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设置方案
一、断面(点位)设置原则
(一)代表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主要功能是全面反映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监测网要覆盖全国主要河流干流及主要一级支流,重点湖泊、水库等,设定的断面(点位)要具有空间代表性,能代表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反映所在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
(二)连续性:在现有759个断面(点位)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保证我国环境监测数据的历史延续性。
(三)覆盖范围:
1.河流:我国主要水系的干流、年径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的重要一、二级支流,年径流量在3亿立方米以上的国界河流、省界河流、大型水利设施所在水体等。
一般每100km设置一个国控断面;
2.湖库:面积在100km2(或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湖泊,库容在10亿m3以上的重要水库以及重要跨国界湖库等。
每50~100km2设置一个监测点位,同时空间分布要有代表性;
3.北方河流、湖库: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性,北方地区年径流量或库容较小的重要河流或湖库可酌情设置断面(点位)。
(四)国控断面(点位)类型: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国界断面;省界断面;湖库点位;重要饮用水源地断面(点位):指日供水量≥10万吨,或服务人口≥30万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等。
(五)断面位置具体要求:
1.对照断面:断面上游2km内不应有影响水质的直排污染源或排污沟;
2.控制断面:应尽可能选在水质均匀的河段;
3.监测断面的设置要具有可达性、取样的便利性;
4.取消原城市内湖监测点位;
5.取消原削减断面,统一设置为控制断面;
6.根据不同原则设置的断面发生重复时,只设置一个断面。
(六)省界断面:一般设置在下游省份,由下游省份组织监测。
(七)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流域考核断面:优先纳
入国控断面。
(八)关于新增断面:新增断面应从严掌握,每个断面代表的河长原则上不小于100km。
二、主要内容
本次点位调整涉及全国十大流域和大型湖库。
原有国控断面(点位)759个,其中,河流断面604个,湖库点位155个,监测320条河流(含太湖、巢湖、滇池的环湖河流),28座湖库。
本次调整后国控断面(点位)为972个(原有国控断面保留509个、新增443个、位置移动20个),其中河流断面765个,湖库点位207个;设置省界断面150个;监测423条河流和62座湖库,详见各流域监测断面(点位)设置表。
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各流域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点位分布情况
三、各流域调整情况
1、长江流域
原有国控断面105个,调整后为160个断面,其中,新增79个,保留79个,取消24个,位置移动2个;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甘肃、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等15个省(区、市)。
表2 长江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表3 长江流域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注:赣江、抚河分多个河道入鄱阳湖,其分支均称为赣江、抚河。
2、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原有国控断面44个,调整后为61个断面,其中,保留33个,新增25个,取消8个,位置移动3个;共监测19条河流,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
表4 黄河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表5 黄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3、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原有国控断面33个,调整后为54个断面,其中,保留23个,新增31个,取消10个;珠江流域共监测32条河流,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自治区)。
表6 珠江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表7 珠江流域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4、松花江流域
松花江流域原有国控河流监测断面42个,调整后为88个,其中,保留36个,取消3个,位置移动3个,新增49个,监测35条河流。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及吉林省(区),详见表8。
松花江流域中:松花江水系原有26个断面,调整后为50个,其中,保留21个,新增27个,位置移动2个。
黑龙江水系原有11个断面,调整后为30个,其中,保留10个,取消1个,新增19个,位置移动1个。
图们江水系原有5个断面,调整后为6个,其中保留5个,新增1个。
绥芬河新增1个断面。
哈拉哈河新增1个断面。
表8 松花江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5、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原有国控断面86个,共监测60条河流。
调整后淮河流域共布设95个断面,其中原有保留48个,新增41个,取消32个,位置移动6个,共监测63条河流。
表11 淮河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6、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原有国控断面70个,调整后为64个断面,其中,保留49个,新增14个,取消20个,位置移动1个;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和内蒙古等省(区、市)的43条河流上。
表13 海河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表14 海河流域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7、辽河流域
辽河流域原有国控断面38个,调整后为55个断面,其中,保留30个,取消8个,新增25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吉林省和辽宁省(区)的19条河流。
辽河流域中:辽河水系原有断面29个,保留22个,取消7个,新增14个,调整后为36个;大凌河水系原有断面3个,保留2个,
取消1个,新增3个,调整后为5个;鸭绿江水系原有断面6个,保留6个,新增8个,调整后为14个。
表15 辽河流域监测断面各省分布表
表18 大凌河水系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表19 鸭绿江水系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8、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原有国控断面(点位)110个,调整后为54个,其中,保留40个,取消66个,位置移动4个,新增10个。
太湖湖体原有国控点位21个,调整后为20个,其中,保留7个,取消10个,位置移动4个,新增9个,主要分布在江苏省。
环湖河流原有国控断面89个,调整后28条主要环湖河流设置34个断面,其中,保留33个,取消56个,新增1个。
调整后,18条主要出入湖河流设置18个断面,京杭运河江南运河段设置7个断面,其他8条重要环湖河流设置9个断面,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省。
表20 太湖流域国控监测断面(点位)调整情况表
表23 太湖环湖河流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9、巢湖流域
巢湖流域中,湖体原有国控点位12个,调整后在为8个,其中,
保留5个,取消7个,新增3个。
巢湖环湖河流原有国控断面12个,调整后在9条河流上设置11个断面,其中,保留9个,取消3个,新增2个。
表24 巢湖流域监测断面(点位)调整情况
表26 巢湖环湖河流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10、滇池流域
滇池流域中,湖体原有国控点位11个,调整后为10个断面,其中,保留10个,取消1个,无新增断面。
滇池环湖河流原有国控断面8个,调整后在16条河流上设置16个断面,其中,保留6个,取消2个,新增10个。
表27 滇池流域监测断面(点位)调整情况
表29 滇池环湖河流国控监测断面设置表
注:括号内为昆明市站所用断面名称。
11、内陆诸河
内陆诸河原有国控断面28个(分布在7条河流),调整后为52个(分布在25条河流),其中,保留22个,取消6个,新增30个(国界新增8个)。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青海省(区)。
表30 内陆诸河监测断面调整情况
12、西南诸河
西南诸河原有国控断面17个(分布在10条河流),调整后为31个断面(分布在17条河流),其中,保留15个,新增15个,取消1个,位置移动1个,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
表32 西南诸河监测断面调整情况
13、浙闽片河流
浙闽片河流原有国控监测断面32个(分布在18条河流),调整后为45个断面(分布在32条河流),其中,保留26个,新增18
个,取消5个,位置移动1个,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和福建省。
表34 浙闽片国控监测断面调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