标准的昆虫节日。

蚂螂,即蝗虫,由于它大发生时遮天蔽日,顷刻间即食田禾遗尽,被古人认为是“神虫”,是天上的马下凡变成的,故又有“天马”之名。

蚂螂节是贵州省盛宁县红岩一带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三和十五日举行,节期共4天。

此节可能是受汉族人过年的影响而产生的。

据当地人的传说,这里的布依族人以前居住在湖北的蓟州、湖广一带,他们曾拥有稻田万顷。

有一年发生了蝗灾,开始人们用锣鼓吓,蝗虫根本不怕,他们又用石头砸,对染赶走了部分蝗虫,但稻谷也被打坏。

后来,有人提议用稻草扎成草球,站在稻田两端用草球对打,遂将蝗虫赶走,使当年稻谷获得丰收。

从此他们就在正月初一至初三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节日中象征性的用草球“逐赶蝗虫”,以为这样新年中蝗虫就不会成灾了。

2.2对象性虫节对象性虫节指节日的起源或祭祀庆典对象部分为昆虫的节日。

中国传统大型节日打部分都有与昆虫相关的内容,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都是典型的对象性性虫节。

2.3相关性虫节相关性虫节是指节日的起源或祭祀庆典虽不为昆虫,但或多或少与昆虫有关的节日。

譬如,苗族人民的芦笙节的主题与昆虫无关,但在苗族人的传说中吹芦笙是蝉飞上天请天上的人下凡教会的。

2.4综合性虫节综合性虫节指有些节日可能既是兼性虫节又是连性虫节,如对中国最打的节日——春节来说,如按照除虫、祈蚕等民俗划分,该节日应该是兼性虫节;如果按照春联和爆竹等所涉及的昆虫形象来归类,春节则属于连性虫节。

3昆虫节日的时间分布中国100个与昆虫相关的节日并非是均等分布与每个月中的,而是很不均匀的分布与11个月份中。

有固定日期的虫节,每月3~15个不等,以正月和六月两个月份最多,约占全年的1/3,比四月、五月、八月至腊月7个月间虫节数目之和还要多。

节日时间分布的另一个特点是从腊月到三月间的虫节多大45个,近占全年的一半。

昆虫节日的这种时间分布与全国民间所有节日的时间分布相符,即节日多分布与农闲季节。

另一方面,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农桑并重的中国人总会在此时求神拜祖以求害虫灭,蚕桑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众多虫节及节日习俗明显的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心愿。

六月份的虫节之多表面看来好像是古代一年中夏、冬两个新年的夏年遗痕,实际上只要看一看其所涉及的昆虫绝大多数为蝗虫这一事实,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

据历代蝗灾情况分析,农历六月份的蝗灾出现频率最高,饱受蝗虫灾害之苦的古代人在六月份要采取多种防御措施,他们或祭神、娱神,给神“送红包”,或青睐刘猛将军“刀兵相见”,或用五彩旗恫吓。

或用手捉口嚼火烧,软硬兼施,双管齐下……4节日昆虫的种类中国昆虫节日所涉及的昆虫绝大部分都是人们最常见的昆虫,我们把这类昆虫成为节日昆虫。

按照人们过节时对这些昆虫的心态,节日昆虫大体可以分为3类。

4.1爱护类昆虫在信仰佛教的僧人看来,每一只昆虫,不管是以冲还是害虫都是一个小生灵,应该受到同等的保护。

西藏的格龙们为了不伤害夏季出来的小昆虫,要把自己在寺里“关”上3个月之久,“雪顿节”就是他们所迎来的开禁日。

4.2有益类昆虫游戏昆虫、观赏性昆虫、可食昆虫是人们喜好的昆虫。

养蚕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大发明,其历史可远溯5000多年前,中国曾被欧洲人称为“丝国”。

与蚕、天蚕及柞蚕有关的节日多达20个,占所有虫节总数的1/5,其中与蚕类有关的专性虫节7个,约占专有虫节数目的21%。

观赏昆虫中主要有漂亮的蝴蝶、蝉以及勇猛善斗的蟋蟀等。

蝗虫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讨厌的大敌,但在哈尼人的餐桌上又是备受欢迎的佳肴。

4.3有害类昆虫这类昆虫包括广义的农作物害虫、果树害虫和卫生害虫等,在100个昆虫节日中明确设计各类害虫107虫次,几乎所有大中型传统民间节日都有预防广义害虫的举措。

可见,防御害虫发生,确保农业丰收是昆虫节日产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面对频频爆发的蝗灾,古人们几乎是束手无策,致使蝗虫神化,成为人们的敬奉对象之一。

人们的信仰有时是含糊的,有些昆虫不易被置入某一类型之中。

如灶马和蟑螂由于经常出现在灶房中而有灶神之影。

胡蜂通常是骇人的象征,但在有些节日中他们有时领土的护卫着和商量的虫子。

5中国典型昆虫节日5.1蝴蝶会“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这是大家熟悉的《五朵金花》的主题歌。

歌中的蝴蝶泉位于挺拔秀丽的苍山云弄峰下,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八大名泉之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