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素质培养
难点已经化解,效果日益明显
成果推广
1 在校内外发表了一批论文 2 出版与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材 3 在江苏和全国土木院系主任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4 研究成果正在发挥作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实习及创新基地正在发展,能力培 养落到了实处
几点体会
1 要像建设课程体系那样建设好实践教学体系;
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 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报告人:邱洪兴
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二O O四年五月
汇报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三、几点体会
问题的提出
•没有在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定位各实践环节的 功能作用—未能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要功能 •人数多、设备少、场所容量小—效果差 •校外实践难度大—缺乏大工程背景的问题更为 突出 四十周实践效果不理想,成为薄弱环节!通过实 践教学改革,将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投入350万元更新测量基础实验室主要设备;
投入330万元更新土力学与地质实验的主要设 备; 将土木工程学院的桥梁、结构、土力学开放实 验室列入了发展规划 。
主要成果之六
6.3 创新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巳基本完成
•两校的力学实验中心成为创新基地
•以工业培训中心为基地,建设了创新教学实验基地
安装烟雾探头和红外探头
在短学期与暑假期间落实四周时间
主要成果之二
¢实习内容(选1~2项)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分部 工程作业设计;
*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预算(即工料分析);
* 参加木工翻样或钢筋翻样工作;
* 参加单位工程定位放线、现场施工与质量检查; * 参加新技术的调查、试验、使用与总结工作;
* 参加其他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主要成果之三
•初步实施概况 对土木工程专业 280名学生,确定 了近50名导师, 每位导师指导5-6 一般以科研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一 名学生。
个课题组内有20-50名学生。
•重视两个环节
一是建立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梯队,层层明确责 任人;二是学科研究组也要落实责任人,抓公共活动, 起督导作用。
谢谢!
思路、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总体思路 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作为方案的 总体功能,以工程为背景,以功能实现为目标 构建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根据模块功能设计 模块结构。
•改革目标
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着重培 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路、目标、内容和关键问题
•改革内容
¢实践教学模块(体系)的整体设计; ¢设计每一个子模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硬件条件,建设开放式创 新实践基地; ¢在四年级实行导师制;
¢建立稳定、多功能、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 •关键问题 整体设计方案及方案的实施
主要成果之一 着眼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1.1 实践教学模块的整体设计
第一子模块
功 了解、认识、描述 能 土木工程产品的功 能要求,内部结构
第二子模块
第三子模块
掌握材料性能、 掌 握 工 程 分 析 、 设计、施工、组 结构建模、结 织和控制方法 构分析设计 力学实验、材料 实验、土力学实 验、水力学实验 结构实验、两个 结构课程设计 结构检验 生产实习 管理设计 毕业设计
主要成果之七 校外实践基地的巩固和发展
•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紧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建 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广泛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 这就为建立校外的实践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可靠的基 础。 •东南大学已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各个专业方向,建立 了新的基地; •同济大学新建了地质、港口-水工结构、铁道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以及钢结构等的校外实践基地。 “产、学、研” 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实行四个结合:
¢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结合;
¢校内教师与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
¢讲座、录像与现场参观相结合;
¢实习报告、小结与书面考核相结合评定成绩。
主要成果之二
2.2 生产实习 ¢特色
确定实习地点 学生自选1—2项实习内容
“开放式”, 即统一大 学生选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并制定计划 纲和要求; 经费包干; 以学生为 将中期实习报告发E-mail给校内指导教师 主。 完成实习报告,现场指导人员写出评语 口试与成果交流 评定成绩
认识实习、制图大 内 作业、建筑学与规 容 划/城市道路规划课 程设计、测量实习 电子电工实验等
时 间
第一、二学年
第二、三学年
第四学年
特点
•三个子模块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 —再综合”的关系,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
•包括 “实验、实习和设计” 三要素,符合 教学规律;
•强化综合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以能 力培养尤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1.3 各类实践环节只提供大纲,取消指导书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实行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
•《土木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 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 计大纲》
主要成果之二 走出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新路子
2.1 认识实习 •内容广、技术新
2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活动的开展,应 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3 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4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年级全面实行导师制;
5 改善实验条件,开设开放式、创新性实验,利于培养 高素质人才;
6 使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工程实际的办法是:“产、学、 研” 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 7 院、系领导要亲自抓
主要成果之三 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导师的条件
导师的条件应符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鼓 励导师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生协助指导本科生。
•导师的职责
全面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 在以下方面给予指导:学习计划(选课)、学习方法、 课外科技活动; 在以下方面提供咨询:就业、报考研究生等; 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四年级上学期至少安排与学生三次见面。
主要成果之四 以创新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
4.1 土木工程概论课改革发挥 了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
4.2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
主要成果之四
4.3 用现代化的最新方法讲授《现代土 木工程施工》课
南京玄武湖隧道施工过程
主要成果之五 探索出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的 创新实践活动新路子
5.1 创新竞赛活动
同济增设了《力学模型测试课》、《应用软件培训课》、《金 工实习》;东大增设了《现代光测技术》课程,增加了《结构 模型竞赛实验课》,将电工电子实习、金工实习、建筑电工、 土木工程智能化等课程,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使实习与 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并与创新活动结学分)
同济大学利用暑假集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 动。其中,2001年组织部分学生赴广西贵港进行 城市建设调查,提出有关的建议报告;2002年组 织部分学生赴青岛进行城市房地产发展调查等。
主要成果之五
5.3 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
•《土木工程概论》小论文选集(第一学期未) •土木建筑类专业创新实践论文选(一、二、三年级)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论文集(三下短学期) •地下工程毕业设计参考资料(第一卷)(四年级) •习题集翻译及题解(毕业设计阶段)
1.2 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教学计划中 •在教学计划中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
设立了《实验系列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 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 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 一个完整的体系。
•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和竞赛活动列入了教 学计划中
主要成果之六
开放式专业基础、专业实验的 硬件建设
6.1 东南大学建立了《土木交通类》校级实验平台 专门用于本科实验的总面积为1850平方米,已投 入设备资金500万元。
•本科实验条件的改善及集成,为建设开放性、多学科 交叉的实验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2 同济加大了实习基地建设
扩建了土木工程计算机房,配置了100台计算 机,购入一大批最新版本软件,实现全周开放;
同济大学从2000年起,连续组织三届结构设计竞赛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三 等 奖
鼓 励 奖
主要成果之五
东南大学利用 “慧鱼创意模具” 开展创新活动
图 5.3 慧渔比赛模型
主要成果之五
5.2 课外科技活动
东南大学学生制作了 斜拉桥模型,可在施 工阶段、使用阶段和 维修阶段进行应力-应 变、变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