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第二章红外光谱解读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第二章 红外光谱
学习要求:
1、了解红外光谱的一般原理 2、掌握官能团的吸收波数与结构的关系 3、掌握红外光谱解析的步骤、熟练运用红外光 谱解析有机分子结构
一 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二 红外光谱的重要吸收区段 三 红外光谱在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红外光谱基础知识
1.1 红外光谱
振动自由度=3 n- 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非线性分子: 振动自由度=3 n-6 线 性 分 子: 振动自由度=3 n-5
绝大多数化合物红外吸收峰数远小于理论计算振动自由度(原因:无偶极矩 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吸收简并;吸收落在仪器检测范围以外;仪器 分辨率低,谱峰重叠等。)如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
利用实验得到的键力常数和计算式,可以估算各种类型的 基频峰的波数
例如:HCl,k = 5.1N·cm-1
v
= 1303
5.1 (1 + 35.5)
1/2
=
2993
cm -1
1×35.5
C—C C=C C≡C C—H
k ~ 5 N·cm-1 = 1193 cm-1 k ~ 10 N·cm-1 = 1687 cm-1 k ~ 15 N·cm-1 = 2066 cm-1 k ~ 5 N·cm-1 = 3042 cm-1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吸收频率随键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键连原子的质量增 加而减少。化学键力常数:单键—4~8 双键—8~12 叁 键—12~18
K为 化学键的力常数, 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m 为双原子的折合质 量.
2、质量和力常数的影响
有机化合物中个别的化学键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双原子 分子,这样就可以利用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公式来理解化学
键的振动:
v
=
1 2πc
(K / u)1/2 = 1303
K (m1 + m2) 1 / 2 m1m2
K:力常数,m1 和 m2 分别为二个振动质点的质量数。
原子间沿着键的轴方向的伸长和缩短,叫做伸缩振动, 用表示。振动时键长有变化但键角没有变化:
非对称伸缩
对称伸缩
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离开键的轴面而上下左右的弯曲,叫做 弯曲振动,用 表示。弯曲振动时键长不变而键角发生变化:
平面摇摆
剪式振动
非平面摇摆
扭曲振动
(3) 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
吸收峰减少原因: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 收;吸收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吸收峰;有时频率接近, 仪器分辨不出,表现为一个吸收峰;有些吸收程度太弱, 仪器检测不出;有些吸收频率超出了仪器的检测范围。
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带是由于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 光,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的。
按量子力学的观点,当分子吸收红外光谱发生跃迁时, 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即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可能存在的能 级满足下式:
E 振 =( V+ 1/2 )h n
n :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V : 振动量子数。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同一个原子上有几个化学键, 因此必须考虑键与键之间振动的相互影响。
在C-C-H型化学键中,它们的伸缩振动频率差别较大, 彼此之间的影响较小,基本上是独立进行的。
研究对象:具有红外活性的化合物,即含有共价键、并在 振动过程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 用途:结构鉴定、定量分析和化学动力学研究等。
红外光谱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表示吸收带的 位置。以透射百分率(Transmittance %,符号T%)为纵 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吸收带为向下的谷。
红外光谱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自1940年商品红外光 谱仪问世以来,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1.2 分子化学键振动与能级
简偕振动
分子是由各种原子以化学键相互连接而生成。可以用 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强度的弹簧代表各种化 学键,它们以一定的次序互相连接,就成为分子的近似机 械模型。这样就可以根据力学定理来处理分子的振动。
1.2.1双原子分子振动 对于双原子分子,可认为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
1.2.2 多原子分子振动
(1) 分子振动的自由度 理论上讲,分子的每一种振动形式都会产生一个基频吸收
峰,即一个多原子分子产生的基频峰的数目等于分子所有的振 动形式的数目。
分子的基本振动理论峰数,可由振动自由度来计算,对 于由 n 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其自由度为3 n。
3n= 平动自由度 + 振动自由度 + 转动自由度 分子的平动自由度为3, 转动自由度为:非线性分子3,线性分子2
简单地说,当用一束波长连续变化的单色红外光线透射 某一物质时,该物质的分子对某些波长,若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百分吸收率为纵坐标, 这样记录下来的曲线图形,就是该物质的红外光谱。
光谱的产生: 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 -转光谱,称红外光谱。 所需能量:
(2)非偕振动
双原子分子并非理想的谐振子,计算出的基频吸收带只 是一个近似值,非谐振子的双原子分子的真实吸收峰比按谐 振子处理波数低。
用谐振子振动的规律近似描述分子振动:=0 → =1 产生的吸收谱带叫做基本谱带或基频峰,最强;=0 → =2,3产生的吸收谱带叫倍频峰,弱。
(2) 振动的基本类型
心,以非常小的振幅作周期性的振动即化学键的振动类似 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它们的机械振动模型是以力常 数为k的弹簧连接m1、m2的两个小球:
伸
缩
伸
根据胡克(Hooke)定律,两个原子的伸展振动视为一
种简谐振动,其波数可依下公式近似估计:
v=
1 λ
=
v c
=
1 2πc
(K / u)1/2
u
=
m1m2 m1 + m2
吸收峰增多原因:产生倍频峰( 0 2、 3) 和组频峰(各种振动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统称泛频; 振动偶合—相邻的两个基团相互振动偶合使峰数目增多; 费米共振—当倍频或组合频与某基频峰位相近时,由于相 互作用产生强吸收带或发生峰的分裂,这种倍频峰或组频 峰与基频峰之间的偶合称为费米共振。
(4)振动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