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绪论(一)【组织教学】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点名认识学生,宣布课程相关要求。

【新课引入】大家好,我们又见面了。

这一学期,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希望我们能像第一学期那样合作愉快,共同进步。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主要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和修理以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系统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再配以相关实训,大家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常规维护和修理、故障诊断和排除方面的基本技能。

【讲解新课】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载体。

现代汽车结构日益复杂,传统汽车维修技术已不能适应,必须拓展新知识、新技术。

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等要求汽车维修不仅要恢复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安全性指标,还要在诸如废气排放、噪声控制、舒适耐用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社会需求。

一系列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维修的内涵跨入更广阔的领域。

所以,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有关汽车维修的相关知识:一、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汽车发动机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耗损。

其耗损的形式主要有:磨损、腐蚀、疲劳和变形四类。

其中,磨损是最主要的一种耗损形式,大约有80%的零部件是由于磨损而报废的。

1、磨损相互运动的零件,其相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会造成零件表面的磨损,致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发生变化,配合特性变坏。

所以,通常以汽车主要部件的磨损情况作为衡量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指标。

汽车零件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零件的磨合期特征:零件磨损较快。

原因:新加工零件表面存在微观凹凸不平,产生了嵌合磨损所致。

时间:新车或新修竣车运行1000~1500km以内。

要求:零件的载荷越大、滑动速度越高和表面越粗糙,其磨损量就越大。

故新车或新修竣车,应按规定以较小的载荷和较低的速度运行。

正常工作期特征:零件的磨损量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增长,但增长很缓慢。

原因:零件工作表面已经磨合,润滑条件较好,相配零件的间隙在正常技术范围内。

时间:取决于零件的材料、结构、使用条件及是否正确维护。

要求:合理使用、强制维护。

加速磨损期特征:相配零件间隙已达到最大允许使用极限,磨损量急剧增加。

原因:间隙增大,润滑油膜难以维持,冲击负荷增大,导致磨损量增大,出现异响、漏气、振抖等现象。

时间:极短。

要求:不能继续使用,及时送修。

零件的磨损规律2、腐蚀金属零件表面常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3、疲劳疲劳断裂是材料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疲劳裂纹萌生和发展而导致断裂的一种破坏现象。

4、变形零件的变形形式主要有弯曲、扭曲、翘曲等。

车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由于各零件上述形式的耗损,将导致汽车技术状况逐渐变差。

要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一般可通过相继出现的种种外观症状来推断其变化程度。

二、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表现1、动力性下降具体表现为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减小、加速时间增长、加速距离增长、最大爬坡度减小、牵引能力下降等。

2、经济性变差具体表现为燃、润料消耗量增大、维修运行费用增加。

3、汽车安全特性下降具体表现为汽车制动距离增长、跑偏量增大、制动机构反应迟缓失灵、转向操纵沉重、摆振不断增加、行驶过程中噪声振抖异响不断增多、排气污染增加等。

4、汽车可靠特性下降具体表现在汽车运行故障增多,因故障停驶时间增长。

5、各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技术参数包括:发动机功率、燃油消耗量、机油消耗量、发动机燃烧质量、气缸压缩力、曲轴箱窜气量、气缸漏气率、进气歧管真空度、点火系工作质量、机油压力、机油品质、发动机温度、发动机异响和振动等。

【巩固新课】强调本节主要内容: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表现。

【布置作业】1、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有哪些?2、零件的磨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可表现在哪些方面?绪论(二)【组织教学】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复习提问】1、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有哪些?2、零件的磨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3、汽车技术状况变化可表现在哪些方面?【新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汽车发动机零件的耗损形式及其技术状况变化的特征。

那么,到底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延缓汽车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变化?当汽车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后,我们又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恢复它良好的技术状况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讲解新课】三、发动机的维护概念:发动机的维护是指为维持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

原则: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

目的:保持整洁,及时发现并清除故障隐患,延长零件使用寿命了,防止早期损坏和运行中出现故障,保证安全行车。

1、发动机维护作业的内容清洁:外表清洁、滤清器和水、油、气管道的清洁。

检查:利用人工检视或仪器诊断,检视装备是否齐全、整洁,有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检查发动机的异响,发动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测发动机动力性;废气排放情况等。

紧固:检查并按规定力矩和顺序拧紧所有外露连接件的螺栓和螺母。

补给:按需添加燃料、润滑剂、冷却液等。

润滑:按要求更换发动机机油和给各润滑点加注润滑剂。

调整:按规定对发动机各部位的可调节部分进行调整。

2、发动机作业维护的类别(1)预防性维护按事先规定的维护计划而进行的各种维护作业。

❶定期维护日常维护:日常性作业,由驾驶员负责执行。

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一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

其作业中心内容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安全部件。

坚持三检(出车前、中、后)、保持四清(三滤和蓄电池)、防止四漏(水、油、气、电)。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修工负责执行。

其作业中心内容除一级维护作业内容外,以检查、调整为主,如怠速、点火提前角、配气相位、气门间隙、气缸压力、冷却系、润滑系等。

❷磨合维护汽车运行初期,改善零件摩擦表面几何形状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过程。

走合前:以检查、紧固为主。

走合中:限速、限载,路面良好,200km紧固缸盖螺栓,500km 热车换机油。

走合后:更换三滤,检查调整点火正时、气门间隙,按一级维护项目进行润滑和维护。

❸换季维护换入夏季时的维护:冷却系、润滑油、化油器、蓄电池、轮胎气压等。

换入冬季时的维护:同上。

(2)非预防性维护对于一些突发性故障所采取的事后维护和。

3、发动机维护的周期一般以车辆行驶里程为依据。

一级维护周期:2000~3000km。

二级维护周期:10000~15000km。

不同车型要求有所不同。

四、发动机的修理1、发动机的修理工艺发动机大修时进行的各种技术作业总称为发动机修理工艺。

(大修:全面修理;小修:局部修理。

)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称为发动机修理工艺过程。

一般包括进厂检验、外部清洗、总成和零件的拆卸、零件清洗、零件的检验分类、零件修理、总成装配、总成试验、发动机总装及测试、出厂检验等。

(1)零件的拆卸原则顺序:先装的后拆,后装的先拆,能同时拆的就同时拆。

范围:能不拆的就不拆,尽量避免大拆大卸。

目的:拆是为了装。

(2)零件的清洗方法油污:有机溶剂(油、酒精)清洗、碱溶液清洗和化学合成水基金属清洗剂清洗。

积炭:机械和化学清除法。

水垢:酸洗或碱洗法。

2、发动机零件的机械加工修复(1)修理尺寸法相配零件中的主要件磨损逾限后,为了延长这些零件的使用寿命,将其磨损部位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扩大(孔)或缩小(轴)至规定的尺寸,恢复其正确的几何形状和精度,然后更换相应的配合件,通过改变尺寸而达到配合性质不变的目的。

一般为0.25㎜一级。

(2)镶套修复法在制造零件时,把易磨损部位制成一个单独的套筒状零件,然后用过盈配合的方法镶入相应部位。

待磨损部位磨损逾限后,可用更换新套筒件的方法修复。

镶套过盈量选择合适。

五、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发动机故障:发动机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故障诊断:在不解体条件下,通过检查、测试、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的过程。

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相似,但侧重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

1、人工直观试探法通过原地或道路试验,靠观察或采用简单工具来判断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和故障的方法。

2、仪表检测法采用专用仪器,特别是采用微机智能技术,对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判断等。

【巩固新课】强调本节主要内容:发动机维护和修理的内容、方法、工艺和要求;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性能检测。

【布置作业】1、预习§1-1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2、书面作业:教材P16面2、3、4、5。

§1-1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组织教学】采用各种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复习提问】1、发动机维护作业的内容有哪些?2、发动机维护作业可分为哪些类别?3、发动机零件的拆卸原则是什么?4、什么是修理尺寸法和镶套修复法?【新课引入】大家知道,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的工作情况直接影响着汽车整车的性能。

那么,发动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和发动机工作有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讲解新课】一、发动机的类型现代汽车发动机以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为最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革新,其技术已相当完善,被汽车界广泛采用。

内燃机:热力发动机机的一种,其特点是燃料燃烧产生热能的过程在发动机机内部完成。

蒸气机:燃料在发动机外部燃烧,通过加热水而产生水蒸气,最终通过水蒸气来推动发动机运转。

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直线运动,选用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转子式发动机:相当于活塞的三角形转子在蚕茧形壳体内做偏心回转运动,直接将可燃混合气的燃烧膨胀力转化为发动机的输出转矩。

往复活塞式内燃发动机根据不同的特征,又可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1、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的往复次数不同分四冲程发动机: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

二冲程发动机:活塞上下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

2、按冷却方式不同分水冷发动机:利用水或冷却液(水和乙二醇的混合物)把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的发动机。

风冷发动机:通过加大散热面积,直接把热量散发到大气中的发动机。

3、按气缸数不同分单缸发动机:只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

多缸发动机:有两个及其以上气缸的发动机。

4、按气缸排列方式分直列发动机:所有气缸排成一排的发动机。

V形发动机:所有气缸排成两排,并成一定的夹角,最终形成V 字状的发动机。

对置式发动机:所有气缸排成两排,对置放在同一平面的发动机。

5、按使用燃料不同分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的发动机。

柴油机: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

6、按进气是否增压分增压式发动机:利用一定的增压装置提高进入气缸内气体压力的发动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