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循环教学文档

水循环教学文档

水循环和洋流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3)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水循环的意义(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例1:(2011·银川二中一模)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

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地形平坦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水源涵养功能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B.降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强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解析】分析试题情境可知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

第(1)题,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远小于浙江丘陵,说明华北地区蒸发量大,A选项错误。

根据径流系数的定义可知B选项错误。

云贵高原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其喀斯特地貌发育,下渗严重,C选项错误。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山区较平原坡度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故径流系数较大,D选项正确。

第(2)题,在影响径流系数的三个因素中,降水量、蒸发量相对稳定,只有下渗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受短期降水量影响大,故不稳定径流增大,A选项符合事实。

同理,当径流系数增大,意味着下渗减少,对河流的(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增大,C选项符合事实。

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有三个,故无法确定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的原因是降水量增大,B选项符合题意。

根据整体性原理可知D选项正确。

D B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1)径流量;(2)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3)结冰期;(4)凌汛;(5)含沙量;(6)航运价值;(7)水能资源等。

2.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1)河流长度、流向;(2)流域面积;(3)支流数量分布及其形态;(4)河网密度;(5)落差或峡谷分布等。

描述项目分析径流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描述项目分析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才有结冰期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是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的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与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1(2011·长沙市一中第四次月考)读黄河沿岸的兰州、河口镇(上中游分界)、龙门(陕西韩城附近)、利津(入海口)四个水文站统计资料表(2003~2004年),回答(1)~(2)题(1)四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排列为(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③①(2)四个水文站所在河段水文特征的因果关系,连线正确的是( )A.①年径流量小——受地上河的影响B.②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水土流失轻微C.③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河流落差大D.④流量大——支流众多,降水丰富【解析】龙门、利津均位于黄土高原的下游,故含沙量大。

利津因有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拦截泥沙,故含沙量较龙门小,可确定利津为④,龙门为③。

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截取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故位于其下游的河口镇水量少于兰州,确定河口镇为①,兰州为②。

利津处于黄河“地上河”段,支流少。

B B(2013高考题四川卷)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2~3题。

图32.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棉花纺织B.甘蔗制糖C.葡萄酿酒D.大豆加工【答案】5.D 6.C【命题立意】第5题综合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水循环的知识,图的形式较为新颖;第6题考查工业部门的判断。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第6题,由图可知5-9月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结合题干中的“北半球亚热带某地”可以判读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选D;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水果种植,故选C。

4(2012福建卷文综8~9 )图4 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2 题。

9.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宰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答案】C【解析】从图中读出水体日蒸发量最大,其次是有植被的地区,表明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是影响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5.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 D.珠江【答案】A【解析】从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的大小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是草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表明是内陆地区。

6.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答案】D(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1~2题。

.7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8.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答案】1.C 2.C【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流域的开发为背景,利用开发三个阶段示意图和流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流域开发对水循环和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较易作答。

【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

第2题,从b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

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

(2012上海卷地理(五))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

9. 该河流可能分布在A. 恒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长江流域D. 亚马孙河流域【答案】:C【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选C.10. 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 雨水补给C. 地下水补给D. 湖泊水补给【答案】:B【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11. 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A. 1月B. 2月C. 11月D. 12月【答案】:A(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26~27题。

12.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C【命题立意】运用区域地理环境图考查提取区域定位、信息提取整合与调用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水循环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方式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解题思路】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错;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属内流河,故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对促进了里海水热平衡,⑤对;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对;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④错;故选C项。

13.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答案】C【命题立意】借助伏尔加河流域图考查信息整合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题思路】油气和水能从能量来源来看都属太阳能,故A错;油气资源来自于沉积岩,油气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沉积作用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形成,故B错;伏尔加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油气主要依靠管道输往欧洲西部,D错;故C项正确。

(2013高考题大纲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

据此完成3~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