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重整催化剂

连续重整催化剂


① 环己烷在微分床流动反应器中30min后测定,条件为427℃,0.69MPa,H2/HC = 6(mol) 21
金属分散度对表面结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
金属分散度 D = ns/na ,,即暴露在表面的金属原子数 与催化剂中总原子数的比值; 采用化学吸附法可以测定暴露在表面的金属原子数; 假设低指数面(100和110)平均暴露程度相等,则每 个铂原子的面积为8.9Å2 假设铂晶粒是有5个暴露面的立方体,第六个面与载体 接触则每克铂的表面积是
340 285 255 160
1.46 1.17 1.00 0.65
16
Ⅵ 氧化铝的吸附性
在酸性介质中表面羟基被质子化,形成阴离 子吸附位:SOH + H+ ⇔ SOH2+ 在碱性介质中表面羟基去质子化,形成阳离 子吸附位: SOH ⇔ SO- + H+ 氧化铝具有两性性质,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中 其表面能形成不同的吸附位。
H/C 0.59 0.52 0.47
350℃以下燃烧的 碳量/m% 0.79 0.13 0.09
35
铂锡催化剂的性质
1. 与铼、铱等活性金属助剂不同,锡对铂的活性起抑制 作用; 2. 锡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对各类重整反应的抑制程度不同 ; 3. 锡的作用的发挥与反应条件有关,在缓和条件下反应 受抑制,而在高温、低压的苛刻条件下铂锡催化剂的 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 铂锡催化剂的稳定性低于铂铼催化剂,适用于连续再 生式的催化重整装置。
连续重整催化剂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杨森年
内容
一、重整催化剂的组成、类型和性质
活性氧化铝载体和卤素 单金属催化剂 双(多)金属催化剂
二、连续再生重整催化剂的发展
连续重整加工能力和特点 国内外连续重整催化剂汇编 连续重整催化剂性能要求 连续重整催化剂的发展
2
重整催化剂的组成、 类型和性质
一、活性氧化铝载体和卤素
7 230℃ 850℃ 1150℃
Ⅲ 活性氧化铝的孔结构
氧化铝的孔结构和比表面是在氢氧化铝脱水 干燥和焙烧过程中形成。 活性氧化铝的比表面和孔分布对催化反应性 能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制备方法的改变可以调节氧化铝的孔结 构和比表面,使之适合某些特定的反应。
8
催化剂孔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可几 Pt 比表 孔半 面 平均 径 2/g 晶粒 m Å Å 56 102 204 230 205 199 芳烃产率,m% 2h 4h 6h 8h 催化 总液 剂积 收率 碳 m% m% 2.3 1.9 1.2
17
Na+和Cl-在γ-Al2O3上的吸附
pH
18

活性氧化铝的性质:

用于重整催化剂的活性氧化铝载体主要是由拟薄水铝石脱水形成 的 γ-氧化铝,也可以使用由湃铝石形成的η-氧化铝; 1. 活性氧化铝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其孔结构和比表面对催化反应 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2.氧化铝的酸性中心主要是由表面脱羟基产生的L酸中心,由于纯 氧化铝酸性很弱,需引入卤素作为重整催化剂的酸性组分。 3.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与焙烧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水含量有关; γ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优于η-氧化铝。 4.氧化铝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质。
Ⅳ 氧化铝的酸性
氧化铝的酸性在表面脱羟基过程产生; 氧化铝表面酸性中心主要是非质子酸(L酸);
A-H+ + NH3 A + NH3 A-.NH4 + A .NH3 A-H+ 为表面B酸(质子酸)酸位 A为表面L酸(非质子酸)酸位
η - 氧化铝的酸性高于 γ - 氧化铝; 纯氧化铝对烃类骨架异构化反应不活泼,在重整反应中 需要引入卤素作为助剂。
76
C5+ 收率/v%
74
72
70
Pt/氧化铝
68 0 5 10 15 20 25 30
催化剂碳含量/ m%
33
对于铼提高催化剂稳定性作用机理的不同认识
铼的引入抑制了铂的烧结—生成高熔点合金或将铂“锚定”在载体 表面,防止铂的迁移和金属表面积的损失; 铂与铼之间不需要直接相互作用,通过铼本身的加氢和加氢裂化 作用可以脱除积碳的前身物; 硫和铼的协同作用将Pt稀释和分割为较小的原子集团,抑制了含 碳的分子碎片重新组合为石墨碳
26
铂分散度对环己烷脱氢和苯加氢的影响
27
铂晶粒大小对正庚烷重整反应的影响
反应条件:500℃,WHSV = 2.44,14 atm,H2/HC = 25.3
样品 1 2 3 4 5 6 7
平均晶粒 大小/nm 1.0 1.2 3.3 7.3 15.8 45.2 无铂载体
未反应的 正庚烷/% 3.0 3.5 4.6 7.0 9.8 23.4 74
810 800
单铂
铼重整B 铼重整E
催化剂温度/K
C5+收率/v%
790
780
770
760
750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铼重整B
铼重整E
单铂
运转时间,h
32
碳含量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
78
Pt-Re/氧化铝(B) ▼(E)
29
氯对铂烧结的影响
30
三、双(多)金属催化剂
铂铼催化剂的性质:与单铂催化剂相比 1. 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明显提高; 2. 催化剂的选择性稳定性明显提高; 3. 催化剂抗积碳能力显著改进; 4. 催化剂具有很强的氢解性能,开工时需要 进行预硫化。
31
催化剂稳定性比较
条件:1480 KPa.中大陆重石脑油,RONC 102
19
二、单金属催化剂
早期开发的重整催化剂是非贵金属催化剂,主 要含ⅥB族金属的氧化物,如MoO3和Cr2O3; 上世纪40年代末开发成功了以Pt为活性组元的 贵金属重整催化剂; 单金属催化剂是由Pt载于含卤素助剂的活性氧 化铝上组成,Pt含量范围一般为0.3~0.6 m%。
20
负载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环己烷脱氢活性
S Pt Re S Re Pt Pt S Re Pt
铼和硫的引入改变了催化剂上积碳的分布。
34
甲基环戊烷反应后的积碳分析
条件: 0.5MPa,500℃,WHSV=4h-1,H2:HC=4(mol),7h
催化剂 Pt/Al2O3 Pt-Re/Al2O3 Pt-Re-S/Al2O3
催化剂上碳量 /m% 4.09 1.77 2.91
10
氧化铝表面羟基的脱除是产生催化活性的原因
氧化铝焙烧温度与正-仲氢反 应速率的关系
氧化铝焙烧温度与表面羟基密 度的关系
11
几种载体酸性的比较
载体 焙烧温 度/℃ 强酸 γ-Al2O3 η-Al2O3 γ-Al2O3 η-Al2O3 γ-Al2O3 η-Al2O3 500 500 700 700 900 900 0.4 1.3 2.9 6.5 0 7.6 酸量/(104 meq/m2) 中强酸 11.8 20.5 19.4 10.0 15.3 14.7 弱酸 27.2 11.7 15.9 27.0 27.6 13.5 合计 39.4 33.5 38.2 43.5 32.9 35.5
12
* 采用氨脱附法测定
氯离子对酸性的影响
H O
H O
H O
H
H O
H O
Al
Cl O Al
Al
13
Ⅴ 氧化铝的热稳定性
焙烧温度对相组成和比表面的影响
焙 烧 温 度/ ℃ 性 质 相组成 S/(m2/g) 相组成 S/(m2/g) 相组成 S/(m2/g) 100 拟薄 225 薄水 30 湃 90 200 拟薄 242 薄水 30 湃 405
S = 5 /ρ d 其中ρ为Pt的密度,d是立方体的边长
22
含 44 个 原 子 的 面 心 立 方 八 面 体
( 标 出 了 角 , 边 和 面 原 子 的 配 位 数 )
23
铂晶粒大小与表面原子配位数
晶体边长 原子数 2 4 7 11 14 18 nm 0.55 1.1 1.925 3.025 3.85 4.95 金属分散 度 100 86 63 45 37 30 不同配位数(x)表面原子% 角 x = 4 100 16 4 1.5 1 0.5 边 x = 7 0 63 41 27 21 16.5 面 x = 9 0 21 55 71.5 78 83
持氨量(175℃),毫克当量/克
700
m 2 /g
0.7
湃铝石
湃铝 石
比表面
300
薄水铝石
100 250 450 650
0.3 250 350 450 550 650 750

0.5

铝 石
500
焙烧温度

焙烧温度

15
空气中水含量对比表面和强度的影响 550℃
空气中水, mol% 0.013 2.3 4.2 69.2 比表面,m2/g 强度,kg/mm
25
金属分散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金属上发生的反应分类(Boudart等)
结构不敏感反应或容易进行的反应:反应速率正比于 总的金属表面积。任何表面金属原子都是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的性质与晶粒大小以及配位环境无关; 结构敏感反应或有苛刻要求的反应:单位金属表面积 或每个表面原子上的反应速率随活性中心结构而改变 。反应速率与金属表面积不成正比而取决于金属分散 度和催化剂制备方法。
η+痕量 拟薄
300 拟薄 237
400 γ 246
薄水+ γ
500 γ 245
600
750 γ 240
900 γ 195 γ 74 θ 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