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1998年8月 压 一 PETROLEO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 {
Vo1.25 No 4 7 2 油井压裂效果分析方法
问题的提出 ‘ 互堑盅(2)一广醯 7 (1)土蔗职工^学 (2)^废石油高敷技较
人工压裂是对由于油层物性差、注水受效状况 不好或油层堵塞等原因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的那些 油、水井而实施的。如果不实施压裂或其它增产措 施,油井产量继续递减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油井 压裂后累积增油量,目前油田采用下式计算 ANp d.(q.一q0) (1) l=L 式中 AN ——压裂后第i月时的累积增油量,t; q0——临压裂前相对稳定的产油量,t/d;q.——压裂 后第i月的产油量,t/d;d,——压裂后第i月的生产 天数,d; ——压裂后生产月数,month。 显然,(1)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在计算压 裂后累积增油量时把对比量q 作为一个定值,这是 不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规律的。文献[1]曾对此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笔者认为,文献 [1]方法的不完善之处在于拟合和预测时,事先人为 地把递减类型定为指数递减,这也不符合油田生产 实际,至少不能作为油井压裂效果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油井压裂效果的分析方法进 步探讨,以寻找一种通用而有效的方法。 压裂效果分析数学模型 压裂效果分析结论是否可信,首先取决于产量 预测模型的选取。鉴于在选日产油量值时常掺入人 为主观因素,与累积产油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往往 较差,因此本文选用了在油田开发中已得到肯定的 Logistic curve和广义递减模型。 1可采储量的预测 Logistic curve属于一种增长型曲线模型,原型的 微分表达式为 (卜 l (2) 式中 ——模型函数;£——时间变量; ,6——模 型常数。 文献[2]对上述模型做了扩展,得到可用于油田 开发中描述累积产油量与最终可采储量的关系式 N (3) 将上式变形后两端取自然对数,并令A=一n, B=InC,则得 In(N /N。一1)=B+A£ (4) 式中 N ——累积产油量,t;N ——最终可采储 量,t;C,n,A,B——模型常数及回归系数;£——油 井投产时间,month。 从(4)式可 看出,Jn(Ⅳ /N。一1)与时间 在 直角坐标系中呈直线关系,可利用线性回归试差法 确定N 。具体方法是:选定不同的N 值,利用 ln(N /N。一1)与 进行线性回归,以获得最大相关 系数(绝对值)者为最佳N 。 由(3)式可相应地写出压裂前和压裂后的相应 表达式
(5) N 斋 ‘ )N叽 N ( )
(5)式、(6)式中的常数(N N ,Ct,C2,n1,n2
等)可分别利用压裂前(产量递减阶段的)和压裂后 的实际生产数据,由(4)式进行拟合并对系数进行转 换确定。 相应地,压裂措施增加的可采储量即为
AN =N N (7) (5)式可作为不实施压裂假设下的累积产油量 预测模型。假定油井在第£ 月进行压裂,则压裂后 某一月份的累积增油量应为 dxN Np2
(i)一Np(i)(i to+1ttO+2,…)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998年8月 毕研斌等:油井压裂效果分析方法 73 2压裂投资回收期的确定 如以P表示当前原油销售价格(元/t);S表示 由于增油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占原油销售金额的比例 (小数);F表示单井压裂平均投资(万元);n表示压 裂井数(口)。令_r 表示压裂后各月份的压裂投资 回收比,则压裂投资回收期T。可表示为
f AN P(1一s) 1T “ :T ≥1
(9)式的涵义是:累积增油量的原油销售金额 (扣除由于增油而交纳的各种税金)超过压裂投资金 额的最小月份,即为压裂投资回收期。 3产量的预测 在Arps的产量递减模型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是 双曲线型,其产油量与时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
q=q (1十 n ) (1O) 式中 q.——初始递减产油量,dd或t/month; 递减后t时刻的产油量,t/d或t/month+ 递减指数,在[0,I]区间取值;ai——初始递减 率,month 或a。 参照文献[4]的推导方法,令
C= m=qiC / nⅡi
则
q (11) 对(i1)式两端取常用对数,并令 b=Igm Ⅱ=一i/ 则得 lgq=b+nlg(t+C) (12) 由(12)式可以看出,q与时间校正值(t+C)在 双对数坐标中呈直线关系,利用线性试差法可确定 C值,原理同(4)式,以线性回归中获得最大相关系 数(绝对值)者为最佳C值。 利用(12)式得到的回归系数b求出常数m,并 与时间校正参数C一起回代(11)式,则可用来预测 压裂后某一时间的产量。 类似于(5)、(6)、(8)式,利用(I1)式可得到压裂 后单位时间(d或month)增油量的表达式,为 Lxq =q2(i)一g1(i) (i=t0+1,t0十2 实例计算与分析 选取某油田6口同期压裂油井作为计算实例。 从图I中可以看出,日产油量在油井投产后第17个 月(1995年2月)开始出现明显递减,第31个月 (1996年4月)实施压裂,产量明显回升,压裂后数据 点拟合从第32个月(1996年5月)开始,截至第43 个月(1997年4月)。 喜:=fD . 20【 。’。’ ..-.. ——1矿—— 广——亩——_ n( 一-)=1.764 51-8.68768 ̄ r n( 一-)=2.334 9-8.09555 ̄ N 60l16t C2 10 3284 2 【)_080 955 5 (相关系数为0.999 817) 压裂前、后的累积产油量与时间的拟合曲线见 图2所示。压裂后增加最终可采储量为14 095t,平 均压裂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为2349t。根据拟合的参 数,利用(5)、(6)、(8)式计算出的压裂后各月份的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油勘探与开发一油田开发 Vol 25 No 4 2 t(month) 囝2压裂前、后累积产油量与时间的拟合曲线
积产油量、累积增油量及拟台相对误差见表1。由表 1数据可得,在压裂条件下,如以60 116t作为最终可 采储量,1996年4月至1997年4月可采储量的年采 出程度为21.3%;在不压裂条件下,如以46021t作 为虽终可采储量,则同期可采储量的年采出程度为 16.5%。 2压裂投资回收期的确定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取当前原油销售价1 280 元/t,税金比例0.15(包括城建维护费、销售费、储量 使用费及其它附加费等),平均单井压裂投资为39万
表1压裂后拟合及预澳4结果统计表
元。针对(5)、(6)、(8)式和(1)式两种不同的累积增 油量计算方法,利用(9)式分别计算了压裂后各月份 的压裂投资回收比(见表1)。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利用(5)、(6)、(8)式方法 计算的压裂投产回收期为第37个月,即压裂后6个 月可收回压裂投资;利用(1)式方法计算的压裂投资 回收期为第39个月,即压裂后8个月可收回压裂投 资(注:利用(1)式计算压裂后累积增油量时,根据油 田生产实际情况,取相对稳定产油量29.3t/d,月平 均生产天数29.5d)。 3日产油量的预测(利用(12)式) 压裂前 lgq=3.872 27—1.345 83 lg(t+C) C=31.6063 (相关系数为0.9886) 压裂后 lgq=2.770 77—0.737 897 (g+C) C=4.6l3l8 (相关系数为0.97803)
压裂后各月份的日产油量、日增油量及拟台相 对误差见表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毕研斌等:油井压裂效果分析方法 表2压裂后实际及预测日产油量统计表
结 论 1,本文的实例计算说明 人工压裂措施不仅可 以提高阶段采出程度,而且能够增加最终可采储量。 由表1、表2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油井投产第 53个月时,日产油量降低到接近压裂前的水平,说明 在压裂有效期内,可收回压裂投资。 2,文献[2]通过对Logistic curve模型的理论推 导得出结论:采出可采储量50%左右进入递减期的 油气田,利用该模型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本 文所选用的压裂井在油田投产后第17个月时产量 进入自然递减,此时累积产油量为20 670t,如果以文 中预测的46 02lt作为不实施压裂及其它增产措施 假设条件下的最终可采储量,则此时的可采储量采 出程度达到45%,即已经采出了近一半的可采储量, 说明本文拟合及预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3,选用的两种预测模型,避免了其它许多产量 递减模型中须求递减指数、初始递减产油量和初始
递减率的工作,而且不必考虑递减指数的大小,因此 更适合于产量递减阶段开发指标的预测及增产措旋 的效果评价。 4,本文分析方法不仅可用于压裂效果分析评 价.也适用于其它增产措旋的效果评价(如酸化、堵 水、解堵、转注措施等)。 参考文献 1胡建国:油田压裂累积增产技果的l蜊算方法;大庆石油地质与开 发.1992.(1)45~5O 2陈元干等:Logistic模型的推导&自回归方法;新疆石油地质 1996.(2)150~155。 3 Arps.j j:Ana s 。i Decline Curv ̄;AIME 1945,160,228 247 4陈元千:广义的Kon Ea ̄3B公式的推导厦其应用;见:油气藏工程计 算疗法,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1,151~156。
瞢I一作者简秆毕研斌,嚣,31岁 获弼士学位,理从事教学和石 油开发地盾曲研究工作 地址:薯龙江省史庆市太庆职工太学油田开
蛊束 邮政墉码163255, 收稿日期1997 09’01 (编辑郭海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