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单选(2分)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列不属于社会存在的选项是()A.物质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科学技术 2.00/2.00D.地理环境2单选(2分)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起作用的地位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条件和人口因素两个都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是基本前提条件B.人口因素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C.社会生产方式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2.00/2.00D.自然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3单选(2分)与社会革命相比,改革()A.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适用,可以起到革命所不能起的作用B.所花的代价小,因此没有必要进行革命,改革足以替代任何革命C.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2.00/2.00D.所花的代价最少,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最理想的万能钥匙4单选(2分)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是()A.劳动实践 2.00/2.00B.人的自然属性C.人口因素D.自然地理环境5单选(2分)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A.科学技术B.社会制度C.生产工具 2.00/2.00D.生产关系6单选(2分)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A.生产关系B.生产工具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2.00/2.00D.生产力7单选(2分)所谓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A.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有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2.00/2.00B.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是毫无区别的物质过程C.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自发的演化过程D.人类活动和动物界的活动是一样的8单选(2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决定论的,这说明()A.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2.00/2.00B.它是一种经济决定论C.它是一种机械唯物论D.它不承认人类主体的能动选择性9单选(2分)最早发现和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人是()A.法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2.00/2.00B.德国古典哲学家C.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时代的美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L.H.摩尔根D.马克思和恩格斯10单选(2分)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英雄人物的作用远比普通人物的作用大B.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人是人类历史的主体,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D.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00/2.0011单选(2分)“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A.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上天的安排B.英雄的出现及其作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2.00/2.00C.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D.英雄人物的出现是他的命运好12单选(2分)在下列几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哪一种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最远或最间接?()A.哲学 2.00/2.00B.道德C.宗教D.艺术13单选(2分)关于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者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B.政治上层建筑是在观念上层建筑的指导下建立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 2.00/2.00D.政治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观念上层建筑,并要求观念上层建筑与自己相适应14单选(2分)不属于党的群众观点的是()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C.一切听从党的领导 2.00/2.00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15单选(2分)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欧洲而并非在封建制度高度发展完善的中国等东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而并非在欧美等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成功。
这说明了()A.社会形态的更替完全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至多有机遇或运气的成份B.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性完全是人们主观臆想的结果C.生产力不能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也不决定上层建筑D.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前进性、曲折性和跨越性的辩证特点 2.00/2.0016多选(3分)下列哪一项发生作用时会受到生产状况和社会因素的制约()A.科学技术0.75/3.00B.地理环境0.75/3.00C.人口因素0.75/3.00D.天才人物0.75/3.0017多选(3分)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 意识形态包括:哲学、艺术、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等。
A.科学B.艺术C.习俗D.宗教18多选(3分)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表述正确的有( )A.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0.75/3.00B.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0.75/3.00C.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0.75/3.00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0.75/3.0019多选(3分) “按照他们所受的教育和个人的地位来说,他们可能和小店主相隔天壤。
使他们成为小资产者代表人物的是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他们的思想不能越出小资产者的生活所越不出的界限,因此他们在理论上得出的任务和解决办法,也就是小资产者的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在实际生活上引导他们得出的任务和解决办法。
一般说来,一个阶级的政治代表和著作代表同他们所代表的阶级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14页)。
这段话蕴含和体现了哪些观点( )A.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出身与他们理论所代表的阶级属性不一致,所以对历史人物的所谓阶级分析方法是不适用的B.律师家庭出身的马克思和资本家出身的恩格斯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所以不能说人们的生活决定人们的意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生活决定人们的意识 1.50/3.00D.一个理论的阶级属性可以和创立者本人实际的阶级出身不一致 1.50/3.0020多选(3分)下列关于科学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有( )A.在现代生产中,脑力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日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00/3.00B.科学技术首先表现为一种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1.00/3.00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说明生产力越来越是一种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科学技术必须和生产力的实体要素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00/3.002单选(2分)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什么()A.生产力 2.00/2.00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GDPD.儒家思想4单选(2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0/2.00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5单选(2分)生产关系体现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2.00/2.00C.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6单选(2分)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阶级斗争的作用要社会条件的制约B.阶级斗争的作用既可以发生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又可发生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阶级斗争不论在什么条件都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要天天讲 2.00/2.008单选(2分)下列哪个属于英雄史观的基本样式()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循环论D.唯意志论 2.00/2.009单选(2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2.00/2.00D.人心向背的常识12单选(2分)地理环境决定论未充分注意到下列哪种情况()A.自然因素条件可以影响产业布局和劳动生产效率的高低B.自然因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C.自然因素可以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甚至社会形态的更替D.自然因素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2.00/2.0013单选(2分)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它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是哪一个()A.生产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 2.00/2.0014单选(2分)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是()A.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形成的,或是通过“君权神授”得来的 2.00/2.00B.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C.只有阶级消亡了,国家才会消亡,但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D.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多选(3分)关于狭义的社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有( )A.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0.75/3.00B.社会革命的爆发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0.75/3.00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0.75/3.00D.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0.75/3.0019多选(3分)“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585页)。
这段话蕴含和体现了哪些观点( )A.社会主体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不仅有能动性,而且有受动性0.75/3.00B.人是社会的主体0.75/3.00C.这些社会历史条件具有客观性0.75/3.00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0.75/3.0020多选(3分)“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
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696页)这段话说明( )A.政治原因可以是某些具体事件的直接原因 1.00/3.00B.经济原因是归根结底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1.00/3.00C.传统思想因素可以是某些具体事件的直接原因 1.00/3.00D.经济原因可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