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

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

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

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3、通过物质运及其规律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受到辩证
唯物主义教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要尊重规律按规
律办事。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教学课时:共一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启发式及综合教学法
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洋流
1、洋流的概念和分类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十、教学评价:
本节内容较多,在上课前应该精心准备,设计好哪些需要讲,哪些需要放给学生分组讨论。

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多让学生做,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