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高中二年级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期望,让我们一起学法用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共青团洋县县委 洋县少工委 洋县教育体育局 2017年4月
一、案例分析题(80分,请依据给定案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
1、哥们义气害了他(18分)
小王与小顾是同校同学,小王读八年级,小顾读七年级。
一天二人发生口角,小王顺手打了小顾一下,不当一回事就扬长而去。
不想小顾人小气盛,当晚就约了几个小哥们找到小王家,要给小王给一点颜色看看,由于小王不在家,就在外面砸门吵闹一阵。
小王回家知道后,第二天连续三次找小魏帮助,小魏自认为是小兄弟们的带头大哥,欺侮小兄弟就是给他小魏难看,所以一口答应,当即叫了一个朋友,准备了一把长砍刀,到校门口等候,当小顾放学刚走到校门,上去对准小顾就是一刀。
小顾经抢救虽脱离危险,但颅骨骨折,构成九级伤残。
小魏家境贫困,母亲体弱,小魏犯罪后其母举债请律师,到处奔走,劳累、忧
郁成疾,在得知小魏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后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其父说:“这不争气的儿子一刀下去,活活追去了他母亲的命,弄得我家破人亡”。
小王是独生子,家里不仅要承担请律师、经济赔偿等难以承受的负担,而且案发前正值小王初中毕业面临中考,在他进监狱的时候,职高的录取通知书也寄到了家中,他的犯罪断送了自己的学业、前途,也毁掉了家庭的幸福。
小顾也是独生子,受害致残,今后一辈子怎么办,父母整日以泪洗脸。
小魏的一刀不止毁了小顾一人,而是一刀毁了三个家。
(1)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就动手动脚,对不对?(3分)小王顺手打人,认为丢了面子之后,又找小魏帮忙报复,你认为小王当初有没有意识到会出现这么严重后果?(3分)
(2)小顾人小气盛,为琐碎小事到小王家闹事,最终被砍致残,这是他当初想要的结果么?(3分)
(3)小魏自认为是“带头大哥”,应该为“小弟”出头,以致持刀故意伤人被判刑。
以后遇到类似事件,你会去当这个“带头大哥”么?(3分)你会因为受了一点点委屈去找人帮忙出头打架么?(3分)在这件事情中,你认为小王、小顾、小魏3个同学,谁做的是正确的?(3分)
2、为了上网去打劫(13分)
14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
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
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竟然也从来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学生,女生家长给的2020元报培训班的费用被小兴抢走,结果小兴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抓捕,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最终学业中断、入狱服刑。
(1)偷盗他人2020元和抢劫他人2020元,同样是2020块钱,法院在判决时,哪个行为会判的更重一些?(3分)
(2)学校、家长平时教导我们,不要沉迷于网络,但是好多同学不听,认为那都不是事,认为自己都很理智,不过就是玩玩,怎么会沉迷其中,而通过小兴的这个事例,你有什么启发?(5分)
(3)有些学生没按时到校上学、时不时的逃课,班主任老师会及时通知家长,有时还让学生把家长请到学校,对此,有些同学非常反感,认为是班主任告了自己的黑状,但是,通过小兴的事例,你觉得你所在的班级班主任让通知家长到校这种做法对么?(3分)如果班主任长期不管不问,你所在的班级会不会也出现小兴这种事例?(
3分)
3、好学生由好到坏(11分)
15岁的八年级学生庄海在七年级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八年级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是对自己父母的侮辱,竟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他一顿。
原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样,没想到却引起这个学生邀约一帮人来报复。
为了不甘示弱,又发生了对报复者的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带的一把刀捅上去,造成一死一伤,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在监狱里,庄海面对铁窗、铁门,回顾这不该发生事,无限悔恨。
(1)有些学校以学习成绩好坏、平时一贯表现为依据,对学生贴上“好学生”或者“坏学生”的标签,认为违法犯罪往往只会发生在“坏学生”的身上,“好学生”是什么都好、样样都好,但是,通过庄海的事例,你认为所谓的“好学生”会不会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3分)
(2)诸多事例证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纠纷,动手动脚、提刀弄棒往往是发生恶性犯罪事件的前兆。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不对?(3分)为什么?(5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4、同学之间应相互尊重(18分)
15岁的女学生孙平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姑娘,因从小不慎落下了残疾后,除了自卑以外,她特别忌讳别人拿她的残疾取乐。
读八年级时,同班的男生杨立还偏爱开玩笑,不是逗这个同学几句,就是给那个同学起个外号。
他不仅经常拿孙平的残疾取乐,还给孙平起了一个外号,孙平非常气恼。
一天中午放学后,孙平背着书包准备回家,刚出校门,突然被一群小学生团团围住。
他们拍着手,跳着脚,有节奏的喊着杨立给孙平起的外号。
受到侮辱的孙平气得直掉眼泪。
她知道又是杨立搞的鬼。
从此,孙平对杨立怀恨在心,开始伺机寻找报复杨立的机会。
这天中午,孙平约杨立到村里的小树林里玩,杨立爽快地答应了。
他们一起来到小树林的深处,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孙平,脸突然往下一沉指着杨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到这里来吗?”杨立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早有准备的孙平抱住。
随后,孙平突然又从腰间抽出一把水果刀,朝杨立腹部狠狠刺去。
杨立在惨叫中跪倒在地,鲜血不断从伤口涌出,杨立用颤抖的声音指着孙平问:“你为什么要杀我,……你竟敢杀人,你要杀死我……”孙平咬牙切齿的说:“我今天就是要来教训你的,让你再给我起外号……”。
说着更用力的朝杨立的身上刺下去。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杨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结束了他短短的一生。
孙平拿一把铁锹,挖了一个坑,一边挖还一边说:“让你给我起外号,让你给我起外号!……”坑挖好了,孙平抬脚狠狠将杨立踢进坑里。
将杨立掩埋后,孙平拍拍身上的土,骑着自行车子回家了。
最终,16岁的少女孙平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9年。
(1)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你觉得法院之所以判处15岁的孙平19年徒刑,主要依据是什么?(3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这次测试之前,你知道年满14周岁就要负刑事责任这个规定么?(3分)你认为所谓“负刑事责任”的意思是指坐牢么?(3分)
(2)杨立的一句玩笑话,导致自己没了命;孙平的自卑、冲动、歇斯底里,致使自己坐牢19年。
你认为,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对人礼貌尊重友好相处,这两个方面哪个最重要?(3分)为什么?(6分)
5、敲诈勒索终被抓(20分)
16岁的小朱与15岁的小李是九年级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
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
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
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
经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
多次勒索钱财之后,公安机关接到家长报警后,到学校将小朱、小李二人带走,并根据《治安管理条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给予拘留15天、劳教两个月等处理。
之后,小朱接受教训,再未出现过类似现象,但是,小李却屡教不改,仍然隔三差五向低年级同学勒索钱财,总认为少则几块钱,多则几十块钱,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直至有一天看到有个七年级同学拿个一个苹果手机,在放学后跟踪尾随至偏僻处,要求将苹果手机送给他,小同学迫于他是高年级学生,担心挨打,只得把手机交给小李,两周之后,家长报警,公安机关再次将小李带走,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认为小李屡教不改,历次敲诈勒索财物合计金额较大,构成违法犯罪,最终判处小李有期徒刑4年6个月。
(1)有些学生认为,问同学要了5块钱、10块钱的,一没动手打,二没动手抢,而且数额还这么小,这不是违法行为,这种想法对么?(3分)
(2)在你现在所就读的学校,你遇到过敲诈勒索么?(3分)今后,再有谁叫你一起去敲诈勒索其他同学,你会去么?(3分)为什么?(3分)
(3)在这个案例中,小朱吸取教训、知错能改,而小李屡教不改、再次被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人说,作为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怕犯错,就怕一错再错。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3分)为什么?(5分)
二、问答题(20分,请根据你的认识,如实作答)
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5分)你现在所就读的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么?(5分)就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