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艺术特征
原秋妮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二是文史互通、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 ;三是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 : 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艺术人格 、艺术美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散步》(以下简称《美》),,是我国现代美学泰斗宗白华大师之作,初版于 1981年,此后多次出版。《美》几乎汇集了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艺术,因此又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自美学传入中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拿不出一本国人自己编写的美学著作。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国人一直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从 20世纪末至今涌现出了一批美学著作 ,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美学与意境》蔡仲德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现代美学体系》李泽厚的《华夏美学》《美的历程》;刘纲纪的《中国美学史》曾祖荫的《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等。
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把人生的生活创造成为艺术品的过程,把艺术看作是人生观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他与我国美学界另一位泰斗朱光潜不同,朱光潜是把艺术作为纯正的艺术问题加以研究。宗先生的《美》破了以往传统的理论写作方式,采用“散步式”笔锋将深奥的美学问题用平易通俗的语调展现开来 ,让诸多徘徊在美学大门之外的学子第一次有了勇于揭探美学世界奥秘的勇气。宗白华作为一位诗人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美》始至终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与其他美学著作相比《美》是一部别开生面的美学著作。
一、立足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依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与表达,这是《美》最显著的特征。 《美》书中“中国的美学思想”占主导地位 ,从多种艺术门类去揭示中国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部分则主要介绍了希腊部分哲学家的美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康德的美学思想与雕刻家罗丹的艺术创作手法。最后一部分又回归到中国美学史,详细分析唐人诗歌中体现的民族精神。纵观全书 ,好像没有明显的逻辑主线,但细细推敲,各章节之间的先后联系性非常密切。在《中国美学史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部分内容中 ,作者用他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宗先生认为中国的书法在殷代就已产生,风格的演化变迁非常显著,凭借书法来窥探中国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就如同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容包括五大部分 :一、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二、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三、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四、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五、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是一种从总到分的写法,分别阐释了中国工艺美学、画、乐和园林建筑等传统艺术文化。中国美学史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宗先生在此也提到了这点,他说 :“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与特殊的困难。优点是美学思想丰富 ,材料丰富 ,牵涉的方面多;困难是中国各门传统艺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体系,相互之间影响甚至包含,因此它们在美感的特殊性方面有共通之处。有优点有困难学习起来就更有趣味。”“先秦工艺美学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文中 ,宗先生谈到了几个重要的中国美学思想问题。
首先,宗先生通过“错彩镂金”“芙蓉出水”两种美,谈到了艺术中的美和真、的关系问题,并与工艺美术、歌、画紧密相连。“错彩镂金”“芙蓉出水”早见于南朝梁钟嵘《诗品・宋光禄大夫颜延之》:“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终身病之。”其次,宗先生通过中国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引出了中国艺术的“虚”“实”问题,艺术作品本身的形象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想象就是实与虚的关系,由形象产生的“意象”界就是虚实的结合。再次,通过《易经》“贲卦”到自然、素之美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宗先生在《美》写到:“《易经》六个字 :‘刚健、实、光’这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种健全的美学思想。”‘贲’意是斑纹华采 ,绚烂的美 ;‘白贲’绚烂又复归于平淡。”‘白贲’从欣赏美到超脱美,是一种扬弃的境界。”过“离卦”到装饰美与诗意的创造,“离卦”美学思想也是虚实相生,外通透的美学。
中国的美学思想渗透在各种传统艺术文化中,认识中国丰富的美学思想必须围绕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按照中国人的情感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惯用的概念、畴去揭示美、寻美。也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才能发掘中国美学思想的根源,才能全面的了解和总结各种美学思想。
二、文史互通、史互证的研究方法是其第二个特征。
《美》独具特色的一点就是引用了浩瀚翔实的古语诗词作为例证。在翻开历史画面之时引出了中国古老文化 (主要是哲学 )的质朴风采,在诉说中国美学思想久远浓郁之时溢出了中国诗词语言的彬彬儒雅。宗先生用古典、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伟大思想家、术家的心灵 ,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 ,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宗白华先生在《美》提到“意境”他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序、奏、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 ,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身化 ,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分中,宗先生提出意境就是“情” “景”结晶品,就此引用了王安石的一首诗来表达“意境”感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说这首诗前三句全是写景,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随笼罩上 ,情景交织 ,成了一首绝美的“诗”在“禅境的表现”文中,说到中国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是“澄怀观道”“澄怀观道”为“澄怀味象”是魏晋南北朝美学家宗炳在《画山水序》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概括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认为内心的审美内容由外在的“象”体现出来。“澄怀”指审美的心胸。强调心要虚空才能体味山水意象,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
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文中 ,宗先生对比了中西绘画神髓的不同:西方人“失落于无穷 ,驰于无及”,中国人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为虚灵的 ,一为物我对立的、为物我浑融的,” 二者精神境界虽然不同 ,但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这似漫不经意的心灵偶得和诗意点染 ,涌动着艺术家对此倾注的心血和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艺术品本身不管是有生命力或是无生命力的,它都会被艺术家协调地注入生命力。
三、建立真正的艺术人格 ,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是全书的主旨所在。
在所有的中国美学思想观点中无不隐含着对艺术家人格格调的塑造与培养 ,无不渗透着中国艺术美的精神与灵魂。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文中 ,宗先生说道:“看见了罗丹的雕刻 ,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人生观和自然观是相信创造的活力是我们生命的根源 ,也是自然的内在的真实。”先生提出了“生命本体”,最初宗先生认为生命本体是一种外在的创造力;后期与中国哲学紧密联系 ,认为“生命本体”内在的生命律动,开始重视中国哲学中的生命精神。他还认为大自然充满了活力 ,这种活力是生命的根源,也是一切美的根源。大自然是运动的 ,生命也是运动的 ,人们的精神也是运动的,一切处于动象之中。
“空灵”“充实”是宗先生提出的一种对艺术家人格涵养与心灵境界的要求。“空灵”“充实”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两种境界,自古以来就成为屡见不鲜的话题。“空灵”一种心灵的特殊境界:宁静、谐、穷。空灵于人是一种超越现实、验生命、知生命与生命抗衡的理智选择 ,是一种心态上的崇尚美好。空灵是一种摆脱一切俗心杂念,以不沾滞与物的自由精神。空灵呈现着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美》没有建立什么高深莫测的美学体系 ,也没有给人留下沉重的负担 ,面对中国自五四以来 ,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和理念来衡量中国民族文化价值成为学术的总倾向,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 ,宗先生旨在通过《美》导我们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审美态度?并最终形成完美的艺术人格 ,体现中国艺术美的精神。这是何等的壮志抱负 ?难怪有学者高喊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宗先生深知学习美学的困惑与艰难,独创了“散步哲学”领众学子寻找隐藏在心中的美。正如宗先生所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美学是一种跨学科的、文明的艺术哲学,尽管中西存在制度、维、明各方面的差异,但我们正是在这种差异中寻找“和”,因此最根本的问题是求同。随着全球日趋多元化的发展,人类各项文化研究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探寻世界各民族存共唱艺术规律之歌,建立平等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态度。《美》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写就的:塑造“空灵”“充实”艺术人格 ,建立真善美的艺术观念,在中国古典浪漫的艺术文化中追溯华夏血脉,弘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这一切的一切都浓缩在《美》中。《美》是教科书而胜似“心灵的教科书”相信有更多的人能够在《美》聆听到中国千年琴瑟的回响。
参考文献 :
[ 1 ]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5.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
典修订本 [ K ].北京 :商务印书馆 , 1997.
[ 3 ]宗白华 .美学散步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1.
[ 4 ]王德胜 .宗白华美学思想研究 [M ].济南 :山东大学出
版社 , 2003.
[ 5 ]夏昭炎 .意境概论———中国文艺美学范畴研究 [M ].北
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2003.
[ 6 ]管丽珺 .生命流畅的美感———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
步》[DB /OL ].易文网 , 2006—01—15, 22: 4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