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贫攻坚心得体会

扶贫攻坚心得体会

扶贫攻坚心得体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以下是关于扶贫攻坚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扶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一)贫困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长期以来,我党在团结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千方百计造福贫困群众,注重培育造血功能,广大贫困群众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安于现状,不破罐破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挑起了农村党建的大梁。

今年7月,xx县共从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63名干部奔赴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为1年。

半年来,第一书记们肩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践行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身居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村情想法子,发展产业出点子,依靠单位铺路子,办成实事收面子,打破一潭死水,激活一江春水,赢得群众口碑。

大学生村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

他们拥有专业技术知识,懂电脑,会经营,有干劲,向老同志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弥补了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空白,缓解了村级后备干部短缺困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综治信访等农村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给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省州县等蹲点单位有资金、有项目、有能力从外部拯救孤立无援的贫困村,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一村一品,xx 的伍家台,xx的板寮、清水塘,都是如此。

扶贫攻坚心得体会(范文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三个一”的战略部署,即:一个“加大”:“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一个”推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一个“减少”:“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同时,提出了多项综合性治贫的重大政策举措。

这对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描绘了新的蓝图,提出了新的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05元增至3985元;根据原国家扶贫标准,20xxx年至20xx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8645万人下降到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0%下降到2.80%;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10年特别是十七大以来的几年,xx不仅经济发展快速,已经成为西部省区经济的一个高点,而且由于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改善民生的着力重点,高度重视和加强综合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七大以来的5年,全省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00多亿元,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2460元增长到2011年的5072元;根据原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从643万人减少到24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50%下降到3.87%。

10年扶贫开发的光辉成就,不仅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而且也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的正确和效宏。

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较为突出,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距离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也还有较大差距;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扶贫开发方式。

如果经济发展不科学,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如果扶贫力度不加大,扶贫方式不转变,扶贫攻坚就会停滞不前,社会就会不和谐,进而就会影响或制约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事实上,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科学发展,要如此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缓解和消除贫困放在基础的突出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对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且也提出了多项综合性治贫的政策举措,更创新发展了扶贫开发理论、丰富了扶贫开发内涵。

因此,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十八大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贫困地区和扶贫系统的政治任务、中心工作。

一、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对扶贫开发的新要求党十八大报告是一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的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报告对扶贫开发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直接的论断中,另方面体现在整个报告的相关论述中。

准确理解、把握后一个方面尤为为重要。

从直接的论断来看,就是开头提到的“三个一”。

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早在十七大,就提出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可以说,党十八大与十七大相比,是一个全新的提法。

首先是取消了“发展”二字,扶持的范围和方面更宽广了。

可以这样理解,过去重在经济发展的扶持上,而现在是全方位的覆盖、整体性的扶持。

其次是新增加了“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其中“对口支援”与多年来实施的东西对口“扶贫协作”也不可同日而语。

“扶贫协作”虽然是扶贫但协作的内在规定性还是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对口支援即是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属于援助的性质,如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

再其次是其他形式,如多年来采取的财政扶贫、行业扶贫、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外资扶贫等。

总之,党的十八大的这一论断,既体现了扶贫开发理论的丰富发展,又体现了“四区”扶贫开发、区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临,也体现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事。

另方面:“推进”扶贫开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这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要求,而是集中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扶贫开发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进而推进扶贫开发的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扶贫开发虽然提得比较早,但是这次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重要的有三点,一点是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并重,这是第一次提出,意义重大。

两者要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二点是“深入推进”,这是程度问题,就是要向纵深拓展;三点是生产生活条件要“全面改善”,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打亮点”、“造风景”。

这是基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高要求、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一是坚持城乡一体化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是贫困地区必须长期坚持的。

因此,从规划起就要城乡一体,统筹考虑,特别要给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作化结合起来思考。

二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这几年,中央和地方各级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强化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户能力、加大公共服务、全面社会保障、加强生态保护等。

四是把易地移民搬迁与之相结合。

五是实施多村连片扶贫开发。

再方面:“减少”扶贫对象。

扶贫对象,又叫贫困人口,也称贫困居民。

扶贫对象的增减,目前主要与农民纯收入相关联。

对大幅减少扶贫对象,可能产生两种模糊认识,一种是“快速论”。

比如xx按2300元扶贫标准,20xxx年末有农村扶贫对象912万人,比上年减少444万人。

20xx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20xx年增长目标为13.50%以上,力争增长突破15%以上,从目前情况看,可望保持去年增长水平,那么,2012年末扶贫对象也可能减少400万人左右。

照此下去,在“十二五”期间,即可减完。

这就自然会产生“扶贫还扶什么”的问题。

另一种是“难度论”。

按照现行2300元的扶贫标准,20xx年全国农村扶贫对象为1.22亿人,比上年减少600万人。

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058元;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xx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预测,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有望接近10%。

据此推测,今年减少扶贫对象规模可能小于或等于上年。

若这样,今年末的扶贫对象约为1.16亿人。

假如到2020年,扶贫对象减为零的话,今后平均每年要减1450万人,难度是有的。

假设“大幅减少”的“幅”在六至八成的话,每年也约要减少870万人至1160万人。

上个10年平均每年减少673.40万人,简单类比来看,难度应当是有的。

但是,必须看到,一定时空内扶贫对象的增减,最主要因素取决于扶贫标准、扶贫方式和国家总体经济走势。

上个1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89404亿元上升到39798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253元上升到5919元,分别增长3.45倍与1.63倍,同期扶贫标准由865元调整到1274元,仅上升0.47倍。

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不仅确立了重大理论观点,而且也确立了重大方针政策、作出了重大工作部署,这对扶贫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条件,特别是其中的“两个倍增”和“缩差”目标以及新“四化”等重大政策措施的预期作用,即便考虑到在这期间扶贫标准的必然提高,“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也应当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二、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目标分为中长期,中期目标是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长期目标就是2050年前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