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通用工艺

钻孔通用工艺

钢结构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WYZG-002
版本号/修改次数:

钻孔通用工艺

受控状态:受控本
发放序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YSC编写

编写
审核
批准
YSC

第 1 页 共 3 页
1.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体内容:使用数控平面钻、数控三维钻、摇臂钻、磁力钻、轨道钻等加工方法进行孔加工的
通用性工艺要求。
1.2 适用范围:建筑钢结构中各类零件及构件上孔的加工。
2. 钻孔准备工作

2.1 操作者在操作前必须按有关要求对设备、工装的完好状态进行检查。
2.2 准备好冷却液,检查冷却液是否充足及供液泵是否正常。冷却液应保证浓度适当、颜色正常,
严禁用水冷却以免锈蚀工件及设备。机床所带冷却管道、阀门均应畅通。
2.3 按加工要求领用或选用刀具和刀杆。
2.4 刀具、刀杆在使用前需试用,试用超差者不得使用,允许公差按GB/T1438、GB/T4257、GB/T4245
等标准规定。数控三维钻床钻头应选用AMADA专用钻头。刀杆装夹前,需将主轴孔及刀具刀杆尾部
擦净,装入主轴后应撞紧,以防加工过程中掉刀,加工过程中不得碰撞刀杆。
2.5 所有要使用的量检具,必须经过检定,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3.钻孔工艺:

3.1 在数控平面钻床、数控三维钻上钻孔时,应首先编好程序,首件钻完后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
能继续钻孔。
3.2 使用摇臂钻、磁力钻、导轨钻床钻孔前,在构件上划出孔的中心和直径,在孔的圆周上(90°
位置)打四只冲眼,样冲眼锥夹角为90°~120°,样冲眼直径应小于2㎜,孔中心的冲眼应大而
深,位置应正确、清晰,在钻孔时作为钻头定心用,不清晰及冲歪的样冲眼应重新描冲。划线工具
一般用划针和钢尺。孔位置及大小必须经过检验正确无误,方可加工。
3.3 为提高钻孔效率,可将数块钢板重叠起来钻孔,但一般重叠板厚度不超过50㎜,重叠板边必
须用夹具夹紧或点焊固定。
3.4 当批量大,孔距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钻模钻孔。钻模有通用型、组合式和专用钻模。
3.5 待钻孔工件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准有电焊残渣及其它脏物。
3.6 工件必须按指定的起吊部位进行起吊,工件吊装时禁止碰撞机床表面。
3.7 工件应选择合适的工装和装夹位置,工件应装稳、找正、夹牢。
4.扩孔:
扩孔是用麻花钻或扩孔钻将工件上原有的孔进行全部或局部地扩大。扩孔的种类有:扩大圆柱
孔、扩锥形埋头孔、扩柱形埋头孔。

4.1当精度要求较高、板叠层数较多、同类孔距较多时,可采用钻模制孔或预钻较小孔径,在组装
时扩孔的办法。预钻小孔的直径取决于板叠的多少,当板叠少于五层时,预钻小孔的直径小于公称
YSC
第 2 页 共 3 页
直径一级(-3.0mm);当板叠层数大于五层时,预钻小孔的直径小于公称直径二级(-6.0mm)。
4.2 扩孔的理想刀具是使用扩孔钻。扩孔钻的切削速度可为钻孔的0.5倍,进给量约为钻孔的1.5~
2倍。扩孔前,可先用0.9倍孔径的钻头钻孔,后再用等于孔径的扩孔钻头进行扩孔。
5. 制孔精度要求:

5.1 精制螺栓孔(A、B级螺栓孔-Ⅰ类孔)的直径应与螺栓公称直径相等,孔应具有H12精度,孔
壁表面粗糙度Ra≤12.5μm。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表1 A、B级螺栓孔径的允许偏差(mm)
序号 螺栓公称直径、螺栓孔直径 螺栓公称直径允许偏差 螺栓孔直径允许偏差
1 10-18 -0.18-0 0-+0.18
2 18-30 -0.21-0 0-+0.21
3 30-50 -0.25-0 0-+0.25
5.2 普通螺栓孔(C级螺栓孔-II级孔)包括高强度螺栓孔(大六角头螺栓孔、扭剪型螺栓孔等)、
普通螺栓孔等。其孔直径应比螺栓杆公称直径大1.0~3.0㎜。螺栓孔孔壁粗糙度Ra≤25μm。孔径
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2 C级螺栓孔径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
直径 0-+1.0
圆度 2.0
垂直度 0.03t,且不大于2.0(t 为板的厚度)
5.3 零、部件上孔的位置偏差。零部件上孔的位置,如无设计特别要求时,成孔后任意两孔间距离
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 螺栓孔孔距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螺栓孔距范围 ≤500 501-1200 1201-3000 >3000
同一组内任意两孔间距离 ±1.0 ±1.5 - -
相邻两组的端孔间距离 ±1.5 ±2.0 ±2.5 ±3.0
注:1.在节点中连接板与一根杆件相连的所有连接孔为一组;
2.对接接头在拼接板一侧的连接孔为一组;
3.在两相邻节点或接头间的连接孔为一组,但不包括上述两款所规定的连接孔;
4.受弯构件翼缘上,每米长度内的连接孔为一组。

6. 孔位超差返修工艺

6.1 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超过表3规定的允许值时,应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
YSC
第 3 页 共 3 页
钻孔,严禁采用钢块堵塞。
6.2 补孔采用手工电弧焊方法,焊条直径ф2.5mm或ф3.2mm。焊前对碱性焊条必须烘干,烘干温度
为350~380℃,2小时,放于保温筒中,随用随取;
6.3 焊接规范:

6.4 补焊要求
(1)每个孔要求连续补焊,保持层间温度在100-150℃。焊接时,注意焊条的摆幅,既要保证与
孔内缘熔合良好,又不能伤及母材;
(2)待孔补满并稍有余高时,停止补焊,用砂轮机将孔磨至与母材齐平,焊缝表面应无裂纹、夹
渣、气孔、焊瘤、未熔合等缺陷;
(3)对补孔处进行超声波探伤,要求达到一级焊缝要求;
(4)重新确定孔位,制孔。孔间距应符合表3的要求。

焊接方法 材质 焊接材料
焊材 规格 焊接电流 (A) 焊接电压 (V) 焊接速度
(cm/min)

手工电弧焊 Q345 E5015 Ф3.2 100-120 22-24 20-30
Q235 E43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