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途径分析 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途径分析 第26卷第1期 2012年3月 开封大学 JOURNAL0FKAIFENGUNIVERSITY Vo1.26No.1 Mar.2012 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途径分析 陈开胜 (开封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县域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工业化迅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城 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显现出鲜明的发展特色.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仍偏弱,而且从地域上看,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增长幅度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城镇化水平 偏低.对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扩 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科学布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挥优势,创建特色,打造精品产 业集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3X(2012)0l一26—03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 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 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河南省现有108个县,县域面积15.11万km,占全 省国土面积的90.5%;截至2009年底,县域人口 8134万,占全省人口的81.8%?.可见,县域经济 在整个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 要的角色,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河南县域经济能 否快速发展. 一 ,河南县域经济现状 (一)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但整体仍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强 力推进城乡各项建设,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 强.自2005年以来,县域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8%以上;2009年达到13829亿元,占全省的7l%, 有l7个县(市)超过200亿元,最高达到352.8亿 元;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39.83亿元,有10 个县(市)超过10亿元,最高达到15.85亿元,年平 均增长22%[21.但河南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实力 还偏弱,整体效益偏低,人均水平偏低.2009年,河 南跻身全国经济实力前五位,在这几个省份中,年财 政收入超过1O亿元的县(市),河南仅占10个,而 江苏,浙江,山东均超过30个.全省农民人均纯收 入4806元,低于全国水平(5153元),全省达到全国 水平的县只有39个,占全省县(市)数的36%…. (二)县域经济特色鲜明,但经济强县少,地域 发展不平衡 在河南县域经济整体快速推进的同时,各县 (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和 经济特色,如,巩义,偃师,沁阳,新郑等地的工业拉 动型发展模式,禹州,长垣,虞城等地的产业聚集型 发展模式等.但整体来看,河南经济强县少.在第 九届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河南 省有8个县级市人选,其中巩义市列第39位,偃师 市,新郑市,荥阳市,新密市,禹州市和登封市并列第 65位,永城市列第100位,而江苏占据27席,浙江 占据26席,山东占据26席,表明河南县域经济的发 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分布情况 来看,经济强县(市)多集中在工业发达和资源丰富 的地区.河南省排名居前20位的县(市)中,分布 在中原城市群经济带的有16个,分布在资源丰富地 带的有2个.排名在后的20个县(市)主要分布在 工业欠发达的黄淮海平原地区以及贫困山区.这表 收稿日期:2011—12—26 作者简介:陈开胜(1969一),男,河南开封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 26 明地域发展不平衡. (三)工业化迅速推进,但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不 大 各县(市)均意识到大力发展工业的重要性,积 极推进工业化.工业目前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的主导力量,县域经济脱离了仅依靠农业来推动的 发展方式.2009年,河南县域工业的增加值达 7450.41亿元,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53.87%?, 2005年以来,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县域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出5.5个百分点.同时, 县域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2004年,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5.7:50:24.3;2009年,三次产 业的比例为18.1:58.3:23.6,与2004年相比,第一 产业相对下降了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相对提高 了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相对下降了0.7个百分 点j.可见,河南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相对缓慢,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艰巨.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较大提高,但进程较慢 河南农畜产品的加工链条进一步拉长,转化能 力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产业化组织,农业生 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为500 万吨,占到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肉类的加 工能力为230多万吨,乳品的加工能力为70万吨. 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也发展到了4620个,90% 以上的企业龙头在县域,687万农户被带动,占到全 省农村总户数的34.6%.河南省已初步建成一批 畜禽屠宰,小麦加工,乳制品加工生产基地.但全省 县域农业产业化龙头经营企业分布相对比较集中, 发展不够平衡;而且,县域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规 模小,竞争力不够强.农产品的知名品牌较少,市场 竞争力偏弱.产业化组织与相关农户之间的利益联 动机制很不健全,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很不稳固. 畜牧业层次偏低,规模经营的比重也不高,畜产品精 深加工的发展较为滞后.相关的支撑体系建设还很 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的功能还不配套.尤其是在品 种改良,防疫,质量检验,市场信息的网络体系建设 上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五)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水平偏低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南省在努力实现中原崛起 的大背景下,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城 镇化之路.2009年河南省城镇总人口达6209万 人,比2000年增加1314万人,年平均增长2.8%; 2009年全省城镇化率为37.7%,比2000年提高 14.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约1.6个百分点E11. 可见,河南城镇化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整体上看, 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2009年,河南城镇化 率比全国水平低8.9个百分点.河南城镇化水平偏 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城镇的规模过小,城镇极化的效 应难以得到发挥;二是在农民进城落户的过程中存 在着诸多障碍,如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子女上学 等.由于全省的城镇化水平偏低,非农产业发展相 对落后,因此,面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地 吸纳能力极其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 商,虽然对农民收入增加有益,但对于提升县域综合 生产能力,作用尚显不足. 二,促进河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县域经济发展是个多维变量交织作用的过程, 它涉及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扫盲,企业改制,转变政府职 能,市场环境建设与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等诸多经 济社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应采取以下措施. 发展环境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营造良好 发展县域经济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加强基层 政权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的总体要求,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 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 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上来, 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宏观调控上,营造良好发展环 境. (二)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改革 创新活力 要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的权限,建 立健全权责统一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提高自主 决策,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要尽快完成县 域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国有资本要尽快从县域 经济中退出,集体企业要尽早完成改制,县镇企业要 加快转变经营机制;要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科学布局,依托载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 正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城 镇化的基础和保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首先要 抓好产业的布局.应加大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的 建设力度,还要继续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的建设,优化畜牧业的布局.第二,要积极探索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如"公司+农户"型,"合作组 织+农户"型,"专业批发市场+农户"型等,为农业 产业化发展提供载体.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分配机 27 制,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 盾冲突,维护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第四,有重 点地扶持一批能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在资金,政 策上予以倾斜. (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 伐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城 镇化建设中,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要抓好全省 26个重点县市(区)及123个重点镇的发展,对于那 些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县市(区)要给予 其部分省辖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促进其快速发展;要 注重城乡统筹,在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就业创业,社 会事业等方面,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有序 地推进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农村土地流转等各项改 革,保障农民工的住房供给,子女就学等需要,消除 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要拓宽筹资渠道, 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其综合承载能 力;另外,要引导企业逐步向城镇集中,把城镇化与 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基础资源的共享, 形成集聚效应. (五)发挥优势,创建特色,打造精品产业集群 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 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 经济就必须立足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统一, 找准着力点,实现地方特色和市场的对接;突出重 点,发挥优势,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并使产业集 群成为区域品牌,带动整个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为此,中原城市群的相关地区要充分利用基础较好, 人才集中,地理环境优越等条件,努力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高起点,高标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县域 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西南部 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注重其向商品优势, 经济优势的转化,全力发展能源,采矿,建材等产业, 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