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 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
①初期:运动的中心在 ,主力是 。
②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 , 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 ”。
(4)成果
① 。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①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的实践和 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
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的传播及其与 的结合,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规
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 。
意义: 。
(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年 ,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 ;最低
纲领,即 纲领,是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 。
二、国民革命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 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 ”的方式同中共合作。
(2)标志: 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 召开,标志着 的实现和革
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基础:
(4)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高潮——北伐战争
(1)开始: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 界;1927年初直
捣 。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和 。
2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 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 。
4.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作用:动摇了 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南昌起义:时间: 意义:打响了 的
第一枪。中共领导的 诞生了。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 的总方针,决定秋收
时发动武装起义。地点:
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 革命根据地,点
燃了 “ ”的星星之火。
3.内容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政权建设: 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
成立。
(3)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4.发展:到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红军长征
(1)原因: 。
(2)开始: 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 的标志。
(4)胜利: 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 ,也为中国革命 。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 侵略的
第一次完全胜利。
2.解放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
发动内战。
(2)爆发: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毛泽东
提出
“ ”的著名论断。
(3)解放区土地改革时间: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实现 。
意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地激发了
3
(4)战略反攻:1947年6月, 揭开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的序幕。
(5)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淮海战役围绕 作战,作战的重点是
(6)胜利:1949年4月 战役,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 。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标志: 。
4.历史经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 到社会主义的
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改变了 地位
(2)改变了 的进程,结束 ,建立起
,从根本上 扫清了障
碍;
(3)改变了 对比:扫荡了 ,推动了 ,
增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