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

合同能源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如今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其商业模式广义上讲是用户利用部分节能收益支付节能服务费用,具有较高的用户接受度与收益空间。

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并非新名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政府通过与世界银行合作,成立了三家示范性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MCo),十年左右的探索与实践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得到了验证。同时,节能减排愈发成为中国政府工作重心之一,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了节能减排的具体承诺。2010年4月,中国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系列政策,以补贴、税收和金融等方式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从2005年左右至今,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迅速发展,初具规模,并将在未来保持高速增长。

在第二产业中,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总能耗较小,当然能效较低也使其存在较大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空间。在中国合同能源市场爆炸性增长的背景下,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增长非常乐观,但由于政府对工业园管委会的考核以园区产值和税收指标为主,对其基础设施节能要求的缺乏,加之其基础设施改造受限于地方政府规划,轻工业园在开展基础设施合同能源管理上缺乏动力和压力,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全国市场。

一、市场综述

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对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长期跟踪和全方位研究,2009年,中国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占当年全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总额5%左右,预计在2009-2014年期间,将保持每年40%左右的年增长率。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在这10亿元左右的项目投资总额的50%左右采取的是BOT模式进行。因大部分轻工业园为政府所有,而项目的服务对象多,规模大,如热电站,水处理站等,而且多为新建项目,轻工业园管委会及当地政府更倾向于采用BOT模式将节能业务外包。这类项目投资规模普遍较大,平均在8,000万元左右,因此2009年专供轻工业园所用的BOT项目数量上并不多。此外,节能效益分享模式项目平均投资额虽低,但因其较高的成熟度、认知度和客户接受度,较多的应用于园区或大型厂区的照明、暖通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占据了该市场的30%左右。

二、产品和应用

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因增长相对缓慢,是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中发展较新,规模较小的一部分。其主要应用一方面是以BOT模式为主的热电联产,水处理等,这类项目投资额大,但数量少;另一方面是照明、暖通等方面的应用,这类项目投资额小,但数量相对大,在轻工业园中应用较为广泛;此外,

还有一些大企业园区在制造环节开展的大规模项目,如注塑机变频,动力节电等等。

根据Frost&Sullivan的研究,2009年热电联产和水处理两种应用均分别占到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20%以上。这两种应用均是以BOT为主要实施模式,项目投资规模大,数量小。这里的热电联产主要指专为园区供热的热电厂,以垃圾焚烧热电厂为主,这类项目投资额大,通常在1亿-50亿元人民币之间,但因政府对生态发电上网补贴和垃圾处理补贴力度较大,尤其在沿海地区,这类项目盈利相对较好,回报周期在5-10年。这里的水处理主要指专为园区进行污水处理的水处理厂,这类项目吨水处理投资额通常在1千万-2千万元人民币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处理成本和水处理收费差异较为明显,回报周期通常在10年以上。

根据Frost&Sullivan的研究,2009年照明改造占到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20%左右。该应用主要是对园区路灯或建筑内进行节能灯具的更换,也包括一些照明控制系统的改造,由EMCo负责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和维护。该种应用投资额较小,节能效果明显,较为广泛地采用在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中,主要以节能效益分享和节能保证等商业模式运作。

此外,暖通系统改造也是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应用。该应用主要对园区暖通系统主机或末端进行改造,其核心技术是变频和控制技术。该种应用投资规模小,

回报周期也较短。

笔者认为,相对于重工业和建筑节能,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市场仍是非常新兴的市场,节能空间非常广阔。目前用于轻工业园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主要还集中在热电厂、水处理厂、照明、暖通等少数应用,预计在未来3-5年,在这些应用之外,如余热回收,中水回收、分布式发电等应用的比重将逐步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