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

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

– 8 –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引言近年来,广西省不管是矿产资源冶炼加工企业的数量,还是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都已经相当可观了。仅以2003年为例,在有色金属行业,整个广西共134家冶炼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04.123亿元,增加值34.482亿元,销售额101.203亿元,利税总额13.782亿元,约占整个工业企业规模的8%。其中,金矿企业产值对整个有色金属行业仅贡献1.5%。由此可见,广西金矿产业在整个矿产行业的占有量还很低,相对于其他矿产来说,金矿对广西的经济增长贡献还很有限,而广西的金矿资源在其贵金属储量中的占比量是较大的。在此背景下,探讨整个广西的金矿探寻、开采前景很有必要。本文先对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省内找矿前景,得出了一些可靠结论,以期给金矿行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 广西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探讨传统观点认为金矿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20世纪80年代突破该观点后,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矿源层的成矿重要性,对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提供了新的、有效的参考。下面分四个方面来探讨各类金矿成矿的地质条件。1.1 时空角度广西的金矿成矿时期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元古代成矿期、加里东成矿期、海西成矿期、燕山成矿期、喜山成矿期。金矿的成矿发生在沉积层,一般需要经历初始聚集、富集成矿的漫长演变过程,因此该类矿床的时控表现较为复杂。不过广西区内所有金矿成矿都有一个相对重要的时期,以此为出发点,在漫长的成矿期中,可以抓住决定矿产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时控”,即决定矿产形成的主要时期。那么在我区金矿成矿过程中,桂西主要以海西成矿期为主,桂东南和桂东则以燕山成矿期和加里东成矿期为主。分期阐述如下:(1)元古代期。矿化现象较为常见,而有多处含金石英脉型矿点分布于桂北地区,初步分析为雪峰期的产物。(2)加里东期。是桂东地区成矿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数据分析和地质依据,矿床类型主要是含金石英脉型,来自寒武系的岩浆热液。(3)海西期。属于桂西曼矿区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床类型有微细粒的侵染型和含金方解石脉型,微细粒的金浸染于粉砂岩和炭质白云质灰岩中,而含金方解石脉型金矿来自中石炭统黄龙组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新类型,由地液溶滤成矿,不过地液主要是受古岩溶的控制。(4)燕山期。属于桂东地区重要的成矿期。由于受燕山期的断裂带影响,金矿主要为蚀变岩型,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的重熔花岗岩。另外,资料显示,燕山期是一个重要的内生金矿成矿期,也存在外生金矿的富集,此期生成了很多伴生金矿。(5)喜山期。在所有的成矿期中,喜山期是主要的外生金矿成矿期。1.2 层控角度根据已知金矿的资料,在全区已探明的矿床中,受地层的控制和约束,矿体的产出表现出显著的层控特性。其矿区分布也局限在特殊的地层中,受含金地层的控制。赋矿地层时代从寒武系到白垩系均有发现,如表1所示:在金矿成因中,区域质变、热液活动、地下水的溶滤都出现在特定的地层内,显示出金矿成矿物质的分布、成矿过程都具备显著的层控特性。现按主要的不同层控特性阐述如下:(1)寒武系。当前桂东地区的主要金矿层控层位。桂东地区的变质热液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型矿产都产于寒武系,且本区的产金丰度值高出其他金矿几十倍。另外,寒武系中还含有炭质,对于硫化物和金的沉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全区范围来讲,桂北、桂东的金矿均与寒武系有很大的成因关系。(2)泥盆系。是本区多数金、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禤国棉(广西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31)摘 要:文章总体分析了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现状,再从四个角度重点探讨了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桂东、桂东南、桂北、桂西北、桂中五个地区分析了各区的找矿前景,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广西的金矿行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分区;找矿中图分类号: TD16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08-02

[作者简介] 禤国棉(1972- ),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金矿的成矿理论研究。 – 9 –银、锌、铜矿床的赋存层位。(3)中石炭统。桂西的含金方解石脉型矿床主要存在于该层位,具体来讲是生物碎屑灰岩层。主要是因为基性火山喷出的物质和生物碎屑灰岩的高含金性。(4)三叠系。由沉积了近万米的砂、页岩夹火山岩,组成一套复理式建造。三叠纪开始时,桂西地区为“再生地槽”。桂西的微细粒的浸染型金矿主要存在于该层位。表1 广西各时代地层金矿类型及赋存状况地层主要岩性矿床类型规模矿床实型白垩系泥质粉砂岩、硅化泥岩微细浸染型小—中三狮岭三叠系泥质页岩、粉砂岩微细浸染型中—大金牙、高龙二叠系碳酸盐岩、硅质岩含金石英脉矿点那桃、龙川石碳系碳酸盐岩含金方解石脉小—中叫曼泥盆系砂、粉砂岩、泥岩伴生金、微细浸染型小矿点泗顶、新民、坡岩、八渡、中岗奥陶系变质砂岩、粉砂岩、页岩含金硫化物脉、含金石英脉小型石圭、化壤、三板寒武系碳酸盐岩微细粒型小型马雄混合岩破碎带蚀变岩型中型张公岭、金山、望天洞变质砂岩、含炭粉砂质页岩石英脉型中—小古袍、桃花、六岭前寒武系砂岩、粉砂岩、板岩、片岩石英脉型矿点龙坪、江底、丹洲、三江1.3 构控角度广西是一个多旋回的褶皱造山区,在长期多期性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的地质构造基本轮廓:桂北江南古陆;桂东大瑶山—大明山褶皱带和云开隆起;桂东南钦州—玉林褶皱带;桂西拗陷带。区内断裂构造充分发育,以NE—NNE向和NW向两组为主,EW向和NS向次之,对本区金矿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全区可分五个金矿成矿区:桂北成矿区,桂中成矿区,桂东南成矿区,桂东成矿区,桂西成矿区。1.4 岩控角度岩浆岩对矿产的成矿控制称为岩控。不过矿产的形成应先归因于其他几种控制作用,岩控主要起间接作用。桂西成矿区中,基性火山的喷发岩作用主要是创造合适的成矿物质;桂东成矿区中,酸性的花岗岩的侵入活动主要起改造、迭加、富化金矿的作用。本区东西成矿的差别也受岩控因素的影响。2 广西金矿的找矿远景分析根据广西的地理位置、地质因素、构造特点的差异,笔者将全区划分为桂东、桂东南、桂西、桂北和桂中等五个金矿的成矿区,下面对其找矿远景进行分析探讨:2.1 桂东找矿分析该地区位于大瑶山的东西构造走向的隆起带上,包括苍梧、平南、贺县等县。根据前文分析,该区寒武系层控条件显著,岩浆频繁活动,金矿的形成条件非常有利。统计资料显示,本区的金矿床拥有量约占全区金矿床的70%,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桂东地区的金矿拥有量的决定性优势。本区主要以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的矿床为主,已发现数量可观的破碎带存在于龙水金矿的周边地区;而藤县附近出现了金银矿的探寻线索,此处花岗斑岩脉的金丰度值较高。2.2 桂东南找矿分析该地区处于钦州—玉林褶皱带和云开大山的隆起带,包括容县、北流、陆川、博白等县。其中,对成矿非常有利的混合岩化花岗岩和岩浆岩含量大、分布广。尤其是博白县的英桥—山口断裂带,虽然已经发现了一些金银矿床,但探寻到新矿的可能性依旧很大。另外,容县县区的鸡龙顶和北流县的大坡外也是桂东地区的金矿探寻区。2.3 桂西找矿分析该地区包括百色、靖西、田东、田林、田阳、西林、巴马、风山、天鹅等县。该区探寻方解石英脉型和微细粒的侵染型金矿具有广阔的前景。2.4 桂北找矿分析该地区主要包括兴安、龙胜、三江等县,属于元古代成矿期。此区可探寻“绿岩型”金矿,另外资料显示,三江地区有砂金和含金石英脉矿床存在。2.5 桂中找矿分析该地区包括宾阳、贵县、上林、横县、武鸣等县,位于大明山褶皱带。上林县已探明砂金拥有量占广西的90%,龙头山的次火山金矿区周围发现有含金石英脉,此处探寻到金矿的可能性较大。3 结语目前,广西全区的金矿生产已经形成六大基地。然而由于金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探寻新矿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大,本文总结探讨了全区的金矿形成特征,并归纳了分区,分析了各分区的找矿前景。但是为了实现金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区应该进一步加强勘探工作和基础研究,与此同时,改进工艺和设备,提高开采和冶炼技术,加强管理,严格避免金矿资源的浪费,保证金矿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工作的重点。参考文献:[1] 冯松青,庞清媛,蒙永励.广西大王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成因浅析[J].化工矿产地质,2010(1):19-26.[2] 李昌明.广西金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特点[J].矿床地质,2010(S1):951-952.[3] 陈运发,施均显.广西金矿的历史与现状及可持续发展[J].广西地方志,2000(4):61-65.[4] 罗永仕,韦玮.广西金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建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8):75-77.禤国棉:广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远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