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法第二次

国际商法第二次


A
3月20号 B
A

2008年2月1日,我国A公司向加拿大的B公司发函,今有 李宁牌运动鞋1,000双,每双价值50美元CIF魁北克,货 到付款,外包装为纸箱包装,如需货,请与我公司联系, 请在2月10日前予以回复,具体事宜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 合同发生的任何争议,交由中国的总裁机构进行仲裁。2 月8日B公司向A公司回函,希望外包装采用木箱包装,其 他条件同意中方所提条件,请中方在2月20日前给予回复。 中方在2月18日回复“同意你方其余条件,但包装给我方 造成成本上升,请加价至每双51美元,此为我方最后条件, 3月10日前回复有效”。B公司在3月8日回电同意中方条 件,但在此期间,鞋类产品价格大涨,中方于3月6日去电 对方,要求加价,但对方未予理睬。到3月15号,B公司 要求A公司发货,A公司拒绝。事后双方补充了一份仲裁 协议,提议把双方的纠纷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进 行仲裁。2010年3月20日,B公司向A公司住所地的人民法 院起诉,要求A公司赔偿。A公司派代表出庭参加答辩, 双方均未说明此前两次仲裁情况。在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之 后,A公司向法院主张双方签订有仲裁协议,法院无权管 辖。
5、B公司在3月8日回电同意中方条件属于承诺。 承诺是指要约人按照要约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 的内容表示接受的一种意思表明,他具备四个条 件:一、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发出;二、作出承 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三、承诺必须与要约 的内容一致;四、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所提 出的要求。该案例中,B公司在要约的有效期内 作出了同2月18日A公司发来的新的要约的内容相 一致的承诺,所以该行为是承诺
要约对受要约人没有拘束力,受要约人只有承诺的权利,没有承诺的 义务。但要约对于要约人来说,则是具有拘束力的,要约人不得随意 撤销要约。要约原则上可以撤回,但须附一定条件。要约邀请是容易 与要约相混淆的概念,是指一方向另一方提出表示愿意交易的意向, 邀请对方提出具体条件。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常使用的实盘概念是指确 定的要约,对发盘人具有约束力,而虚盘则只是一种要约邀请,对发 盘一方不具有约束力。(A公司在2月1日向公司发出的就是虚盘,因 为附有保留意见“具体事宜以我方最后确认为准”)。
仲裁与诉讼,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所规定的解决 民商事争议、并具有法律效力的两种不同方式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 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官方身份的仲裁员组成的 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 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 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 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 诉另一方当事人的形式解决纠纷。是一种法律行 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 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 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相同点: 1.处理争议的主体都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设立的 专门机构,即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2.仲裁和诉讼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 3.仲裁和诉讼中的某些规则和制度是相一致的。 例如两者都包含有保全措施、调解、回避和时效 等制度。 4.仲裁裁决与诉讼判决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双 方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任何一方不履行,另一 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3、2月8日B公司向A公司回函,该行为属 于要约,因为B公司只要求把纸箱变为木箱, 而其他条件同意中方所提条件,也就是说B 公司向A公司提出的、愿意按照一定的条件 订立的合同,并且含有一旦要约被A公司承 诺,即对B公司产生约束力的意思表明,所 以该行为是要约
4、中方在2月18日回复属于反要约,反要约是指 受要约人将原要约的内容加以扩张、限制或变更 后而予以接受的行为。可以把反要约理解为新的 要约。我国合同法将受要约人对原要约内容的变 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质性变更,二是非实质 性变更。前者属于反要约,后者则要根据情况, 可能性是反要约,也可能是承诺。该案例中A公 司提出加价,其他条件不变,这属于对原要约的 实质性的变更,所以该行为是反要约
六、假如双方的合同在3月10日签订,规定 交货日期为3月15号,在3月12号,A公司 向B公司表明,不能按时履行交货义务,试 析该行为的法律性质? 此时B公司可以采取什么救济措施?(详细 阐述)
违约
违约行为总体上可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 实际违约又可分为不履行(包括根本违约和拒 绝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履行和其他违反合同义 务的行为;而不符合约定的履行又可分为迟延履 行、质量有瑕疵的履行、不完全履行(包括部分 履行、履行地点不当的履行和履行方法不当的履 行)。 预期违约又叫先期违约、事先违约、提前违约、 预期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 到来之前,明示或者默示其将不履行合同,由此 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项合 同法律制度。
反要约和承诺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经常发生混淆的又一对概念,区它们 的标准视对要约是否作了实质性修改。对要约中所提出的有关货物价 格、付款、货物数量和质量、交货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赔偿责任范围 或解决争端方法所作的修改,均视为对要约的实质变更,构成反要约。 反之,凡未对要约做出实质性修改而做出的承诺,是有效承诺。
二、在详细分析要约和要约邀请区别的基 础上分析A公司与B公司在2月1日至3月8日 行为的法律性质?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性质不同。要约生效后应受到法律约束,要约邀请 不具有约束力。要约一经发出,要约人在一定时期内就要受到一定的约 束,不得随意撤回和撤销。如果要约人违反了有效要约,就要承担一定 的法律责任;要约邀请只是当事人准备订立合同所采取的事实行为。这 种行为只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即使他人作出承诺,也不能因此 使合同成立。要约邀请人撤回邀请,一般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一、该案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
一、法律依据: 《公约》 理由:因为公约适用的任意性,即当事人之间没 有相关的约定时,则公约自动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同法》 理由:因为这个案例就是关于合同的纠纷,是关 于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而后来双方又补充了一 份仲裁协议,所以既涉及了仲裁法,又涉及了合 同法。
承诺的迟延: ①逾期承诺→原则上无效→要约人及时通知有效 →承诺仍有效,合同成立的时间以承诺时间为准。 ②期内承诺,期外到达→原则上有效→要约人及 时通知无效→承诺无效。
五、查阅相关资料,比较仲裁和诉讼的异 同,说明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争议发生后双方所签订的仲裁协议是否有 效? B公司向法院起诉是否正确,法院受理此案 是否合法?怎么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四、假如B公司在3月8号的复电A公司3月 11号才收到,试析该行为的法律性质及效 果。假如B公司在3月11号的复电A公司, 行为法律性质及效果又如何?
承诺的延迟
在承诺生效的时间上,大陆法采取到达主义原则,承诺的意思表示在到 达要约人的支配范围时生效. 但是对于承诺的延迟,因为中a公司是要求b公司“3月10日前回复有 效”b公司在3月8号作出回复,是在有效期内承诺,但是在3月11号收 到,是期外到达,在一定原则上是有效的,而且要约人a公司也没及 时告诉B公司此承诺无效,因此,承诺是有效的。 假如B公司在3月11号的复电A公司,而A公司要求B公司在3月10号内 作出回复,B公司逾期承诺,原则上是无效的,除非要约人A公司及 时通知有效,但是案例里A公司并没有及时通知有效,因此,此承诺 是无效的。
合同中的仲裁是有效的
争议发生后双方所签订的仲裁协议无效. 从实践上看,提交仲裁的特定案件纠 纷属于当事人在仲裁条款中约定的范围。如当事人约定的仲裁事项范围过窄, 可能出现案件纠纷不属于仲裁条款范围的情况。如合同的仲裁条款约定: “双方的纠纷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当该合同因履行引 起的争议时,就不属于约定的仲裁事项,不能将该纠纷提交仲裁。在实践中, 合同纠纷多发生在合同的履行中。仲裁条款约定“合同的订立和解释引起的 争议”显然范围过窄。 不正确,也不合法.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应当向仲裁机构申请,不能向人 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也应当根据当事人选择的解决争议的初衷,不受理有 仲裁协议的起诉。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 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也不得向仲裁机构 申请仲裁。 处理:B公司向A公司所在地方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仲裁机构不受理再向法院 起诉. 仲裁与诉讼是解决民事争议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我国实行或裁或审制度,即 当事人在仲裁与诉讼中只能选择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要么选择仲裁方式, 要么选择诉讼方式,二者只能择其一。
因为该案例中A公司在2月18日对B公司提出了反要约,该反要约实质 性的改变了原要约的内容,所以该反要约成为了一个新的要约;而且 我国的合同法在第18,19条认为要约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对要约人无 约束力,但在下面两个情况中例外:要约人确立了期限或以其他形式 明示要约不可撤销;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为 履行合同做了准备工作。A公司在2月18日所发的要约里也写明了”3 月10日前回复有效”,即确定了期限,所以可以认为该要约是不可撤 销的要约,所以A公司于3月6日去电对方,要求加价,对要约是没有 约束力的,即2月18日的要约仍然是有效的,而且B公司也是在3月8 日回复,作出承诺,所以该合同时生效的。
国际商法
第二次讨论
2月1号 A
发函 1000双李宁鞋 CIF 货到付 款 纸箱 2月10前回复 要求木箱,2月20号前回复 B
2月8号 B
பைடு நூலகம்
A
2月18号 A
同意木箱,但加价至$51,3月 10号前回复
B
3月8号 B
同意
A
3月6号 A
鞋类产品大涨,要求加价, B公司未理睬
B
3月15号 B
要求发货,A公司 拒绝 起诉,要求A公司赔偿
三、A公司与B公司的合同是否成立? 为什么?
合同成立的条件: 1.当事人具有签订合同的行为能力 2.合同存在对价或约因 3.协议的形式合法 4.合同的内容合法 5.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