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称论文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称论文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目前机电一体化课程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欠缺足够的
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同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更
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从课堂教学方式、实验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学
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将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
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接口和信号变换技术综合为一体并应用到实践中的学科。随着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导致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
同时技术的进步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因此,系统地进行课程理论和
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一步熟悉
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提高专业技术所需知识,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和机电产业发
展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1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1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以教
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
过于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此外,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
性,然而很多教师过于偏重理论教学,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导,从而致使学生产生畏
惧情绪,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机电一体化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包括机械设
计和机械原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包括检测技术、电子技术和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内
容。因此,应当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
生为主体,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作为教学目标。

1.2增加互动与引导,合作学习。灌输式教学是目前很多院校教师在机电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学生在课堂上欠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
程不同部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课件的制作,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
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
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其他同学对该门课程
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学生在制作课件和讲授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
固。为提高学生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
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应当为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实际合作意义的课
题,然后由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有目的、有效率的合作。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团队精神
的最佳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每个
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在文献检索、信息的归纳处理等方面的能
力。

2实验课程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为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而设置的。目前,很多
院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内容的设置只是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操作能力,未能满足创新
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应当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增
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3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采用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占主导,平时成绩占少量比例。学
生为了能够通过考试,通常是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里对老师提出的重要知识点以
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学生考试完就会忘
记课程内容的后果,没有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框架的总体认识,更不用说对所学知识
的实际运用。

本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如下:(1)课程考核最终成
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实验课成绩、测验成绩、期末成绩以及课程论文成绩组成。(2)
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和作业两部分组成。作业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
理布置。(3)实验课成绩根据学生实验课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实验课可采用分组或
单人形式进行。(4)测验可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分阶段进行,可采用书面作答
或汇报的形式。(5)期末成绩采用课程结束后笔试的形式进行。(6)课程论文内容需
与课程相关,由学生自己命题或根据任课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撰写,并在完成后由
授课教师组织答辩。(7)各组成部分在最终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平时成绩10%,
实验课成绩10%,测验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课程论文成绩10%。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机电一体化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能够提高有限提高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
果。同时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
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汉羊 刘丹 李文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