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朱元璋就是( )。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1662年( )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名族国家的疆域版图7.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行业:纺织业部门;典型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进步思潮代表人物:黄宗羲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9.京剧以四大徽班、湖北的汉调两个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剧种( )10.12. 四大古典名著13.皇权膨胀的体现明朝:①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③增设内阁制度;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⑤设立“廷杖”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14. 近代前夜的危机表现在:①自给自足的( )经济仍是主体,清朝统治者仍然采取“重农抑商”政策;②实行( )的外交政策,到乾隆年间,只有( )一处作为通商口岸;③其他社会危机:A: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败奢靡,贪污之风渗透到军队,武装力量大大削弱; C:清朝中期发生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社会危机没得到及时解决,动乱还在继续。

15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手工工场1.背景: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对手工业产品产品需求增加,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手工工场出现。

2.出现的时间及地点:14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为代表)3.特点:雇佣劳动;分工协作4.影响:①佛罗伦萨变得富裕,商业、金融业②商人、银行家和工场主的影响日益扩大二.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对货币尤其是金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本原因)②( )对东方国家富裕情况的描写,激起人们对东方国家的向往(主观原因)③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传统商路,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国家的新航路(客观原因)④教会传播天主教的动机2.条件:①适合远航的大船、丰富的航海知识和优秀的船员②指南针传入欧洲③地圆学说被人们接受④王室的支持⑤航海家的探险精神3.主要人物:( ),发现美洲大陆;( ),到达好望角;(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积极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消极影响:殖民扩张、掠夺财富、贩卖奴隶、灭绝种族。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地点、流行思潮、含义背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时间与地点: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工商业发达城市流行思潮: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含义:借助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宣传( )主义2.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代表作( )、( )△( ):意大利;艺术三杰之一,代表作《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悲剧《哈莫雷特》、《奥赛罗》3.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意义:是一次( )运动,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二.科学革命1.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被誉为“( )”2.( )支持“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以火刑而死3.(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①发现自由落体定律②通过天文观察证实新天文学说的正确性,被誉为“发现了新宇宙”4.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提出( )定律和( )定律等力学理论。

三.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代表)1.背景:科学的发展,思想家们的理性思考2.含义: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扬自由、平等。

3.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伏尔泰: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巨匠。

宣扬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权利,倡导君主立宪△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提出“( )”思想,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属于不同机构,彼此制约。

(美国的1787年宪法及1789年联邦政府体现了这一思想)△卢梭:提出“( )”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是由契约构成4.启蒙运动的意义:撼动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 )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议员要求限制王权△内战:①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②议会军队在( )的领导下,最终取得胜利△初期成果:1649年,处死( ),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最终导致专制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颁布:1689年,国王权利受议会的限制,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这种制度为( )(现代的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泰国等均采用这一制度)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美国独立战争1.原因: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与英国殖民统治政策之间的矛盾(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一共13个殖民地)2. 导火线:( )事件(1773年)3.过程:①1775年4月( )战役,独立战争第一枪②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③1776.7.4《》发表(杰斐逊起草),宣告美国的诞生。

④1777.10 ( )战役(转折点)⑤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4.美国1787年宪法:①规定美国是( )国家,政府的权力源自于人民②联邦政府由立法(议会)、行政(总统)、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组成③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④1789年宪法生效,首届联邦政府成立,( )任总统。

5.性质与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战争,美国获得独立,为资本主义在北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

三.法国大革命1.背景:法国君主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国王路易十四与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2.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为解决财政危机)3.过程: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议会颁布《》,制定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②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1792年8月,打败外国联军,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处死( )。

③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1793年,( )为代表的雅各宾派掌权,采取措施打退反法同盟,平息国内叛乱;将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限制生活必需品价格,严惩反革命分子,动员国内力量。

法国革命达到( )。

4.意义: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

这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展示了法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拿破仑帝国:1.建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共和制改为帝制。

2.巩固:①制定和颁布了《》,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连续打败反法封建势力,在征服地区采用《拿破仑法典》,废除封建制度。

3.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4.灭亡: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1814年,反法联军进攻巴黎,拿破仑被赶下台。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一、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1个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4个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1、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出现)(1)世界市场的拓展,扩大了商品生产的需要(市场)――市场条件(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发展的障碍――前提条件(制度保障)(3)通过海外掠夺,积累起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资本和原料――资本、原料条件(4)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条件二、工业革命进程:1、工业革命概况:(1)开始行业:棉纺织业;(2)开始时间: ( );(3)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 )的发明。

(珍妮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4)完成时间:19世纪40年代(上半期);(5)完成标志: ( )生产基本上取代工场手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