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业法律法规三考案例10题

林业法律法规三考案例10题

三考案例10题及参考答案一、[基本案情]90年代初,某村委会将一片荒山分给吴某等12户农民,吴某当年即在分得的荒山上种上杉木幼树,除吴某外,其他农户均未在分得的荒山上造林。

三年后,该村委会又将这片荒山收回归集体所有并种上杉木苗,因种植幼苗的补偿费问题,吴某一直不同意村里收回荒山并主张该片林木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

该片山林的林权证登记林木归村委会所有。

2008年春天,吴某到村委会骗取林权证,然后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了林木采伐许可证,按采伐许可证的规定采伐了他自认为属于自己所有的林木。

问题:1.吴某的采伐行为是否应受到森林公安机关追究并简要说明理由。

说明你给案件定性的办案思路。

2.村委会主张权利的途径和依据有哪些?参考答案要点:1.定性:森林公安机关不应追究吴某的采伐行为。

存在林权争议,但已取得采伐许可证。

吴某的行为未侵犯森林资源保护制度。

办案思路:查明是否具有采伐许可证;查明是否具有林权证;查明林木所有权的实际归属。

2.(1)村委会可以要求森林公安机关处理,若不服还可申请复议或行政诉讼;(2)村委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告吴某侵权;(3)村委会可以向人民政府的山林纠纷处理机关申请处理。

二、[基本案情]2007年2月间,某村郑某与该村汪某口头协商,以采伐汪某A(责任山)、B(自留山)两处山场杂木烧制木炭为交易条件,为汪某该两处山场造林。

双方协议造林及采伐许可证等手续由合同一方郑某负责办理,不得无证采伐。

2007年6至9月间,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合同一方的郑某自行雇佣他人,在以上两处山场砍伐杂木烧制木炭9.17吨。

县森林公安机关经现场勘查后发现:两处涉及采伐面积4.5亩;现场发现杂树伐桩(根径7.2厘米以上)818个,立木蓄积72.18米3;幼树杂树伐桩(根径7.2厘米以下)1007个。

同时查明,责任山的林木所有权归承包的农户所有。

问题:1.给郑某的行为定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2.本案汪某若需负刑事责任,需要证明哪些因素?参考答案要点:1.郑某的行为已构成滥伐林木罪。

双方达成协议,虽未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已具备合同成立的实质要件,林木所有权视为转移,既郑某无证采伐自己所有的林木。

2.需要证明:(1)口头协议存在;(2)汪某对两处山场的林木享有所有权;(3)汪某明知或者应该知道郑某无证采伐林木并未加制止。

三、[基本案情] 甲公司于2003年6月开始在某县A村B组开矿,并占用了林地,所占用的林地具体位于B组乙农户的责任山和丙农户的管护山。

经调查,乙农户责任山上种植大量橡子树(已生长10多年)、天麻等,并具有该片地的《土地使用证》。

开矿前甲公司仅与乙农户达成口头赔偿协议,但未办理任何使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的审批手续。

2003年3月A村B组已被划定为退耕还林区域。

为了鉴定以上被占用的土地是否属于林地,办案的森林公安分局请县林业勘测设计队的助理工程师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采矿区域所占地类为林业用地。

分局依法报请县林业局对甲公司进行林业行政处罚,在向甲公司送达《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时,甲公司却出示了一张由A村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镇国土资源所同时加盖印章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占用的土地属于耕地而不是林地。

问题:1.谈谈森林公安给该案件定性的办案思路和处理程序。

2.假设是林地,甲公司在该片土地上开矿的合法手续应如何办理?参考答案要点:1.(1)调查甲公司是否持有“林地审核同意书”;(2)调查该片土地是否属于林地;(3)建议县人民政府聘请有资质的鉴定人鉴定该片土地属于林地;(4)调查甲公司开矿毁坏的林地数量;(5)根据案情提出处理意见。

(答案不分先后)2.因本案不属于临时占用林地,甲公司应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林地审核同意书”。

四、[基本案情]某县村民张某因对村里的荒山承包不满,在未与村干部和其他村民打招呼的情况下,于2003年3月8日秘密找到马某,谎称该村一条山沟中集体所有的33棵树木为自己私人所有,以2600元的低价(实际作价3600元)将其买给马某。

马某于当月31日雇人将树木砍伐。

张某在树木被砍伐后感到事态严重,于当日晚主动找到村干部,称此举目的在于迫使村里解决其荒山承包问题,村干部立即对张某提出严厉批评,并责成交还树款3600元,张某从之。

问题:1.分析张某的行为性质?2.分析马某的行为性质?参考答案要点:1.张某的行为构成盗伐林木罪。

主观上间接故意造成集体的33棵树木被非法砍伐,国家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2.马某的行为构成滥伐林木。

马某自以为取得33棵树木的所有权,因此其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林木的目的。

无证砍伐构成滥伐。

五、某地是长江中的淤洲,县水利局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拥有使用权,县芦苇场根据有关政策也享有使用权。

2001年3月,县水利局在淤洲种植杨树,芦苇场发现后立即予以阻止。

双方协议由县政府裁决。

3月15日,芦苇场组织职工将水利局已种植的5000株杨树全部拔除,大部分杨树被折断毁坏。

问题:1.该淤洲是否属于林地由哪个部门决定?2.法律对林地争议解决之前的行为是如何规定的?3.水利局的行为是否违法?芦苇场的行为是否违法?应如何定性?参考答案要点: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聘请有资质的鉴定人鉴定该片土地是否属于林地,并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出具鉴定书。

2.森林法规定,争议的林木、林地在争议处理过程中,应当保持现状,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3.水利局的行为不违法。

芦苇场折断杨树苗的行为构成毁坏财物行为,视价值决定是否构成犯罪。

六、刘某、彭谋,2006年10月2日晚窜入林农甲的自留山上盗伐林木。

砍树的声响惊动了甲,随即出来制止。

刘某、彭某非但不听从,反而对其实施殴打并将其绑在树上。

因此,两犯罪嫌疑人继续盗伐林木,并将伐倒的林木运走。

直到次日早上,甲才被其家人救下,其家人向乡林业派出所报案。

问题:分析刘某、彭谋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要点:本案刘某、彭某秘密砍伐他人自留山上林木的行为侵害的是国家的森林管理制度和他人的财产权,构成盗伐林木,如果数量达到较大,则成立盗伐林木罪;在盗伐林木中,对林木所有人实施殴打并捆绑在树上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如两罪都成立,应数罪并伐。

七、胡某、何某共同承包了赵家镇上京村叶腊石矿。

同年10月中旬,两人雇佣他人用挖掘机在矿区内开挖山体。

在未经任何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矿区内的13株松树挖倒,并将其中的7株锯成原木共35根运到其承包的石粉场内;4株放在矿区管理房南侧;1株锯成两段放在胡某家中;1株仍留在现场。

经测,以上林木材积8.829立方米,价值3154.6元。

问题:分析胡某、何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要点:胡某、何某的行为构成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视数量决定是否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与盗伐林木罪,如两罪都成立,应数罪并伐。

八、谭某未经批准擅自砍伐了与王某有争议的长田岩间小园内的桤木树15根,王某得知后即唆使其子王一、王二在谭某的长田埂、沟堰塘边上砍伐桤木树48根、核桃树1根,后乡干部来看了现场,清点了树头,并叫双方不要再砍。

但谭某认为这次砍树自己吃了亏、划不来,于是又拿起斧头再次到有争议的小园内砍了洋槐树3根,桤木树和梧桐树各1根。

砍后见王某一家已在砍无争议的属潭某的林木,谭某即带领妻儿5人到各处砍伐王某家自留地、承包地及房前屋后的各种私有林木453根。

当谭某再次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时,王某闻讯组织全家也到谭某的自留地、承包地及房前屋后砍伐各种林木509根。

在砍伐中两家为达到毁坏的目的,大小树木拦腰砍断,既砍了树又毁了木材,所砍木材胸径多在4-5CM左右。

该事件造成两家竹、木被洗劫一空,无一幸免,损失严重。

问题:1.分析谭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2.分析王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要点:1.谭某最初的砍伐行为应构成滥伐林木(视滥伐数量决定是否构成犯罪);潭某其后的砍伐行为,无论是针对有争议的林木还是砍伐无争议的林木,都不是以占有木材为目的,而是一种泄愤报复行为,致使正常的林业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已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2.王某的行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理由同上。

九、李某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关镇某村西果园山坡上,使用粘网猎捕42只野生鸟,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1只。

同年12月2日,行为人在某市场出售雀鹰及其他野生鸟时,被执行市场检查的森林公安民警查获。

经查,行为人无有效狩猎证件,而粘网猎鸟为北京市政府明令禁止的猎捕工具。

问题:分析李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要点:李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狩猎罪。

对于猎捕到的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李某不具有主观故意,所以不构成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十、某乡有两块山场共计400多亩,属15户村民分别所有。

1994年,为鼓励群众造林,原村支书作为牵头人代表15户村民与林业主管部门办理了有关“二户一体”的造林手续。

到了2006年,所造的林木可以采伐了,但原先的造林户(既林木所有权人)大部分搬出了大山沟。

结果,现任村支书颜某与一村小组长(15户造林户之一),签定了一份以村小组名义同意出售木材的协议,取得这份协议后,村支书颜某便在未经林权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以村委的名义办理了采伐许可证170立方米,木材采伐后转卖给木材贩子,颜某将木材款项18000元据为己有。

问题:分析村支书颜某的行为性质。

参考答案要点:村支书颜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因办理了采伐许可证,不属于盗伐林木。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的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占为己有,数额缴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是侵占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