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想象》单元教学课评课稿
统编教材小学段主编陈先云指出:想要用好统编教材,就要从整体着眼,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层次性和发展性,从而增强整体教学观,在教学中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和以往教材相比,明确的双线组元编排使单元整体感更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成为用好统编教材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区践行的“三课”中的“单元导读课”的研究意义深远,很有价值。
单元课:是领悟式学习,以一堂课或者多堂课完成集体首学任务,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为“学时课”深入探究奠定基础。
指向于“落实三性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果把我区的单元课比作一棵知识树,那这棵树上所伸长的枝丫就应该是单元内容结构、单元内容的关联和统整、单元知识的训练要点,单元方法的初步渗透、单元学习的自主规划。
指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方法体系、问题体系、行动体系,让学生更好地做好学时课的准备,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创造性学习。
单元课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也就是定点,定标与定向问题。
低段的单元课定为:激发学习兴趣,感知单元内容,找准学生起点,关注单元重点,渗透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规划。
低段单元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大体为:导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览——浏览单元,感知内容;导读、导法——关注特点,学法渗透;导行——小结收获,多元实践
今天x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第七单元单元导读课《想象》就较好地体现了导趣、导览、导读、导法、导行,下面结合课例进行具体的交流。
一、导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开课伊始,x老师就出示一个椭圆,告诉孩子们它会变,让孩子们联系生活想象他会变成什么?通过魔法椭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来带入本单元主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想象之美。
二、导览——浏览单元,感知想象
在教学中,x老师引导学生看一看目录、说一说内容,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方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单元的内容。
还巧妙地开展语言训练、观察训练以及方法的渗透:孩子们习得“先看目录,再翻书”的方法快速了解单元内容。
三、导读、导法——关注特点学法渗透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单元课与学时课一样要突出语文味,课堂中要
通过听、说、读、写、议、辩、演等综合实践活动阅读和理解教材,激发和延伸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x老师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阅读方式的渗透,先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自由读后问:刚才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读喜欢的课文?是想大声读还是小声读?然后引出本单元的金钥匙:默读,在这节课上学生初步了解默读的方法。
x老师也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在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后,追问:谁来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让学生“说”的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结合单元主题“想象”,x老师又继续追问:这三篇课文,你最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于是孩子们发现了雾的淘气、有趣、可爱,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得出“读文字想象”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古诗二首》的插图,加上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得出“看插图想”的学习方法;通过配乐朗读《敕勒歌》引导联想草原美景,得出“联想”的学习方法。
最后对想象进行了梳理,让孩子们对单元主题有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不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在心中初步对想象有了美好的认知。
四、导行——小结收获,放飞想象。
低段的语文单元课,由于学生的年龄小,教师在课堂结束时都有目的地梳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方法,形成能力,有的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陈老师笔底春风,总结梳理本单元内容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对栩栩如生的想象的翅膀送给孩子们。
x老师说:“课外有很多通过想象编出来的有趣故事,这些奇妙的想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那么就让我们期待后面的学时课,走进“想象”单元深入体会想象的美好吧。
”这让单元导读课的导趣导行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让雪孩子的勇敢善良,雾娃娃的淘气、有趣、可爱融进孩子们的心里。
五、三性教育落到实处
x老师在这堂单元导读课上通过大声朗读、小声快速读、默读、想象读、配乐读、有节奏读、齐读、抽读、自由读、男女读、抓关键词读等多种方式读,让学生体会想象之美,体现了咱们语文的学科性。
文中雪孩子善良勇敢的品质正是教育性的渗透,开课伊始的魔法椭圆游戏正是陈老师对孩子们创造性的培养,体现了创新性。
当然,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x老师上课很有激情,语言精练,但面对低段儿童时,我们语言和动作还可以更贴近他们一些。
抛砖引玉,期待大家能给我们更好的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