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尘工试题一、填空题1、矿井粉尘是煤矿在( 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细微状(固定微粒 )的总称。
2、从粉尘存在的状态讲,把沉积在井巷四壁或物体表面的粉尘称为(落尘),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称为(浮尘)。
3、从粉尘的危害角度来讲,煤尘粒径大于1mm的一般不能参与(爆炸),所以将粒径在1mm以下的煤粒叫做(煤尘)。
4、分散度是指各种粒度的尘粒在(粉尘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5、呼吸性粉尘能通过人体上呼吸道而进入(肺泡区),是导致(尘肺病)的病因,对人体健康威胁甚大。
6、按粉尘的粒径组成范围可划分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
7、尘肺是长期吸入(细微)粉尘引起的、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病变。
8、矿井的主要尘源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煤岩装运、(转载点),其他工作场所也产生大量粉尘。
9、采煤工作面的主要产尘工序有(采煤机落煤)、(装煤)、液压支架移架、运输转载、运输机落煤、人工攉煤、放炮及放煤口放煤等。
10、采煤工作面的各种产尘工序的产生机理一般可分为( 摩擦 )和(抛落 )两种机制。
11、采煤工作面的各种产尘机理中,摩擦产生的(大颗粒)粉尘较多,抛落产生的(呼吸性粉尘)较多。
12、采煤机截煤产尘相对于其他工序来说,(摩擦)为主要产尘机制,产生的(呼吸性粉尘)较多。
13、掘进工作面产尘工序主要有机械破(岩)煤、(装岩)、(放炮)、煤矸运输转载及锚喷等。
14、掘进工作面各工序所产生的粉尘含( 游离二氧化硅 )成分比较多,对人体危害大,操作人员有必要进行( 个体防护 )作为其他粉尘控制措施的补充。
15、煤尘爆炸是空气中(煤尘)与(氧气)急剧氧化的化学反应过程。
16、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够发生煤尘爆炸的(最低)和(最高)煤尘浓度称为煤尘的爆炸下限和上限浓度。
17、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 爆炸性 );煤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存在能引燃煤尘爆炸的( 高温热源 )。
18、防尘管理制度包括(防尘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和(防尘资料)管理制度。
19、水炮泥能够(降低)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缩短通风时间,并能防止爆破(引燃瓦斯)。
20、矿井应定期清扫落尘,以防止沉落的煤尘参与(爆炸)和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21、个体防护防尘用具主要有( 防尘口罩)、防尘风罩、(防止帽)、防尘呼吸器等。
22、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2)次,地面及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
23、粉尘测定项目中包括( 粉尘浓度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粉尘分散度 )。
24、使用粉尘采样器测尘时,要注意使流量计处于( 垂直 )位置,否则会影响( 准确度 )。
25、在轨道的巷道内测尘时,( 严禁 )站在轨道内工作,( 确认 )无车辆运行时方可工作。
26、粉尘成分中游离二氧化硅是(尘肺病 )的主要致病因素,粉尘(分散度 )是研究粉尘性质与危害的一个重要参数。
27、目前我国煤矿主要采取以(水风)为主的综合防尘技术,包括作业时采用各种(减降尘)技术措施、通风排尘以及个体防护等方面。
28、机采工作面的主要产尘工序是(采煤机割煤)、回柱放顶或(移架)、放顶煤等。
29、煤层注水系统有(静压)注水系统和(动压)注水系统两种。
30、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煤尘总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6)mg/m3,呼吸性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3.5)mg/m3。
31、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32、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 )系统,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 不得生产)。
33、井下所有煤仓和溜煤眼都应保持一定的(存煤),(不得)放空。
34、液压支架和放顶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须安装(喷雾装置),降柱、移架或放煤时(同步)喷雾。
35、矿井每年应制定(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6、测尘工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检查仪器、(准备滤膜)、现场采样、分析采样、填写数据报表、(整理仪表)、绘制粉尘浓度曲线图。
37、采样时首先调节好所需流量(一般15~30升/分钟),并检查保证(无漏气),然后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
38、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矽尘总粉尘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1.5)mg/m3,呼吸性粉尘含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0.5)mg/m3。
39、测尘工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40、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
二、单项选择题1、粉尘的分散度( C ),危害性越大,也越难捕获。
A、越大B、越小C、越高D、越低2、粒度小于(C)µm 的粉尘能达到和沉积于肺泡中,也就是被称为呼吸性粉尘,它是引起尘肺的主要粒度。
A、3B、4C、5D、63、按产尘来源分析,在现有防尘技术条件下,掘进工作面浮尘产生量比例关系大致是( B )%。
A、45%-80%B、20%-38%C、10%-15%D、5%-10%4、煤尘爆炸威力最强的浓度范围为( B )mg/m3。
A、200mg/m3~300mg/m3B、300mg/m3~400mg/m3C、500mg/m3~600mg/m3D、600mg/m3~700mg/m35、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C)m设置支管和阀门。
A、20B、40C、50D、1006、决定通风除尘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B )。
A、风量B、风速C、风压D、以上都不是含量<10%,呼吸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D) mg/m3。
7、粉尘中游离SiO2A、1.5B、1.8C、3D、3.58、粉尘中游离SiO含量10%~50%,呼吸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D)mg/m3。
2A、0.2B、0.3C、0.5D、19、粉尘中游离SiO含量50%~80%,总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D)mg/m3。
2A、1.2B、1.3C、1.4D、2含量≥80%,呼吸性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 B ) mg/m3。
10、粉尘中游离SiO2A、0.2B、0.3C、0.4D、0.5含量≥80%,总粉尘最高允许浓度是(D)mg/m3。
11、粉尘中游离SiO2A、1.2B、1.3C、1.5D、212、当粉尘中含二氧化硅大于10%,总粉尘最大允许浓度为(D)mg/m3。
A、0.2B、0.3C、0.4D、213、当粉尘中含二氧化硅小于10%,总粉尘最大允许浓度为(D)mg/m3。
A、5B、7C、8D、10含量小于10%时,按(A)计算。
14、当岩尘中的游离SiO2A、煤尘B、岩尘C、粉尘D、以上都不是15、在(A)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较多采用焦磷酸质量法和红外分光光度计法。
A、煤尘B、岩尘C、粉尘D、以上都不是16、放炮前后冲刷岩帮,一般对距掘进工作面( C )m范围内的巷道周边用水冲刷积尘。
A、10B、20C、30D、4017、一般在距迎头(D)m左右处安设1~2处净化水幕,在打眼、放炮、喷浆时打开净化风流。
A、20B、30C、40D、5018、矿井应每周至少检查(A)次煤尘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或岩粉量及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A、1B、3C、4D、519、粉尘中游离SiO含量每6个月测定(A)次。
2A、1B、3C、4D、520、在转载点采样时,应在其回风侧距转载点(B)米处进行。
A、1B、3C、4D、5三、多项选择题1、按矿尘有无爆炸性,可划分为( A、B、C )。
A、有爆炸性煤尘B、无爆炸性煤尘C、惰性粉尘D、放射性粉尘E、次生粉尘2、粉尘存在于煤矿井下任何作业地点,对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工作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A、B、C、D、E )。
A、危害人体健康B、煤尘和硫化矿尘可以爆炸C、恶化工作环境D、加速机械的磨损E、降低工作场所的能见度3、煤矿尘肺因吸入粉尘成分的不同可分为(A、B、C)。
A、矽肺B、煤肺C、煤矽肺D、以上都不是4、煤矿作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能产尘的作业工序主要有以下(A、B、C、D、E)。
A、钻眼作业B、炸药爆破C、采煤机割煤、装煤和掘进机掘进D、采场支护、放顶E、巷道支护、特别是锚喷支护5、在井下能引然煤尘的高温热源有(A、B、C、D、E )。
A、放炮产生的火焰B、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C、架线电机车及电缆破坏时产生的电弧D、各机械强烈摩擦产生的火花E、瓦斯燃烧或爆炸6、煤层注水是采煤工作面最有效的防尘措施。
影响水在煤层中渗透的因素有(A、B、C、D、E)。
A、煤的裂隙和孔隙B、渗水方向C、上覆岩层压力D、支承压力E、煤质7、防尘技术措施有( A、B、C、D、E )。
A、煤层注水B、喷雾洒水C、湿式凿岩和钻眼D、冲洗岩帮和清扫落尘E、通风除尘8、粉尘测定时所需的仪器主要有(A、B、C、D、E)。
A、天平一台、B、粉尘采样器、C、滤膜、滤膜夹、D、空盒气压表、E、干湿温度计9、个体粉尘采样器的优点是( B、D、E )。
A、只能测总粉尘,不能测呼吸性粉尘B、既能测总粉尘,又能测呼吸性粉尘C、不能间断性测尘,只能连续性测尘D、既能间断性测尘,又能连续性测尘E、体积小、质量轻10、采煤工作面中,测尘点布置在司机工作地点的生产工艺是(A、B、C)。
A、采煤机司机操作采煤机液压支架司机移架C、刨煤机司机操作刨煤机D、以上都不是11、掘进工作面中,测尘点布置在距作业地点回风侧4m~5m处的生产工艺是(A、B、C)。
A、刷帮、B、挑顶、C、拉底。
D、以上都不是12、按粉尘粒径大小可分为(A、B、C)。
A、可见粉尘、B、显微粉尘、C、超显微粉尘。
D、以上都不是13、按粉尘存在状态可分为(A、B)。
A、悬浮粉尘、B、沉积粉尘、C、可融粉尘、D、以上都不是。
14、矿井中能点燃煤尘的常见火源是(A、B、C、D、E)。
A、明火、B、煤炭自燃、C、电气火花、D、静电火花、E、吸烟、15、煤尘爆炸的特征可概括为(A、B、C、D、E)。
A、产生高温高压、C、连续爆炸、D、煤尘爆炸感应期、E、挥发分减少或形成“粘焦”16、国内外常用的测定粉尘浓度方法主要有(A、B、C、D)A、滤膜法B、β射线法C、光点散射法D、石英晶体微天平法。
17、防治煤矿粉尘的措施可分为(A、B、C)A、防尘措施B、防爆措施C、隔爆措施D、除尘措施。
18、影响煤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A、煤尘的成分B、煤尘的浓度C、煤尘的粒度D、沼气和氧气E、引火方式和巷道中落尘分布情况。
19、个体防护防尘用具主要有(A、B、C、D)A、防尘口罩B、防尘风罩C、防止帽D、防尘呼吸器。
20、粉尘测定项目中包括(A、B、C)A、粉尘浓度B、游离二氧化硅含量、C、粉尘分散度D、总粉尘浓度。
四、判断题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越大,吸入并沉积到肺内的粉尘量也越多,致病程度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