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农垦科学院研究员 穆娟微 李德萍 水稻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特性研制的集消毒、增酸、营养、化控为一体的新型生产资料。它含有消毒剂、化控剂、增酸剂、营养剂等4种制剂。制剂间相互依赖,效果互补,综合作用,创造稻苗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壮秧的目的。 1999年发布的《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药肥混合制剂纳入农药管理,规定各种壮秧剂产品必须经过批准登记,取得农业部核发的农药登记证后才能生产、经营和使用;我国的壮秧剂产品,经几年来按着《农药管理条例》的规范化管理,绝大部分都办理了农药登记,按照农药产品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生产,使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也有部分壮秧剂在肥料上登记的。由于目前寒地水稻壮秧剂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生产企业只参照国家标准规定本企业的标准,所以目前的水稻壮秧剂无论是在农药上还是在农肥上登记的,只要符合水稻床土调理剂的国家行业标准(国家标准NY526-2002)的壮秧剂,均认为是合格的水稻壮秧剂。按登记类型把水稻壮秧剂分为药型壮秧剂与肥型壮秧剂。 俗话说:秧好八成年,旱育壮苗是水稻高产优质的基础,育秧过程中的肥料运筹对秧苗的壮与弱具有重要的作用。育壮苗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壮秧剂,而据不完全统计,仅黑龙江省现有壮秧剂就超过70多个品牌,种植户生产中如何在众多壮秧剂中选择好,正确的使用方法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水稻床土调理剂的行业标准I型(NPK含量≥15%)、II型(NPK含量≥4.5%)含量差异大,所以在选择和使用壮秧剂时由于操作不当或对壮秧剂了解不清楚,易导致出现各种肥害。选择壮秧剂首先选择合格的壮秧剂,在农药上登记的要有三证,在肥料上登记的要有肥料登记证号,壮秧剂的说明书要书写规范、准确;选择好的壮秧剂要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育出壮苗。明确壮秧剂功能,看懂说明书,不要任意增加壮秧剂的用量或减少底土用量。 几年来,我们对黑龙江省壮秧剂在肥料上登记的(肥型壮秧剂)和在农药上登记的(药型壮秧剂)做了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526-2002)水稻床土调理剂的Ⅰ型和Ⅱ型,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正确的使用方法,壮秧剂与底土混配厚度2cm左右,底土保证3.0kg/盘(机插软盘),对水稻安全,能育出壮苗。 2) 水稻壮秧剂(除特殊强调外)均要与足量的过筛土混拌均匀后使用,切不可任意变更使用方法,例如摆盘后撒施壮秧剂,以防止产生壮秧剂在营养土中浓度过高出现在烧苗。 3) 使用高含量壮秧剂(例如:纯NPK含量≥ 15%)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剂量使用。以便充分发挥高含量壮秧剂的优越性,不可以任意增加壮秧剂的用量或减少底土用量,防止出现肥害。按推荐用量或超过推荐用量使用,营养土一定达到每盘(0.167平方米)3千克或每平方米18千克,厚度为2cm左右,水稻出苗、苗齐。 4)高含量水稻壮秧剂无论是使用推荐剂量或是超过推荐剂量使用,营养土越少,对水稻越不安全,营养土在1.6千克-1.3千克(厚度约为0.8cm-0.7cm),对水稻不安全,易造成不出苗或出苗不齐、苗弱。 5)壮秧剂中的杀菌剂不能满足水稻育苗期防治水稻立枯病效果(除正常年份外),所以使用壮秧剂坚持床土调酸、消毒,防止苗期立枯病。 6) 若种子选择种衣剂处理,则要选择种衣剂配套肥使用,不可随意选择壮秧剂,防止由于调节剂过多产生的药害。 水稻壮秧剂的施用方法 水稻壮秧剂是一种集消毒、营养、调酸、化控、防青枯、立枯病为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专用制剂。施用壮秧剂不仅壮苗、防病效果显著,并可增强秧苗的耐寒性,秧苗移栽后返青快、分蘖多,增产效果明显,解决了各种育秧方式中,出现的药害、肥害、酸害、病害。现将壮秧剂施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旱育秧及其它育秧方式:每10平方米苗床(供1亩大田播种)用壮秧剂1.25 公斤加10公斤过筛旱田土混拌均匀撒施,耙入2厘米深表土中,然后浇透水播种。 二.塑料软盘育秧:(请采用其中一种方法) 1.每100 公斤营养土配1.25公斤壮秧剂一袋,充分混拌均匀,装75个软盘中,用播种器播种或撒播。 2.每1.25公斤壮秧剂,用1公斤均匀撒入10平方米的苗床土中,用0.25公斤加入备好的营养土100公斤中充分拌匀,装75个软盘,用播种器播种或撒播。 三.无论那种育种方式,苗期如出现青枯、立枯死苗现象,每平方米可用壮秧剂50g 兑水浇施。 四.施用注意事项: 1.配有壮秧剂的营养土不得用作覆盖种子或种土混播,不能擅自加大用量。 2.配制营养土,必须混拌均匀,最好将配置成的营养土过筛一遍,以利拌匀。 3.在苗床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配制床土时,应适当加入有机肥。 4.如果在育苗后期出现脱肥现象,适量追施氮肥。 5.壮秧剂适用于非碱性土壤,当土壤PH值〉7.2时,必须施用硫磺粉或醋酸调酸后施用。 6.壮秧剂不含除草剂,除草另作处理。 7.软盘营养土不能用草木灰、煤渣配制;营养土加尿素、复合肥或有机肥的都应提前半个月堆沤腐熟才能使用。 8.育苗后期出现高温天气,秧苗徒长时,可用15% 多效唑粉剂或烯效唑液兑水喷施、控苗。

水稻施用硫酸钾镁六大好处 钾是水稻生长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水稻对钾的需求量大于氮。通常施用的钾肥是氯化钾和硫酸钾。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钾镁肥也可以在水稻上推广应用。江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通过试验,发现了水稻施用硫酸钾镁肥的六大好处。

1.水稻施用硫酸钾镁肥增产效果明显优于氯化钾等肥料。 2.施硫酸钾镁肥水稻成穗率有提高之势。显著促进水稻生长。 3.叶绿素逐渐丧失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外观标志。因此,叶绿素含量是衡量叶片衰老的灵敏指标。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可以延长水稻功能叶的光合功能期,有利于增加功能叶中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硫酸钾镁肥能明显提高水稻后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

4.SOD是水稻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第一道防御墙,其作用是清除体内的超氧自由基。施用硫酸钾镁肥可以提高水稻功能叶SOD活性,延缓功能叶的衰老。

5.根系活力的强弱是衡量植株是否早衰的一个重要指标。硫酸钾镁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根系的早衰,达到增产的目的。

6.钾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氮的吸收和运输,活化氮素代谢中的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施用钾肥前期表现返青快,分蘖早,中后期表现为叶片青秀,活秆成熟,寿命延长,株高增加。硫酸钾镁肥主要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来达到增产效果的。

用心选购硫酸钾镁肥 硫酸钾镁肥是一种天然的矿质肥料,被誉为作物施肥的“黄金搭档”,是硫酸钾的换代产品。硫酸钾镁肥的优越性在于:

1、 农作物容易吸收,利用率高 硫酸钾镁肥施用后,其利用率高达80%(传统的氯化钾、硫酸钾只有40%、55%左右),容易被农作物吸收。

2、 养分搭配合理,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作用明显 硫酸钾镁肥,含有钾、镁、硫、硼等元素。钾是作物品质元素,镁是叶绿素的核心成分,硫、硼也是作物生育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硫酸钾镁肥施用后可以缓解土壤中钾、镁、硫、硼营养不足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新陈代谢,是平衡施肥的理想肥料,越来越受到农民的欢迎。但是,目前市场上硫酸钾镁肥质量参差不齐,比较混乱,农民容易上当受骗。如今年春季,陕西某县质监执法人员在“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中,就曾查处了某企业生产的硫酸钾镁肥,现场检查发现,该化肥包装袋上印着GB/T20937—2007《硫酸钾镁肥》国家标准号,但颜色不正,硬度较小。后经抽样送检显示多项指标不合格,显然是假冒伪劣产品。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硫酸钾镁肥分进口的和国产的,进口的硫酸钾镁肥主要来自德国。国产的硫酸钾镁肥按照原料和工艺不同分为三种:一种是采用盐湖卤水或固体钾镁盐矿经物理方法直接生产的;第二种是有硫镁钾钒矿直接生产的;第三种是用硫酸钾或氯化钾与镁化合物简单掺混的。近年来,许多中小化肥企业纷纷生产硫酸钾镁肥料,但多数以简单掺混为主,有效成分含量、质量参差不齐,市场比较混乱。

从2007年9月1日开始,《硫酸钾镁肥》国家标准(GB/T20937—2007)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从盐湖卤水或固体钾镁盐矿中仅经物理方法提取或直接除去杂质制成的含镁、硫等中量元素的硫酸钾镁肥产品。本标准不适用于用硫酸钾和镁化合物掺混而成的产品。”该标准规定:硫酸钾镁肥产品根据不同指标可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等品:氧化钾(K2O)≥30.0%、镁(Mg)≥7.0%、硫(S)≥18.0%;一等品:氧化钾(K2O)≥24.0%、镁(Mg)≥6.0%、硫(S)≥16.0%;合格品:氧化钾(K2O)≥21.0%、镁(Mg)≥5.0%、硫(S)≥14.0%;并对氯离子(CL)和粒度都有严格要求。采用简单掺混方式生产的硫酸钾镁肥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硫酸钾镁肥,主要应看其氯离子含量,同时钾含量大于镁含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掺混的硫酸钾镁肥产品,虽然都含有钾、硫、镁,但有些氯离子是超标的,有些产品的镁含量大于钾含量。

如何区分天然提取的硫酸钾镁肥与掺混而成的产品呢?一是看包装标识。根据《硫酸钾镁肥》标准规定,每批检验合格出厂的产品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生产企业名称、产品等级、批号或生产日期、产品净含量、氯化钾、镁、硫等主要指标含量、标准编号和肥料登记号。二是看颗粒的颜色和硬度。一般天然提取的硫酸钾镁肥颜色为白色,硬度大,而用硫酸钾和镁化合物掺混而成的产品硬度相对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