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与艺术研究 2014 NO.01 China Educatl0n—Innovatio—n Herald 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高红梅 (河套学院 内蒙古巴彦淖尔01 5000) 摘要:高校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时候,必然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 新。为此,文本在总鲒现状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 体育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 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 3--9795(2014)01(a)一021 5-01 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古德莱德将课程分 为五个层次,分别是观念层次、社会层次、 学校层次、教学层次和体验层次的课程。其 中观念层次和社会层次属于设计和验证阶 段。学校、教学、体验三个层次则是对相关 课程的具体实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 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是教学的组织者和 控制者。所谓体育教学就是教师将体育知 识和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以往 的教学中,教师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教师将 知识进行设计和安排好之后,所有学生都 要根据教师的计划安排进行自己的学习。 这种以教师文本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学生 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学生才是整个教学环 节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应当体现和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针对这种传统的 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1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与方法陈旧 在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起来的 教学观念与方法是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灵 魂。教学观念应当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当 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教学是以运动技术 为中心,以“三基”教育为基本保障。在传统 的体育教学中片面强调课程的强度和密 度,以大量的训练提升学生体质增长速度。 而且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 学生的主导地位还没有体现出来。无论是 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技能都以灌输为主 要的教育模式[11。在这种模式下大学生个性 特点很难发挥出来,大学生潜在创造力在 这种教育模式下被埋没。 1.2教学内容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 当前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最大特点是 “大而杂”,必修课内容过于庞杂,这是在小 学体育教学中“小而全”的特点下衍生而来 的。另外也或多或少的受到全面发展原则 的影响,不加区分的增加高校体育授课内 容。意图广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 庞杂的课程并没有引起高校学生的学习热 情,很多课程的学习只是敷衍了事,形式大 于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高校还 存在着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 1.3教学宗旨不清晰 当前我国体育课主要根据项目的技术 特点安排课程,职业体育培养的轨迹比较 明显。学生在这种教育中对于知识、技术、 技能能够有序接受。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却是保障学生能够掌握和提高常用的运动 技巧和技能。在锻炼身体和培养学生终身 锻炼意识方面能够有所突破_2】。为此教学的 难点、重点应当向这方面靠拢。对于那些基 本运动技术的应用与提高应当在教学中给 予重点关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 的作用,提高他们这方面的努力应当给予 重视。但是目前的教学只重视技术,不重视 能力。 2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建议 2.1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学意识 更新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第一 步。在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传 统的体育课教学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 窠臼,考试项目仍然是平时教学中的主要 参考。学生体育成绩是教师在教学中考虑 的主要因素,一切不利于成绩提高的教学 都是无效的教学。而对于能力的提升和兴 趣习惯的养成给予的关注少之又少。这种 教学理念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教师应 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应当在“健 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开展体育教 学。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技术技 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对 于学生来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体育锻炼 的效果,因此应当改革。 2.2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大学生应当在教育中学会认知、学会 做事、学会共存。在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 候,首先应当掌握学习的方法,不断提升自 己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 的检验和践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并将 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此在课程 体系中,要突破传统教学中以竞技体育项 目为主的教学,强化体育的健身、康复、娱 乐、休闲等功能 对课程内容实行精细化设 置,体现“小而精”的特点,让学生系统的学 习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帮助他们消化和吸 收所学的内容。有助于习惯的养成。 2.3以明确的教学目的调和教学的现实性 和实用性 体育教学应当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 的意识和目的,不断促进身心素质健康的 发展,为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贡献自己 的力量。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对职业体育 与业余体育应当严格区分,对于业余体育 ①作者简介:高红梅(1979,9一),女,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人,大学本科,体育方面。 爱好者不能以职业体育的标准来要求他 们。同时,对待职业体育者应当严格要求, 不能将其等同于业余体育爱好者。体育运 动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都应当在高校体育教 学中有所体现。体育不但是学生课程的一 部分,而且还应当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 分,成为他们休闲娱乐,增强体质,提高情 操的首要选择,因此,应当在教学目的中体 现对体育的这种实用性的重视。 2.4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中一个必不可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改革成果的检验, 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持续完善教学的重要 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教学手段应当合理 的运用评价体系,以此为手段,不断提升体 育课程。在评价体系建设和发展中,对学生 成绩的考察时必要环节,无论何时这一环 节都是不能省略的。但是成绩只是表象特 征的反应【3】。对于学生能力增长的考察并不 十分完善。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当重视自 我参照,对于弹性的、迁移化的知识技能的 考察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形式。评价 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体育教 学中发生的变化,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都 应当在评价体系中有所反应。在具体实施 形式上,可以组建一支由专家、教师、学生 共同组成的评价团队。深入学生实际,通过 当面交流和具体项目的考核,对学生体育 素质给予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课 程正在经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转型期。诸 多问题的存在是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也 是体育教学提升水平的重大机遇。为此在 教学理念、具体手段上都应当做相应改革。 参考文献 [1]卢元镇,张新萍,周传志.2008年后中国 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准备fJ】.体育学 刊,2010(2):1-6. [2]郑建民.中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 个案的比较分析[J].体育学刊,2008(2): 49~52. [3]黄平波,安国彦,刘龙.学校体育异化现 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89— 92,9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21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