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收入准则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知应会

新收入准则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应知应会

第一部分

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向客户销售两项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企业因已交付其中一项商品而有权收取款项,但收取该款项还取决于企业交付另一项商品的,企业应当将该收款权利作为合同资产。(准则第四十一条)

按照本准则确认的合同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处理。(准则第四十一条)

3.2 合同资产与应收款项的区别如前所述,企业拥有的无条件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应当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而不作为合同资产列报。应收款项是企业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而所谓“无条件收款权”是指在合同对价到期支付之前仅仅随着时间流逝即可收款的权利。区分合同资产与应收款十分重要,这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与企业合同权利相关的风险的信息,因为尽管合同资产和应收款均

面临信用风险,但合同资产同时面临其他风险(例如履约风险),二者是不同的。

如果企业在客户在支付对价之前,先通过履行履约义务进行履约,则企业拥有一项合同资产——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有权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在许多情况下,该合同资产是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即“应收款项”),因为只需对价支付前所需的时间流逝到期时即可获得支付。但是在其他情况下,企业已履行履约义务但并没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例如,因企业必须首先履行合同中的另一项履约义务)。如果企业已履行履约义务但并无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企业应将其确认一项合同资产。企业一旦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应将该权利作为一项应收款与合同资产分开列示。

在许多情况下,当企业已履行履约义务并向客户开具发票时,将产生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但是,企业向客户开具发票要求付款的行为并不能表明企业是否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仅当对价支付前所需等待的时间结束后便可收取对价,则企业可能在开具发票前便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未开具账单的应收款)。

在其他情况下,企业也有可能在履行履约义务之前便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例如,企业可能订立一份不可撤销的合同,要求客户在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前的一个月支付相关对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支付到期日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仅在已转让商品或服务之后才能确认收入。)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企业可能须要在未来返还部分或全部对

价,企业仍拥有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在未来返还对价的潜在义务不会影响企业收取对价总额的现时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确认一项应收款和一项退款负债(例如,企业在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合同下收取的合同对价)。(参考IFRS15.BC323~326)

例47:就企业履约确认的合同资产20X8年3月1日,企业与客户订立一项以1000元向客户转让产品A和产品B的合同。合同约定,A产品于合同开始日交付,B产品在一个月之后交付,只有企业将产品A及产品B均交付之后,才能收取1000元的对价。据此,直至产品A及产品B都被转让给客户之前,企业不具有取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一项应收款)。

企业将转让产品A及产品B的承诺识别为两项单独的履约义务,并基于该两项产品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400元分摊至转让产品A的履约义务、将600元分摊至转让产品B的履约义务。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増值税,且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企业在产品的控制转移至客户时针对每一项单独的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企业将A产品交付给客户之后,与该商品相关的履的义务已经履行,但是需要等到后续交付B产品时,企业才具有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因此,企业应当将因交付A产品而有权收取的对价400元确认为合同资产,而不是应收账款,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

(1)企业履行转让产品A的履约义务:借:合同资产4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400元(2)企业履行转让产品B的履约义务,同时确认收取对价的无条件权利:借:应收账款1000元贷:合同资产400元贷:主营业务收入600元

例48:就企业履约确认的应收款(参考IFRS15.示例40)20X9年1月1日,企业与客户订立一项以150元/件的价格向客户转让产品的合同。合同规定若客户在一个日历年内购买超过100万件产品,则产品单价将追溯下调为125元/件。该产品控制权在交付时转移给客户。在合同开始日,企业估计该客户全年的采购量能够超过100万件。20X9年1月31日,企业交付了第一批产品共10万件。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且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影响。

企业将产品交付给客户时取得了无条件的收款权,即企业有权按照每件产品150元的价格向客户收取款项,直到客户的采购量达到100万件为止。由于企业估计客户的采购量能够达到100万件,因此,根据将可变对价计入交易价格的限制要求,企业确定每件产品的交易价格为125元。

所以,在首次发货10万件产品时,企业确认:

借:应收账款15,000,000元=150元/件×10万件

贷:主营业务收入12,500,000元=125元/件×10万件

贷: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 2,500,000元“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本实务操作指南第二部分5.1)代表25元/件的退款,为预期提供给客户的数量折扣(即企业有权无条件收取的合同规定价格150元与估计交易价格125元之间的差额)

第二部分

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区别

初始确认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 号,简称新CAS14)的规定,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向客户销售两项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企业因已交付其中一项商品而有权收取的款项,但收取该款项还取决于企业交付另一项商品的,企业应当将该收款权利作为合同资产。按照新CAS14确认的合同资产的减值的计量和列报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

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规定进行处理。

应收款项是企业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只有在合同对价到期支付之前仅仅随着时间的流逝即可收款的权利,才是无条件的收款权。有时,企业有可能需要在未来返还全部或部分的合同对价(例如,企业在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合同下收取的合同对价),但是,企业仍然拥有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未来返还合同对价的潜在义务并不会影响企业收取对价总额的现时权利,因此,企业仍应当确认一项应收款项,同时将预计未来需要返还的部分确认为一项负债。

需要说明的是,合同资产和应收款项都是企业拥有的有权收取对价的合同权利,都以同时满足资产和收入确认条件为确认前提。二者的区别在于,应收款项代表的是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即企业仅仅随着时间的流逝即可收款,而合同资产并不是一项无条件收款权,该权利除了时间流逝之外,还取决于其他条件(例如,履行合同中的其他履约义务)才能收取相应的合同对价。因此,与合同资产和应收款项相关的风险是不同的,应收款项仅承担信用风险,而合同资产除信用风险之外,还可能承担其他风险,如履约风险等。(参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第113页)

简而言之,同一合同下的应收账款只需承担信用风险(当然也可能承担其他的金融风险,如公允价值变动风险、汇率风险等,但这些风险是所有金融资产均可能面临的,此处不讨论),而合同资产除了承担信用风险外,还承担其他风险(如履约风险)。

因此,实务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针对同一客户同一合同下合同资产收取款项的权利的确定程度小于后续该合同资产在满足条件而结转为相应应收账款之收取款项的权利的确定程度。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十一条,“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到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如企业在转让承诺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项。”

但须注意,合同负债的确认,是以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的合同成立条件为前提的,如果企业预收款项时,尚不满足合同成立条件,则不能作为合同负债核算,应作为预收账款核算。预收款项与合同负债并非是完全替代关系,也并非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无对应合同的预收款项,不能作为合同负债的核算范围;同时,预收账款在通常情况下,也不能核算尚未实际收到的款项。

另,合同负债初始确认不包含增值税,但预收账款确认金额包含增值税。

此外,对于不符合新收入准则第五条规定的五项条件的合同(参见新CAS14第六条及应用指南P15相关规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参见新CAS14第三条)之前预先已收取的款项作为负债(预收账款或其他负债)按照新收入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不属于新CAS 14规范范围但涉及收入确认的合同(如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范的经营租赁合同),预收的租金在结转为租金收入之前,也是作为预收账款核算。

第三部分

问题1:施工企业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划分

陈老师您好:施工企业合同约定,工程完工后双方进行竣工验收,验收报告中对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验收结论外,也会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列示。验收完毕一段时间之后,才会组织工程审计进行结算审计或其他方式对工程金额进行最终结算确认。施工过程中会陆续付款,根据最终审定结算金额支付工程余款,并预留工程质保金待质保期满再付。从竣工验收到最终结算可能时间还较长(有时甚至达到1-2年)。现在的问题是:

1、在工程完工验收合格时是否可以确认应收账款,还是说即便竣工验收合格也只能确认合同资产,需待审计结算后才能确认应收账款?

2、最终审计结算的金额中已包括了工程质保金,这个已结算的质保金是否可以确认为应收账款?财政部亏损合同应用案例中将质保金作为合同资产,但该案例对2021年已结算的30万元质保金在2021年并未作处理,而是在2022年质保期满才予以处理的,是否表示工程质保金即便结算了,也不能确

认为应收账款?

3、对确认为合同资产的部分,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合同资产在转入应收账款后,如果以账龄为基础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是否考虑合同资产已确认的时间,合同资产转为应收账款后,减值(坏账)准备计提一般如何衔接?

烦请陈老师指点。

陈版回复:

1、即便竣工验收合格也只能确认合同资产,需待审计结算后才能确认应收账款。

2、质保金在质保期满(确认有权全额收回)之前不认为属于无条件收款权利,应确认为合同资产。

3、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具有连续性。根据新CAS22第六十一条“在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时,企业需要考虑的最长期限为企业面临信用风险的最长合同期限(包括考虑续约选择权),而不是更长期间,即使该期间与业务实践相一致。”,结合合同资产定义(2017修订的CAS14第四十一条)——“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及合同资产的确认条件(参见引导案例A和案例B和2.2提示),合同资产计提预期信用损失考虑的期限(“整个存续期”)是自该项合同资产初始确认之日预计收回现金流量或转为应收账款后收回现金流量之日止.相应地,对于合同资产转为应收账款后可能发生的信用违约事件对可收回金额造成的影响,在计提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时也应一并予以考虑。这一做法考虑了在合同资产初始确认之日至预计收款之日止面临的信用风

险、发生相关拖欠的时间长度等。其所遵循的理念是:当结转为应收账款时,不表明合同资产终止确认,资产仍在延续,只是性质有所改变。相应地,将自该项合同资产初始确认之日至其预期收款之日止的信用风险直接纳入考虑。在实务中,合同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尚不具备无条件收款权利,首先需要等待与所包含的“其他因素”(如履约风险)相关的风险消失后,才会转为仅取决于时间流逝的无条件收款权利。在转为应收账款之前,合同资产通常并未逾期,通常情况下其预期信用损失并不重大。在实务中可以考虑将合同资产与该合同相对应的应收账款一并考虑,纳入统一的信用减值模型(如迁徙模型或其他适用的模型)测算应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合同买方(如业主)已有明显迹象无力继续履约,则此时合同资产相关的信用风险可能是重大的,相应地,对于已确认收入所对应的合同资产,可能需要采用适当的模型(通常可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与其预计信用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问题2: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如何区分

陈版,对新收入准则中的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总是分不清楚,

想请陈版帮忙解惑,感谢!

公司提供集成设备的运维服务,假如合同约定服务期三年,客

户每年底对当年度的运维服务进行考核计分,按考核结果结算

运维收入,按历史经验估计,考核扣分结算的差异比较小且款

项均能收回,那么公司在每个月确认收入时是确认合同资产还

是应收账款?

如果合同中未约定任何的考核条款,也没有约定无条件收款的

权利等条款,只是约定款项一年支付一次,那么每月确认收入

时对应确认的是合同资产还是应收账款?

陈版回复:虽然“按历史经验估计,考核扣分结算的差异比较小且款项均能收回”,但在考核结果确认之前,仍然不是仅仅取决于时间流逝的无条件收款权利,因此应确认合同资产,到考核结果确认,按约定向客户开票结算时,转为应收账款。

如果不设置考核条款,只是约定款项一年支付一次,则要考虑后续剩余期间的履约义务履行情况是否会影响到前期已确认收入对应的合同债权的可收回性,如果完全不影响的,才可以确认应收账款。

问题3:

公司的收入确认原则是:甲方验收后,按照合同约定的运营期限分月摊销运营服务收入,但是合同约定的开票和付款时间一般为运营完毕后开票付款或者是运营期间3个月或者半年支付30%或50%,即收入确认时点和开票、付款时间点是有差异的,请问这部分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是在应收账款还是合同资产列式,还是要做具体的拆分?公司一季度报已将上述部分的应收款列式在合同资产科目。

陈版回复:

收入确认时点和开票、付款时间点是有差异的,在开票之前,就已提供的服务的收款权利还可能受到后续服务义务履约状况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取决于时间流逝,因此建议确认为合同资产更恰当。

问题4:

请教陈版~,关于新准则下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的区分以及返利问题。

1、公司为贸易类企业,按取得签收单确认收入。签订销售合同时可能一份合同交易额比较大,会分批发货,一般是全部发货后取得签收单确认收入,这种情况计入应收账款应是正确。但如果分批发货,按新收入准则的说法,先确认的那部分还不是无条件收款,应使用合同资产科目,但是公司交易额很大,基本上没办法区分某个客户某份合同发了多少,部分签收的确认为合同资产,或者某份合同上的全部签收确认应收。这种情况下可否只使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或者能否在合同中约定某个条款,比如客户签收多少就取得多少金额的收款权力,这一条款是否可以理解为已经有无条件收款的权力?

2、公司存在提供服务,比如服务期一年,基本每月摊销确认收入按照新准则,是否在每月确认收入时应使用合同资产科目,不能再用应收账款?如果上市公司半年报不需要经过审计,是否可以还用应收,在年审时如果有跨年的服务,那部分再调整到合同资产?同时在新准则下,是否所有的这种按时间摊销的服务类收入都要使用合同资产科目,有没有哪种情况或者合同中如何约定才能还使用应收账款呢?

3、企业存在返利情况,比如对方全年采购量达到一定额度,会给予部分返利,以前账务处理为全年度按照正常合同价格确认收入和应收款,在年末计算返利后冲减应收款和营业收入。经查询相关资料,新准则对于此类业务的账务处理为在一开始确认收入时即借应收账款,贷营业收入,同时贷预计负债——应付退货款。在全年来说,收入的金额应当是正确的,但是企业目前的处理方式相比准则的要求,是否可以理解为同时少记了资产(应收账款)和负债(预计负债)?由于返利计算较为复杂,一般是在年末测算后预计来冲减收入和应收,所以没办法

像例题中那样逐个客商准确计算,只能年末预估,所以是否可以延续以前的做法?谢谢陈版~

陈版回复:

1、有无无条件收款权利不能仅仅看合同条款约定,还要看法律法规规定、相关行业内交易惯例、本企业与该交易对手方以往交易的事实案例等。对此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2、因为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一样要对外披露,而编制中期报表时所依据的会计政策和年报理论上应一致,故不能用“是否可以还用应收,在年审时如果有跨年的服务,那部分再调整到合同资产”的做法。使用合同资产还是应收账款,取决于合同约定的结算周期,以及前段回复中提示关注的各种事项。

3、确保年末和各中期期末报表列报准确即可,你所说的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沿用的。

问题5:

求助陈版主,关于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运用减值矩阵模型计提减值准备疑问

1、北注协专家提示2020年3号,如合同约定收款日与计算账龄所依据的交易确认日显著不一致的应收款项和租赁应收款,在此情况下采用逾期作为基础的减值矩阵模型可能是恰当的。(1)、如果采用逾期,合同资产是否均为未逾期,应收账款逾期起算是否为合同约定收款日?(2)、如果不采用逾期,直接采用账龄,则合同资产的账龄如何划分,应收账款的账龄如

何划分(是合同资产账龄的延续还是从取得无条件收款权日重新计算)?

陈版回复:

1、合同资产通常均为未逾期,应收账款逾期起算日为合同约定收款期限届满之日的次日。

2、简单地依据发生额为基础的账龄进行迁徙测算并不合适,尤其是涉及合同资产,以及合同约定的收款日距离收入确认的时间间隔较长的情况下(不论是否单独考虑其中的重大融资成分)。如果一定要从发生日起算账龄,则你说的两种做法均有合理性,但通常理解采用“合同资产+应收账款”作为一个整体延续计算更合理。

问题6:

请问陈版主,就建筑企业而言关于合同减值和列报方面有几点不太明白

一、新准则规定统一合同项下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可以抵消,以抵消后的净值的流动性分别填列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

如按履约进度确认营业收入同时确认合同资产-收入结转;另外在与甲方办理进度结算时,确认合同负债与合同资产-质保金等。报表填列时先抵消,再按流动性分类填报,若合同资产大于合同负债,抵消结果有几种情况,1、抵消完后合同资产净值部分全部是合同资产-质保金,因质保金回收时间较长,

若超过一年,此种情况抵消后的合同资产是否填列到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2、若合同资产抵消后净额包含合同资产-收入结转与合同资产-质保金,如何对合同资产-收入结转划分流动性,(划分流动性的问题是按类似上面合同资产-质保金预计收款时间来,还是按什么标准划分)

二、按新准则要求,合同资产按预期信用减值模型来减值。在计算或者预测减值的基数是合同资产,还是合同资产抵消合同负债后的净额来计算减值。因为合同资产减合同负债后的金额类似原建造合同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质保金。感觉按合同资产抵消合同负债后的净额计算减值也比较合理。准则上说的按合同资产做减值,要是按合同资产减值,报表填报时,有些公司报表系统就会提示报表项目中合同资产金额与计提的减值金额不匹配。因以上几点原因,才对合同资产减值计算基础使用合同资产还是合同资产减合同负债后的金额产生疑问。

三、集团内合并报表,因单体报表已经将合同资产(包括原应收账款-质保金)与合同负债抵消,合并层,另一方的应付账款质保金在原准则下与其他方应收质保金抵消,新准则下,应付账款质保金是否需要抵消,如何抵消。

陈版回复:

1、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的抵销,如果涉及不同性质的合同资产(如此处的质保金和其他回收期较短的合同资产),可基于系统、合理的方式确定抵销的先后顺序,一般可以假设先收回的先抵销,质保金由于回收期限较长,一般不与合同负债抵销。在此基础上,确定抵销后剩余列报的合同资产的流动性。

2、一般可以接受按合同资产抵消合同负债后的净额计算减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资产中的质保金的信用风险特征可能不同于其他合同资产,可能要对其单独归为一个组合。

3、“应付账款——质保金”与“合同资产——质保金”的抵销原理参考一般的内部往来项目。

问题7:

准则只说明合同资产的减值适用金融工具准则,那么合同资产的终止确认是否适用金融工具准则?

陈版回复:

合同资产本身不是金融资产,因此其转移和终止确认不适用金融工具准则。但因为合同资产在某些方面具有金融工具的特征(除了其收款权附有条件之外,即不是绝对的现时可执行权利),因此在实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参考相应的金融工具准则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当所转移的权利和义务与对应的金融资产实质上相通时。

问题8:

合同资产科目核算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因素的权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请问陈版,一般期末预估的收入,因为只是没开票而对方不予付款,开票只是时间流逝的因素,其余均符合了收入确认的条件,所以,暂估收入对应的依旧是应收账款,而不是合同资产,对吗?

陈版回复:

这种暂估的收入,一般是要到后续进展到特定节点时才可以开票结算的,也就是其收款权利取决于能否到该节点,因而并不单纯取决于时间流逝。相应地,应属于合同资产而不是应收账款。已进展到合同约定的结算节点时,才算有了无条件的收款权利,相应地可转入应收账款。

问题9:

瑞华的收入技术提示

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合同资产与应收款项的区别

如前所述,企业拥有的无条件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应当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而不作为合同资产列报。应收款项是企业获得对价的无条件权利,而所谓“无条件收款权”是指在合同对价到期支付之前仅仅随着时间流逝即可收款的权利。区分合同资产与应收款十分重要,这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关于与企业合同权利相关的风险的信息,因为尽管合同资产和应收款均面临信用风险,但合同资产同时面临其他风险(例如履约风险),二者是不同的。

请教:

合同资产中向客户的收款,取决于时间流浙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于时间流浙之外的其他因,在技术提示及收入应用指南都只说了履约风险。没有再提到其他的因素。时间流浙之外的其他因素也没有限定的范围。

工程施工企业中比较常见的合同条款,最后一期工程款的支付要等(1)工程决算完成后支付。(2)国家相关部门确定该工程总投资款后再支付。(3)工程质保期2年,待质量没问题后支付。

我理解:

1、之所以要区分合同资产和应收款项,就是要区分面临的风险。应收账款仅反映信用风险,而合同资产是除了信用风险外还有其他的风险。根据此我理解上述最后一期的支付的三种条件,使企业面临了信用风险之外的风险,企业可将业主跟公司办理最后一次结算款项转入合同资产。我的理解是对的吗?谢谢!(企业通常是先按合同单价及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办理最后一次结算,但具体支付的金额要等上述3种条件确定后的金额支付)

2、最后一次结算款的账龄较长,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时,按迁徙率计算预信用损失,由于账龄长,迁徙率高,预期损失率也高,但觉得与实际情况不符。准备转入合同资产,按逾期账龄计算迁徙率。我的想法是对的吗?谢谢!

陈版回复:

1、可以这样理解。最后一期款项(质保金)属于合同资产。这一点在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收入准则应用案例中也已明确。

2、对于质保金等预定收款期限就很长的债权(不论是应收款项还是合同资产),简单地使用基于账龄的迁徙率模型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其发生损失更多地是与逾期(超过预定付款日的

天数)相关,而不是与账龄的绝对长度相关。应将其归为单独的组合,采用迁徙率模型以外的其他模型分析其预期信用损失问题。

问题10:

1、应用指南里面给出了的案例中,合同负债都是不含税的,但是网上给的一些案例中合同资产是含税的。按照收入准则的规定,同一合同下的合同资产、合同负债以净额列报,一个含税一个不含税是否矛盾?还是说合同资产也应该是不含税的?

2、如果合同资产不含税,那么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并发生纳税义务,但是尚未取得无条件收款权利的情况下,对应的销项税金在会计处理时应该对应什么科目?

3、CAS14第11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1)客户在企业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企业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2)客户能够控制企业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

(3)企业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该企业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巳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对于条件(3)合同中应该如何表述才能满足“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巳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这一条件?

例如,对于一个软件开发类合同,如果合同约定,“按开发进度分期收取款项,如果因甲方原因造成项目终止,乙方已经收取的款项不予退还,且甲方应对乙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如因乙方原因造成项目未完成,乙方应退还甲方已支付的款项并承担赔偿责任”,这样是否符合条件

4、对于上述软件开发合同,如果不满足按一段时间履约来确认收入的条件,在开发完成时客户验收后确认收入,假设客户验收后就取得了无条件收款权利,是否对应收未收到的款项直接确认应收账款就可以了,不需要通过合同资产来确认了。

陈版回复:

1、2、合同资产是非无条件的收款权利,其收款权利取决于其他履约义务的履行情况等与时间流逝无关的因素。对合同资产是否含增值税的问题,目前无定论,但鉴于存在如你所说的同一合同下合同资产、合同负债抵销列报时产生的矛盾问题,故可以考虑仅将不含税金额列入合同资产,增值税额部分单独列报为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

3、这个条件是否满足,不仅仅要看合同如何表述,还要看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业惯例、以往处理实例、法院判例等因素。例如对于客户明显强势的情形,仅仅纸面上的约定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在你的举例中,“如果因甲方原因造成项目终止,乙方已经收取的款项不予退还,且甲方应对乙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是不够的,因为不仅仅是损失赔偿责任,而是要满足“企业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能够补偿其已发生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款项”的条件。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准则

××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20 年月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规范本公司会计行为,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公司是由××电业公司、××水电厂等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的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本公司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规范运作的企业法人,主要从事发、供电业务。 第三条本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经营、统一考核、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以公司总部为资金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以各下属单位为成本中心的财务核算体系。各职能中心的职责范围如下: 资金管理中心:负责编制资金计划,筹措资金,按计划调拨资金,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过程,评价资金使用效果。 利润中心:计提并交纳各种税费,核算、处理财务成果,工资的分配及管理。 投资中心:负责批准并组织实施对外投资,对投资项目进行管

理,核算投资收益,处置投资项目。 成本中心:各下属单位按公司总部下达的成本费用考核指标进行内部模拟法人核算,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内部考核办法和内部核算体系,其成本费用的开支标准和范围,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本公司的财务管理应遵循合法性、公开性和灵活性原则。 合法性:保证所有的经济活动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 公开性:为了维护各股东的合法权益,重大决策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并定期向各股东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资料,所有经济活动必须向股东公开,不得有任何隐瞒。 灵活性: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当的财务管理办法处理经济业务,以满足筹资、投资、分配等经济活动的需要。 第五条本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拟定各项财务计划; 2、及时足额地筹措资金,合理地使用资金,加强资产存量的管理; 3、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4、按时、足额交纳各种税费,准确、及时分配股利;

项目部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机构及分工 1、物资设备部:负责材料、设备的采购及租赁合同及协议的起草、洽谈、组织传阅、报批及签定,并负责合同文件的发送、保管、执行及结算工作,参与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洽谈及评审工作 2、信息部:负责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起草、洽谈、组织传阅、报批及签定,并负责合同文件的发送、保管、执行及结算工作,参与材料合同的洽谈及评审工作,编制土建专业合同成本分析,审核水电专业成本分析 3、财务部:收录并保管各类合同及协议,负责合同执行后的支付工作 4、技术部:负责提供合同文件中的技术条款,参与合同洽谈及合同评审,水电专业主管负责编制相应专业合同的成本分析,参与并监督各类合同的执行及结算工作 5、工程部:参与合同洽谈及合同评审,负责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执行工作,负责办理合格劳务队审批表及合格分包商审批表,参与并监督各类合同的执行及结算工作 (二)合同的管理 1、成本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原件由成本经理统一保管,具体执行人员可执有副本或复印件。 2、各业务主管人员以合同为日常管理的依据,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追踪,并及时做好记录。 4、各业务科室主管向成本经理提供施工班组和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及相关证据。成本经理在进行工费、材料费等费用支出结算时,一律以合同的履行情况为依据。 (三)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管理 1、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让各业务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甲方的工期和质量要求。 2、做好合同变更的管理工作。 3、做好甲乙双方重要的会议纪要,并签字确认。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新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第一讲新准则、新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新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的重要措施。 (二)新准则和新制度的颁布实施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第十五个计划纲要密切相关。 (三)此次改革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 二、新制度的内容与结构 (一)《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核算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险企业会计制度。 (三)已经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 (四)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保险企业有其若干特殊性,难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在继《企业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之后,将着手考虑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三、新准则和新制度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 (一)新准则和新制度与我国的法律环境和法规体系相适应 (二)继续保留了"会计制度"这种形式制定会计规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就改革的内容而言,新准则、新制度在很多方面也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 1. 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 2. 关于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 3. 关于以"放弃非现金资产"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

新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2009-3-29 18:28【大中小】【打印】新准则规范的是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由于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因此,本准则的主要问题是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分配计入实施工程的各个会计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有关规定。建造合同的施工期较长,通常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及时反映各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不能等到合同工程完工时才确认收入和费用,而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遵循配比原则,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合理确认各年的收入和费用。 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财政部1998年6月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自1999年1月开始实施。这次财政部在建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时,对该具体准则没有作较大的修改,从财政部会计司刘光忠处长的讲课中了解到有两处小的改动:

1、旧准则第1条规定“本准则规范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规定房地产开发商自建的商品房也可按本准则核算。 2、《企业会计准则-减值准备》中没有规定建造合同减值准备的内容,在新准则中增加了建造合同减值准备的内容。 二、新旧会计科目对照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列报》规定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由原来的按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分别列示改为合并为营业收入列示,并在第30条中将原“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科目更改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为了同《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列报》的规定相一致,在建造合同科目设置时,也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科目分别更改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但它们核算的内容同以前一样,其它会计科目没有变化。 三、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1、设置“工程施工”科目(建筑安装企业使用)或“生产成本”科目(船舶等制造企业使用),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

(完整版)成本合约部-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

海南XX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文件 司发[ ]号 ──────★────── 成本合约部 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初稿)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成本合约部 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初稿) 一、工作职责 (一)参与工程招、投标工作,编制送达投标书。 (二)根据施工图编制施工概、预算,施工主要机具、设备、材料数量、并提出产值计划。(三)参预各项工程承包、发包订货及增补类的合同文书,并在合同批准生效后监督其执行情况。 (四)配合有关部门增补洽商合同事宜。 (五)对经营文件、台帐单据及原始资料的归档管理。 (六)竣工后,负责与建设单位、审计单位决算审核工作。 (七)在公司的领导下探索新的经营渠道、运行机制和发展新的经营理念,努力拓展建筑装饰市场。 二、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接到招投标文件后预算部门应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认真审图。 (二)切实加强对招标工作的领导,根据概、预算人员提供数据,认真讨论、分析、提出报价方案,由公司领导组织进一步研究报价决策,使之最后定案。 (三)报价和误差率(定额、缺项、新工艺、新材料和设备价,招标文件未注明外)不得低于标底2%,不得高于标底。 (四)按招标文件的时间,准时送报招标单位。 (五)投标书字迹要工整(用仿宋体),填写内容齐全,加盖公章;投标文件要有目录,封袋要规范,要盖齐缝章,并派专人送达在招标文书规定时间之前办理完毕。 (六)工程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由成本合约部起草工程承包范围,合同条款应内容齐全,措辞严谨,合同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对外办理签订。 (七)合同签字生效后,在主管和总经理的主持下,向各部门及履行合同单位进行全面交底。 三、承包合同管理 (一)工程承包合同的基本条件和内容: 1. 工程名称和地点。 2. 承包方式,范围和内容。 3. 开竣工日期。 4. 工程质量、保修期和保修条件。 5. 工程价款的支付、结算方式和竣工验收办法。 6. 工程造价。 7. 设计文件及概、预算技术资料提供的日期。 8. 材料、设备供应方式。 9. 双方协作的事项。 10. 奖惩条款。 11. 其它。 (二)工程中特殊情况需要明确的问题,应在承包合同中明确以利双方共同履行。 (三)承包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合同的附件),合同的附件主要包括: 1. 工程概算和中标通知书。

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准则

财务会计制度 为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及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参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的财经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 第一部分财务制度 一、财务计划 根据公司的计划管理制度,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财务计划。 公司编制的财务计划从时间上分为长期、中期及短期三种,超过一年的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即为年度计划,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计划,短期计划主要指月度计划。 年度计划应于上年年底前完成草案,于当年元月31日前正式编制完成;月度计划于上月月底前完成草案,当月5日前编制完成。 各区、块的房产或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项目,还应在上述基础上单独编制财务预算。 (一)财务计划的主要类别和容 1、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计划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包括计划期公司的一切可以预计的现金收入与支出。财务收支计划的主要容

及列示方式如下: ?计划期各项现金收入; ?计划期各项现金支出; ?计划期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可用现金(计划期现金收入加期初现金余额); ?计划期拟筹措的现金(计划期可用现金减计划期现金支 出); ?计划期期末现金结余数。 2、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计划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包括计划期将发生并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及虽未在计划期发生但应计入计划期的成本费用,其主要容与列示方式如下: (1)房地产开发成本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前期工程费; ?建筑安装工程费; ?基础设施费; ?公共配套费; ?开发间接费。 (2)期间费用

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变化

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变化 1、资产部分的变化 (1)增加了部分报表项目 旧准则中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等14个项目(不含报表中的合计和总计项目),而新准则中则为17个项目,新准则中增加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生产性生物资产”、“汽油资产”、“开发支出”、“商誉”7个报表项目。 (2)减少了部分报表项目 旧准则中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等13个项目,而新准则中则为11个项目,删除了“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项目。 (3)部分的项目名称改变,内容也有所变化 A、旧准则中的“递延所得税借项”反映了企业按照损益表债务法要求计算确定的、 尚未转销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时间性差异。新准则中将改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计算确定的、尚未转销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B、新准则中将“短期投资”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不仅仅改变了报表项目的 名称,其计量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中对“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而新准则中采用“交易性资产”采取的计量属性为公允价值。 C、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反映了企业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各种债 权性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由于金融工具准则的出台,与长期债权投资有关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会计问题则由金融工具准则予以规范,按照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长期债权投资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chushou2金融资产。因此,新准则中将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分别改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见,不仅报表项目的名称改变了,其披露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新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中建造合同的账务处理 新准则规范的是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由于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因此,本准则的主要问题是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分配计入实施工程的各个会计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关于“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的有关规定。建造合同的施工期较长,通常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为了及时反映各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一般情况下,不能等到合同工程完工时才确认收入和费用,而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遵循配比原则,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合理确认各年的收入和费用。 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 财政部1998年6月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自1999年1月开始实施。这次财政部在建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时,对该具体准则没有作较大的修改,从财政部会计司刘光忠处长的讲课中 了解到有两处小的改动: 1、旧准则第1条规定“本准则规范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新准则 规定房地产开发商自建的商品房也可按本准则核算。 2、《企业会计准则-减值准备》中没有规定建造合同减值准备的内容,在新准则中增加了建造合同减 值准备的内容。 二、新旧会计科目对照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列报》规定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由原来的按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分别列示改为合并为营业收入列示,并在第30条中将原“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科目更改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为了同《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列报》的规定相一致,在建造合同科目设置时,也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支出”科目分别更改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但它们核算的内容同以 前一样,其它会计科目没有变化。 三、涉及的主要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1、设置“工程施工”科目(建筑安装企业使用)或“生产成本”科目(船舶等制造企业使用),核算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记入本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后结平。 2、设置“工程结算”科目,核算根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结算的价款。本科目是“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的备抵科目,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办理结算的款项记入本科目的贷方,合同完成后,本科目与“工程施工”或“生产成本”科目对冲后结平。 3、设置“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应收和实际已收的进度款,预收的备料款也在本科目核算。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应收的工程进度款记入本科目的借方,预收的备料款和实际收到的工程进度款记入本 科目的贷方。

收入准则_识别合同模板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引言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新CAS 14)。 新CAS 14改革了现有的收入确认模型,明确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是“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基于该核心原则,新准则设定了统一的收入确认计量的“五步法”模型,即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致同研究之新收入准则系列解读,内容包括:准则变化概述及新旧对比、五步法模型的应用、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列报与披露,以及实施新准则对房地产、建筑施工、零售、电商、网络游戏、软件、电信及制造业等行业的影响分析等。 应用新收入确认模型的第二步是识别单项履约义务。履约义务是新收入准则的计量单元。新收入准则的收入确认模式是一个分摊交易价格的模型,识别能够反映合同中商品或服务的有意义的计量单元是实现在如实反映企业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的履约义务情况的基础上确认收入这一目标的基础。 本期主要解读新收入确认“五步骤”模型中的第二步识别单项履约义务。 概述 合同开始日,企业应当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该合同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并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然后,在履行了各单项履约义务时分别确认收入。

识别合同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履约义务既包括合同中明确的承诺,也包括由于企业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或以往的习惯做法等导致合同订立时客户合理预期企业将履行的承诺。 致同解读—识别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在识别履约义务之前,需要先识别合同中所有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很多情况下,合同中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均明确列示与合同中。但有些情况下,企业的商业惯例、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等可能隐含了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承诺。如果这些惯例或政策使得客户形成企业将向其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有效预期,则企业在确定履约义务时应当考虑此类隐含的承诺。 例1—隐含的履约义务 背景: 汽车制造商N一直以来都向通过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最终用户提供两年免费维修服务。该为期两年的免费维修服务并未在与经销商的合同中明确说明,而是一般在汽车制造商N的汽车广告中说明。 分析: 汽车制造商N向通过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最终用户提供两年免费维修服务虽并未在合同中列示,但导致客户形成了企业将向其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有效预期,因此该维修服务应当作为合同中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的一项。 企业为履行合同而应开展的初始活动,通常不构成履约义务,除非该活动向客户转让了承诺的商品。 例2—行政管理服务 如,长期的供应合同中,企业需要开展前期的工程设计服务,以开发新的或调整现有的技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些初始活动通常是企业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的先决条件,并未向客户转让了相关商品或服务,所以通常并不构成履约义务。 按照新CAS 14准则,单项履约义务包括两类:一项可明确区分的商品或服务;一系列实质相同且转让模式相同的、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准则

企业公司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准则范本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DOC) 什么是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是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统称,有时简称“财会制度”,具体指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中所确立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会计规程。 公司会计制度,是指公司会计体制、组织、会计记账、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规程。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司法》第174条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建立财务会计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依法编制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依据我国《公司法》第175条的规定,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同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1.资产负债表。 具体而言,它是指反映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静态的财务状况,即公司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等情况的会计报告。按《企业会计准则》第8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规定,资产负债表以左右平衡式账户列示“借方”与“贷方”。左方为“借方”,记载各类资产项目,右方为“贷方”,记载各类“负债”和“股东权益”项目,左右借贷双方必须平衡,故资产负债表又称资产负债平衡表。 2.损益表。 损益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损益表反映的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的业务经营状况而非静态的财务状况,故学理上又称之为动态的会计报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通过该表,可以向股东、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公司机、甚至政

府有关部门等会计报表使用人提供报告期内动态的财务状况,说明资金变化的原因。 4.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对公司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料和未能列示的但对公司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其他重要事项所作的必要说有。 5.利润分配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公司年度利润分本情况与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在会计实务中常将其作为损益表的附表。 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公司在制作上述财务会计报告时,应特别注意《公司法》的有关要求。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制作时间。 《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发布),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发布)总则每8条的规定:“年度会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报出”。 2.关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验证”。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作完毕后,应“依法经审查验证”(《公司法》第175条)。 至于审查验的内容,主要应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是否行合法定程序,内容有无虚假或欺诈的部分,有否遗漏重大事实等。对“审查验证”的结果,应制作书面报告,并由“审查全证”人签名盖章。 3.关于股东的查阅权。

新建造合同准则

新建造合同准则 一、新旧建造合同准则差异比较 (一)核算内容的差异 原准则第二条规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完成的建造合同,应在完成时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但由于建造合同中在建工程的金额一般比较大,且需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工程,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因此,新准则取消了这一条规定。(二)合同分立的差异 新准则第六条还规定了另一种合同分立的条件,即追加资产的建造。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作为单项合同:1.该追加资产在设计、技术或功能上与原合同包括的(一项或数项)资产存在重大差异;2.议定该追加资产的造价时,不需要考虑原合同价款。而原准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三)合同收入计量的差异 原准则第八条规定,合同收入应以收到或应收的工程价款计量。这里所说的工程价款是指建造合同的总金额或总造价。新准则取消了这条规定,这是因为原准则没有考虑用以收到或应收的工程款来计量合同收入与公允价值差异大的问题。 (四)合同成本的差异 原准则第十三条和十四条对于合同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构成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新准则第十三条和十四条,只是对于合同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更加简洁、易懂。原准则第十七条规定,合同成本不包括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也就是说利息不能计入合同成本。 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合同成本不包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本规定意味着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可以计入合同成本,这就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的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相呼应,从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五)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确认的差异 新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使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不确定因素不复存在的,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八条的规定确认与建造合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即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和费用。原准则没有这方面规定。 (六)披露差异 原准则规定,企业应披露下列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事项:1.在建合同工程累计已发生的成本和累计已确认的毛利(或亏损);2.在建合同工程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3.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金额;4.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5.合同总金额;6.当期已预计损失的原因和金额;7.应收账款中尚未收到的工程进度款。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下列信息:1.各项合同总金额,以及确定合同完工进度的方法;2.各项合同累计已发生成本、累计已确认毛利(或亏损);3.各项合同已办理结算的价款金额;4.当期预计损失的原因和金额。即新准则取消了对“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金额”和“应收账款中尚未收到的工程进度款”两项信息的披露。 (七)新建造合同准则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 (一)新准则规定,对于可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可以计入合同成本,不计入财务费用,这将使当期利润增加,存货资产增加。 (二)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新建造合同准则和所得税税法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当工程预计总成本超过预计总收入时,新建造合同准则要求当期确认费用,以及计提建造合同减值准备,但在所得税税法中,这些都是不允许的,这样在纳税时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合同成本管理办法

xx有限公司 建造合同成本及变更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工程项目营业收入确认工作管理,加强工程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确认及变更管理,明确各单位管理职责,明确工作程序,满足项目成本核算及准确确认项目营业收入的工作要求。结合公司建造合同执行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承揽的工程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的测算、下达及变更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主要应对以下风险: (一)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测算不准确,导致项 目营业收入确认不准确; (二)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初始下达不及时,导 致项目营业收入无法及时得到确认; (三)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过程变更不及时、不规范,导致项目营业收入、毛利确认不能真实反映项目实际情况。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公司工程项目监管部 (一)负责制定公司建造合同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确认及变更管理办法;

(二)明确公司对建造合同的管理要求,通过指导、检查、评价等手段推动建造合同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负责二级单位建造合同初始下达的备案管理; (四)负责二级单位建造合同过程变更的审批、备案管理; (五)负责二级单位建造合同月度报表的收集统计管理。 第五条公司资产财务部 (一)负责监督检查二级单位项目管理费核算及使用情况; (二)负责监督检查二级单位项目营业收入、毛利确认及时性、准确性; (三)负责公司营业收入确认工作; (四)参与二级单位建造合同过程变更调整工作。 第六条二级单位 (一)经营管理部门 1、负责在合同签订后,组织项目的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的测算、分劈工作; 2、负责根据项目预计合同收入、成本、毛利的测算结果,下达各项目的建造合同文件,并将审批后的初始建造合同文件报公司工程项目监管部及资产财务部备案; 3、负责建造合同过程变更的审核工作,将审核后的变更审批表及支持性资料上报公司工程项目监管部审批,通过后报公司资产财务部备案; 4、负责二级单位建造合同台账的建立、月度报表的填报及

收入准则识别合同协议书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收入准则识别合同协议书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引言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修订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通知》(财会〔2017〕22号)(新CAS 14)。 新CAS 14改革了现有的收入确认模型,明确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是“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基于该核心原则,新准则设定了统一的收入确认计量的“五步法”模型,即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致同研究之新收入准则系列解读,内容包括:准则变化概述及新旧对比、五步法模型的应用、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列报与披露,以及实施新准则对房地产、建筑施工、零售、电商、网络游戏、软件、电信及制造业等行业的影响分析等。 应用新收入确认模型的第二步是识别单项履约义务。履约义务是新收入准则的计量单元。新收入准则的收入确认模式是一个分摊交易价格的模型,识别能够反映合同中商品或服务的有意义的计量单元是实现在如实反映企业向客户转让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的履约义务情况的基础上确认收入这一目标的基础。 本期主要解读新收入确认“五步骤”模型中的第二步识别单项履约义务。 概述

合同开始日,企业应当对合同进行评估,识别该合同所包含的各单项履约义务,并确定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在某一时段内履行,还是在某一时点履行,然后,在履行了各单项履约义务时分别确认收入。 识别合同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的承诺。履约义务既包括合同中明确的承诺,也包括由于企业已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或以往的习惯做法等导致合同订立时客户合理预期企业将履行的承诺。 致同解读—识别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在识别履约义务之前,需要先识别合同中所有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很多情况下,合同中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均明确列示与合同中。但有些情况下,企业的商业惯例、公开宣布的政策、特定声明等可能隐含了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承诺。如果这些惯例或政策使得客户形成企业将向其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有效预期,则企业在确定履约义务时应当考虑此类隐含的承诺。 例1—隐含的履约义务 背景: 汽车制造商N一直以来都向通过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最终用户提供两年免费维修服务。该为期两年的免费维修服务并未在与经销商的合同中明确说明,而是一般在汽车制造商N的汽车广告中说明。 分析: 汽车制造商N向通过经销商购买汽车的最终用户提供两年免费维修服务虽并未在合同中列示,但导致客户形成了企业将向其转让商品或服务的有效预期,因此该维修服务应当作为合同中已承诺的商品或服务的一项。 企业为履行合同而应开展的初始活动,通常不构成履约义务,除非该活动向客户转让了承诺的商品。

成本合约部-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

海南正雅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文件司发 [ ]号─────★───── 成本合约部 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成本合约部 预算及合同管理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参与工程招、投标工作,编制送达投标书。 (二)根据施工图编制施工概、预算,施工主要机具、设备、材料数量、并提出产值计划。 (三)参预各项工程承包、发包订货及增补类的合同文书,并在合同批准生效后监督其执行情况。 (四)配合有关部门增补洽商合同事宜。 (五)对经营文件、台帐单据及原始资料的归档管理。 (六)竣工后,负责与建设单位、审计单位决算审核工作。 (七)在公司的领导下探索新的经营渠道、运行机制和发展新的经营理念,努力拓展建筑装饰市场。 二、工程招、投标管理 (一)接到招投标文件后预算部门应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认真审图。 (二)切实加强对招标工作的领导,根据概、预算人员提供数据,认真讨论、分析、提出报价方案,由公司领导组织进一步研究报价决策,使之最后定案。 (三)报价和误差率(定额、缺项、新工艺、新材料和设备价,招标文件未注明外)不得低于标底2%,不得高于标底。 (四)按招标文件的时间,准时送报招标单位。 (五)投标书字迹要工整(用仿宋体),填写内容齐全,加盖公章;投标文件要有目录,封袋要规范,要盖齐缝章,并派专人送达在招标文书规定时间之前办理完毕。 (六)工程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由成本合约部起草工程承包范围,合同条款应内容齐全,措辞严谨,合同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对外办理签订。 (七)合同签字生效后,在主管和总经理的主持下,向各部门及履行合同单位进行全面交底。 三、承包合同管理 (一)工程承包合同的基本条件和内容: 1. 工程名称和地点。 2. 承包方式,范围和内容。 3. 开竣工日期。 4. 工程质量、保修期和保修条件。 5. 工程价款的支付、结算方式和竣工验收办法。 6. 工程造价。 7. 设计文件及概、预算技术资料提供的日期。 8. 材料、设备供应方式。 9. 双方协作的事项。 10. 奖惩条款。 11. 其它。 (二)工程中特殊情况需要明确的问题,应在承包合同中明确以利双方共同履行。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探讨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焦点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是完全替代,还是并列存在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到底如何,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应对此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实情况来谈谈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应用的概念和意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明确我国实施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对会计人员、的影响和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都属于会计法规。 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法规,具有同等的效力。 2.都是会计工作的规范。 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 (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指导思想不同。 在国外,以英美为代表,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以法国为代表的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收入准则与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完工百分比法

收入准则与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完工百分比法 [作者]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 [发布日期]2016.09.20 在IPO企业审计过程中,拟上市企业由于会计基础薄弱,对不同的业务模式确定的收入核算政策往往存在较多问题,注册会计师应重点关注拟上市企业在不同的业务模式下的收入确认政策是否恰当。同是完工百分比方法的运用,到底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下规范的内容还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准则下规范的内容,如果对拟上市企业的业务了解不深入、对准则的把握条理不清晰,极易导致判断的自相矛盾、进而带来审计风险。 本提示仅供事务所及从业人员在执行相关业务时参考,不能替代相关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职业判断。事务所在执业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提供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在核算和认定方面既有特殊性、又有核算方法的同质性,一直以来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对IPO申报企业中涉及相关收入确认方式的适当性高度关注。例如,证监会2015年对某IPO企业 “交通环境智能治理系统”业务未按照建造合同确认收入的会计政策提出质疑。因此,事务所应结合收入准则、建造合同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相关法规对IPO企业会计核算及规范运作的要求,审慎对待相关业务的审计。IPO审计专家委员会针对收入审计做如下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一:审慎确定IPO企业不同业务模式应适用的准则 一、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各自主要规范范围 (一)收入准则主要规范范围 该准则规范的收入主要包括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保险公司签发保单、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实现的收入。 (二)建造合同准则主要规范范围 1.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 2.建筑安装企业和生产飞机、船舶、大型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工业制造企业,其生产活动、经营方式有其特殊性:这类企业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通常体积巨大,如建造的房屋、道路、桥梁、水坝等,或生产的飞机、船舶、大型机械设备等;建造或生产产品的周期长,往往跨越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所建造或生产的产品的价值高。 3.建造合同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先有买主(即客户),后有标的(即资产)。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 (2)资产的建设期长,一般都要跨越一个会计年度,有的长达数年; (3)所建造的资产体积大,造价高; (4)建造合同一般为不可取消的合同; (5)建造合同的标的资产通常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制的非标准资产,如不做较大改动,可能只有该客户可以使用; (6)承接建造合同的企业(承包方或施工方)仅仅就其提供的施工劳务、材料和设备等获取相关报酬,不承担标的资产所有权上的剩余风险和报酬,标的资产所有权上的剩余风险和报酬(如建造完成后,标的资产本身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由客户承担。 二、如何界定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规范的范围 (一)一般判断标准 当买方可以在相关业务(如房地产施工)开始前指定专业结构元素的设计和/或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指定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则该类业务合同(如房地产建造合同)通常情况下适用《建造合同准则》。 相反,对于相关业务(如房地产)的买家只有有限的能力来影响所建造资产设计的买卖协议,例如只能选择卖方所指定的设计选项,或指定设计相对基本设计只有轻微的变化,则该类业务合同通常情况下应适用《收入准则》。 (二)在判断企业销售合同适用《收入准则》还是《建造合同准则》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图表列示的步骤进行初步判断:

项目部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机构及分工 1、物资设备部:负责材料、设备的采购及租赁合同及协议的起草、洽谈、组织传阅、报批及签定,并负责合同文件的发送、保管、执行及结算工作,参与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洽谈及评审工作 2、信息部:负责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起草、洽谈、组织传阅、报批及签定,并负责合同文件的发送、保管、执行及结算工作,参与材料合同的洽谈及评审工作,编制土建专业合同成本分析,审核水电专业成本分析 3、财务部:收录并保管各类合同及协议,负责合同执行后的支付工作 4、技术部:负责提供合同文件中的技术条款,参与合同洽谈及合同评审,水电专业主管负责编制相应专业合同的成本分析,参与并监督各类合同的执行及结算工作 5、工程部:参与合同洽谈及合同评审,负责劳务、分包、机械及其他合同及协议的执行工作,负责办理合格劳务队审批表及合格分包商审批表,参与并监督各类合同的执行及结算工作 (二)合同的管理 1、成本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合同文件及相关资料原件由成本经理统一保管,具体执行人员可执有副本或复印件。 2、各业务主管人员以合同为日常管理的依据,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追踪,并及时做好记录。 4、各业务科室主管向成本经理提供施工班组和供应商的合同履行情况及相关证据。成本经理在进行工费、材料费等费用支出结算时,一律以合同的履行情况为依据。 (三)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的管理 1、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让各业务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了解甲方的工期和质量要求。 2、做好合同变更的管理工作。 3、做好甲乙双方重要的会议纪要,并签字确认。

会计准则制度适用范围

一、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18号2006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二、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 25号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共计十四章一百六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制度原则、会计记帐方法、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记帐程序、会计报表格式、报送程序和编制说明、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处理方法、会计制度的修订、补充权限及其他有关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等。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均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