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浅议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
【摘要】现在的时代正是科技进步的狂热时代,浮动抵押制度
在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有其必然性,但是我国浮动抵押制度还处于
雏形,本文试通过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以及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特
点考量,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关键词】浮动抵押;制度;物权;完善
一、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
(一)浮动抵押制度起源于英国
浮动抵押制度是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担保
制度,主要适用于公司债券发行的场合。但是,19世纪中叶以前,
英格兰的衡平法院并不承认浮动抵押制度,他们认为,由于浮动抵
押中抵押财产具有不确定性,就可能导致财产关系的不稳定,这样
就无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这与大陆法系传统的抵押制度观念相
似。但是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尤其的经过第一、第二次工
业革命,有限责任公司的数量成倍增加,贷款人不可能对每个公司
做出无抵押贷款,这样就要求公司提供财产作担保。这些财产很多
时候是动产,这些动产是不断替换和改变的,于是浮动抵押制度随
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了。英国的浮动抵押制度有以下特点:
第一,抵押标的具有广泛性。抵押标的广泛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横向来说,包括动产、不动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知识产权)
等。竖向来说,包括债务人现有的财产和债务人将来的财产。这样,
浮动抵押制度就克服了一些其他抵押制度中的缺点,如必须对每一
项财产进行特定化并予以一一登记的繁琐手续一级过高的费用,充
分体现出了其高效率。
第二,抵押标的具有浮动性。抵押标的包括债务人公司现在以
及将来的财产,所以它的形态也是随着时间和公司情况不断变化
的,但是标的物作为担保物的性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也就是说一
旦发生了债务人企业违约或清算情况,标的物作为担保物的新价值
形态,债权人可就此行使抵押权。
第三,债务人处分抵押标的相对自由性。债务人可以在正常经
营活动中自由处分其财产,无须得到债权人同意。
第四,抵押标的需注册登记备案。这是因为,为了保护债权人
的利益,防止他人对浮动抵押权的侵害,必须需要债务人将抵押标
的注册登记备案以便公示,因为浮动抵押的债权人没有占有担保
物。
第五,抵押权的执行。债权人可以委派接管人用来接收及管理
抵押中的担保物,但债权人不需要对接管人的行为负责任,因为接
管人的地位是债务人企业的代理人,而不是债权人的代理人。接管
人的责任是,要继续为债权人的利益而经营债务人的业务。
(二)浮动抵押制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确立
正是由于浮动抵押的上述特点,继英国之后,其他国家开始立
法效仿浮动抵押制度。英国浮动抵押制度最先在原英属殖民地的大
多数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的承认。
然而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只是对原来传统的商法、公司法、民法进行
修改,增补了浮动抵押制度,如日本、挪威和瑞典等。俄罗斯在1992
年的质押法和1994年修改的民法典也加入了英国的浮动抵押制度。
这些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对浮动抵押制度作了适当调整,并不是原样
照搬英国的浮动抵押,它们与英国浮动抵押制度的最主要区别在
于:债权对提供浮动抵押公司进行接管人不能直接任命接管人,只
能出售公司财产实现自己的债权。
二、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建议
通过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浮动抵
押制度,并结合我国的法律来看,我国的浮动抵押制度只有大概的
轮廓,没有详细的系统规定,浮动抵押有被束之高阁的危险。我们
应当看到,浮动抵押制度存在各种问题。世界各国在采用浮动抵押
制度时,为实现抵押权人的利益安全这一终极目的,分别对主体、
效力及其他方面做出了限制进而弱化浮动抵押的缺点,使其风险概
率的发生降到最低。如此扬长避短,方可在实现企业融资需求的同
时,实现浮动抵押的立法目的——抵押权人的利益安全。鉴于世界
各国对浮动抵押的相关规定,从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出发,笔者提出
以下几项意见以期对浮动抵押制度有所裨益。
(一)提高抵押人的资格准入门槛
虽然最近这些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仍不
能否认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也并不完
备。这直接导致我国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不完备,可以说是相当匮
乏,而经济的急速发展又亟需我们扩大融资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在融资最大化和债权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因此,浮动抵
押设定中对于抵押人的资格认定是至关重要的。在英国法中规定浮
动抵押规定抵押人只有公司适格,原因在于公司有相对完善规范的
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资产运作也比较规范,财产状况相对比较透
明,这样就便于抵押权人及时了解公司的财务和运营状况,从而行
使监督权。日本的限制就更为严格和苛刻,抵押人仅仅局限于股份
公司,而且对被抵押的债务仅限制于发行公司债。虽然美国的抵押
主体的资格则规定较宽,但这与它的高度信用评价体系密切相关。
因此,我国也应该参照国外立法例,提高抵押人的资格准入门槛。
(二)扩大可抵押财产的范围和类型
我国《物权法》将浮动抵押财产范围只限定在动产,如此就造
成了设定浮动抵押的财产范围十分狭隘这一后果。这一立法实际上
限制了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诸如不动产、知识产权、商誉、股权以及
其它无形资产等一大批不仅更具有担保价值而且更容易监控的财
产进入浮动抵押的科迪亚范围。我国将浮动抵押财产仅限于动产,
不仅降低了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担保范围不利于实现债权人利益的
最大化,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笔者认为,作为具有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的债权人,应当可以对风险和收益进行独立的判断并
且做出自己的决定,选择可抵押财产的类型和范围。这样不仅能在
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扩大了了抵押人的融
资规模,利于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市场活力,但是被查封、扣押或
者冻结的财产应当排除在外。
(三)合理界定抵押人对抵押财产的“日常经营”
我国《物权法》规定浮动抵押中抵押人可对抵押财产进行占有、
使用、收益以及在正常经营范围内自由处分抵押物,对此笔者在文
章前面已经做出介绍,但是没有对其对其“日常经营”做出界定,
因此容易导致抵押人滥用自由处分权。英国法中“日常经营”的内
涵和外延都非常自由和宽泛。一般正常情况下,抵押人都可以用通
常的方式进行自主经营,也可以偿付其他已到期的债务,其中包括
无担保的债务,除非有约定,抵押人亦可在相同财产上设定抵押。
参照英国法的规定,并且结合我国现在国情,我们可以对我国的“日
常经营”的范围做出以下三方面改进。首先,对抵押人而言,抵押
人处理抵押财产时应当以完善经营状况和扩大企业利润为目的,为
此我们必须将任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财产处分行为排除
在外;其次,在抵押权人方面,只要抵押权人的处分行为适当并对
干涉抵押权的正常行使无损害即可,法律可对“日常经营”做出较
为宽泛的限定,这也符合抵押权人利益安全这一立法目的;最后,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秉承公平正义的原则。
(四)抵押财产代管人制度
接管人制度最能反映浮动抵押权制度的价值取向。接管人制度
的主要作用在于在浮动抵押权结晶和抵押财产确定之后,当确定的
抵押财产价值不足以偿还债务时,通过接管人继续公司的日常经常
使得公司得以续存,从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可以得到维护。我国《物
权法》对浮动抵押的结晶事由做出了规定,但是却没有引进接管人
制度,这样就可能导致这一制度在适用中的缺失,不利于浮动抵押
的最终实现。鉴于此种考量,为了更好地维护抵押权人的利益,我
国应当引入接管人制度。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接管人的资格方面,我国在引入接管人制度的同时必须
对接管人的资格作初出严格的限定,例如可从接管人的专业技能水
平和接管人是否有信用,以及是否有相关执业经验等方面加以考
量。英国法对接管人的资格的规定是非常的苛刻,合伙组织以及没
有解除责任的破产者是没有资格充当接管者的。所以,会计师或会
计师事务所这些具有专业技能,信用度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成为担
任接管人的主要力量。我国可借鉴英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我国也
应该对接管人的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做出相关规定,建立起一套完
整的接管人监督机制以及接管人资格认证体制。
第二,接管人的委任方面,接管人的委任是接管人制度重要的
一方面,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业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英美国家将接
管人分为抵押权人自行委任管理接管人和法院指派行政接管人两
类。管理接管人对接管事项有独立管理的权利,并不受限于抵押权
人。这样就能公平保障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双方的权益,也能实现抵
押权人的预期利益弥补损失。
第三,接管人的权利与义务方面,接管人的权利一般是通过浮
动抵押合同赋予的。接管人一般享有控制资产、占有资产、继续贸
易等广泛的权利。
参考文献:
[1]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337-338.
[2]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物权编)[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49.
[3]周枂.罗马法原论.(上)[m].商务印书馆,1994:436.
[4]李政辉.论浮动抵押:梁慧星下编.民商法论丛(第14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98-699.
[5]沈达明,玛大同.国际资金融通的法律与实务[m].北京:对
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5:207-2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