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论文:
规范建设村级活动场所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水平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
础性工作。对此,必须把建设规范化的村级活动场所作为落实
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牢牢地抓在手上。通过村级活动场所
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1.立足于标准化,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好
1.1要狠抓建设,搞好配套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城市村级
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一段时期,基本达到
了村村有活动场所的目标。但是,由于建成后年久失修、损坏、
抵押、变卖等原因,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就
要求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尽快建起
来,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对村级活动场所,有计划、分步
骤地进行翻新和改建扩建,争取在短期内填补村级活动场所的
空白。
1.2要广辟渠道,多方筹资 资金问题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的瓶颈,没有资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尤其在
白城市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各地可采取
向上级争取一点、包村部门支援一点、党费解决一点、新农村
建设专项资金倾斜一点、有能力的乡村自筹一点、群众投劳节
省一点等办法,解决活动场所建设的资金问题。财政相对充足
的地方,可直接从财政资金中拨付。
1.3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
工作已经部署了几年,但单靠地方和乡镇完成任务难度较大,
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担
负起重要任务,把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作为落实十七大精
神的实际举措,千方百计帮助基层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
务。市、县组织部门作为牵头总部门,要督促地方,协调各部
门,推动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改造任务的完成。
2.立足于规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好
2.1健全规章制度 搞好村级活动场所的管理,必须有规章
制度作保证。白城市已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
建设的暂行规定》,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出
具体的实施细则,采取激励和约束措施,激发村级活动场所规
范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2明晰产权关系 明确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关系,是管理
和维护村级活动场所的前提。对所有村级活动场所,都要由县
级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明晰产权,办理产权
手续和相关证件。不管村级活动场所的产权性质如何,其使用
权和日常管理都要归属村集体所有和负责。
2.3建立资产账目 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场所资
产账目,列出清单,统一登记造册。账目要一式三份,一份由
村留存,一份由乡镇存档,一份由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
门备案。乡、村每年都要对资产进行一次清查,逐一核对,做
到账目清楚、资料齐全、档案规范,防止流失、侵占和毁坏村
级活动场所的行为发生。
2.4严格资产变更程序 要按照产权关系,统一办理村级活
动场所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等相关证件,上交县级国有或
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管理,村级活动场所产权和资产发生变
更时,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和乡镇党委、政府审查,报
县级国有或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及组织部门审批。
3.立足于多元化,把村级活动场所作用发挥好
3.1使其成为村级组织办公中心 村级活动场所要设置村
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村“两委”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研
究解决村里事务,制定长远规划,召开各种会议等活动,都要
在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民兵连、共青团、妇代会等村级配套组
织开展工作也要在村活动场所。各地要指导村级组织建立活动
场所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对在活动场所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
及时做好记录。
3.2 使其成为党员和群众活动中心 要依托村级活动场
所,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
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承诺等党内活动,使其成为党
内各种活动的主阵地;组织群众参加恳谈、听证、咨询、“一
事一议”等活动,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到
活动场所来评议,落实群众在村务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
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举办培训和专题讲
座等活动,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市场经济、政策法规、实用技术
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党员群众的素质;通过组
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3.3使其成为便民服务中心 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县级
涉农部门和乡镇站所,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业务点和代办处,
开展各种“下乡”活动,为群众提供建房审批、司法调节、信用
贷款、合作医疗、劳务输出以及生产资料等服务,为外出务工
的村民提供政策讲解、技能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在保证村
级组织正常办公的前提下,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
可将卫生所、商店、理发店等服务性项目引入村级活动场所,
充分发掘村级活动场所的便民、利民功能,使之成为方便村民
办事的“村务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