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论文

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之我见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从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口语交际实例加于论述,文理清晰,更具特色。

【关健词】语文综合素养口语交际多元化教学整体提高
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语文新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整合。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对此,我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综合素质的源泉。

新教材在创新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上发展的歧途。

我的教学决不能从管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实验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

阅读教学的作用是使学生从阅读中吸取知识,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还可以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的阅读教学:1、强调有层次的读书: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
积累语言文字。

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我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

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课堂模拟成各种各样的场所,如晴朗的夜空,温暖的家、美丽的大海边等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吸引孩子们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在这一情境中刺激学生身体的运动和思维的运动。

2、阅读教学更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我的具体做法:(1)养成“多读法”习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阐明了“多读”的道理。

(2)养成“互读法”习惯。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养成“比读法”习惯。

(4)养成“评读法”习惯。

这是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励法。

总之,在全面的教学改进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小学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趣指引教学法,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

学生想象力、
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写作等能力的培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设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能力发展的有利环境,要求我们要起好穿针引线的辅助作用。

在《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桂林山的段落中,我从本文出发,自己找一些山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再找文中出山的特点,我在亮出各种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山的描写对号入座,再请学生临时当讲解员,对照图片用自己的语言,看着形态各异图向大家描绘山的形状,最后在扩展到课外,找一些描写山的诗句,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句中的情形,课文教学由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在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浓厚。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的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的适度引导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

(三)善于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角色对话,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意识。

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课堂“对话”,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语文的内在魅力,在探究中完成对语文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以《去年的树》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这篇文章的意义,首先要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树和鸟,在对话过程中,我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结果个性化。

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学生的主动探究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广度远远超出了想象,学生的学习潜力被最大限度
的激发。

一堂原本平淡的语文课,因为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而变得情趣盎然。

学生在角色对话中,不时闪出智慧的火花。

二、正确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口语交际实践。

在教学中的互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

这种互动方式无论在阅读教学中还是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相处中,都非常普遍地用到。

此时的老师不仅是学生的交际伙伴,而且是学生交际活动的指导者。

生生互动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一种互动方式。

学生在学习,玩乐中经常就进行一种交流。

他们交流游玩的情景,交流所看到的新鲜事,所看到的电视节目等。

因为学生经常在一起,知识阅历又相近,交流起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交际效果会更明显。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间又是相辅相承的。

例如,我在教《草原》这课时,先深情第范读一遍,学生听完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便抛出“谁来夸夸我”。

于是,课堂上小手举举。

有的说:“老师,你真棒!”有的说:“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还有的说:“老师,你读得一高一低好像海浪一样,我们应该向您学习。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如何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何正确恰当地进行评价等等。

就这样在师生互动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口语交际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赞扬别人,而且还学会了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互动之中师生距离拉近了,氛围和谐了,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更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能力,使他们乐于交际。

提高了整体素质。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整体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