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

浅谈多元化教学的方法
学好汉语意义重大,然而许多教师不注重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把
本应生动鲜活的语文课上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大大束缚了学生
的思维,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更造成了情感的匮乏。所以针对以上
问题,本文提出优化农村课堂的几点浅显的意见。
一、找准切入点
拿到一篇课文,最重要的是要先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应
该是师生研读课文的一个突破口,且具有较强的辐射性、深度性。
而导入语即是切入点的语言形式,旨在激励、感染、诱导学生。它
应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主旨的最佳角度,因此选择好适当的
导入语是打开文本窗口的”金钥匙”。
1.问题导入法: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教师上课若能用启发质
疑的方法,就可以引发学生思维探索的欲望,也便打开了这篇文章
的窗口。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课时,教师开篇设疑,“孔乙
己死了没有?谈谈你的看法,并从课本上找出相关证据”,“那么造
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社会原因是什么?个人原因是什
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整篇文章就像是被一条线串起来似
的,个个击破。
2.实物导入法:实物具体而形象,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学习《柳叶儿》这课时,老师就采摘了许多春天刚长出来的柳叶
儿,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闻闻味道并用嘴尝尝,再引发
学生思考:“如果把这苦涩的柳叶儿每顿当饭吃,会是怎样的一种
生活?”以此步步推进课文,让学生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
起来去学习。
二、学会表演
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彩导语的设计只是个开始,课堂上教师优美
的语言、智慧的点评、精彩的总结无不展示语文教师独特的魅力。
记得有位作者说过:“教学的极致是诗的,它需要的是一种情怀,
一种思索和一份感动。你站在讲台上便是一道风景,听你侃侃而谈
便是一种享受,而师生默契交流便是一种境界,诗的课堂会使人受
益无穷,引起无限遐思。”
1.教师要学会表演,这里所说的表演不是“耍花枪”搞“花架
子”,而是教学的技巧,每堂课教师要把自己的学识,通过巧妙的
构思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学到戏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排成短
剧在课堂上表演。我在教都德《最后一课》时,布置学生真情演绎
“高潮部分”,学生慷慨悲壮又苍凉无奈地表演震撼人心。又如在
学到魏学伊的《核舟记》时我找几名学生表演船头三人的动作和表
情,让学生获得直观而形象的感受,同时也给说明文增加了情趣。
2.教师的语言要煽情。语文老师上课要学会煽情,不能把一堂
文学欣赏课上得死气沉沉,哈欠连天,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情感
麻木,那真是语文教育的失败。
三、激励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以激励、表
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激励性的点评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内
在的潜质和动力。
1.激励语言要有感情、态度真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确实,激
励能唤醒人沉睡倦怠的心灵。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是相当敏感、易
伤害的,他们对激励性的语言感受尤为强烈,相反侮辱打击性的语
言对他们的伤害会很大,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2.点评语言要负起导航的作用。语言点评应把握分寸,褒贬有
度。新课标提倡有创意的多角度朗读,并不代表学生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不能因为鼓励学生创新意识就天马行空、信马由缰,那样只
会让学生误入歧途,如不及时悬崖勒马,还会造成不堪的后果。文
学鉴赏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不同的
学生对文本会有多个层面的不同理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一千个读者固然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还是哈
姆雷特,不会是奥塞罗或李尔王,更不会是祥子或林黛玉。因此多
元理解的前提下必有一个准线,超越这个准线的思维是决不能被称
为创新的,而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有目标的行为,因此
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必须是明确的,正确的。
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把爱融与其中,希望我们的课堂
能成为学生的情感乐园,成为激发学生想象的肥沃土壤,成为学生
心中的伊甸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鲁河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