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图谱分析
C
(不对称)
2926 cm-1
伸缩振动
(摇摆振动)
750 cm-1
面内
变形振动
(扭绞振动)
1250 cm-1
面外
亚
甲
1 = 2853 cm-1
2 = 2926 cm-1
3 = 1468 cm-1
基 的
(s,对称伸缩振动) (as,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或剪式振动)
振
动
形
式
4 = 1305 cm-1 (,面外摇摆振动)
CH 弯曲振动 1340 cm-1
杂化效应对力常数有影响。键的强度 sp > sp2 > sp3
sp CH 3300 cm-1
sp2 =CH 3100 cm-1
sp3 CH 2900 cm-1
共轭效应对键能和键长有影响,因此对力常数 k 也有影响。
=
O C
C=C
O
C
+
CC
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在 1715 cm-1。当羰基与C=C产生共轭作用效应 时,其振动频率降至 1675 1680 cm-1。这是因为共轭效应使C=O键 的键长有所增加,双键性降低。
在多原子分子中,各种振动模式的红外活性和非活性是由分子结构 及其振动模式所具有的对称性质决定的,这种关系构成对称性选择定 则。如:
C非O活2 性为的对,称而线不性对分称子伸,缩它振的动对(称伸as缩23振50动cm(-1)s 是13红40外cm活-1)性是的红。外 * 具有中心对称的 反式 1, 2 – 二氯乙烯 的双键伸缩振动(1580 cm-1)
H CH
H
H CH
H
H CH
H
H CH
H
– 扭转振动 (400 cm-1 以下)
7.2.3 红外吸收强度
红外吸收强度决定于跃迁的几率,理论计算有:
跃迁几率 ab 2 E2
式中,Eo – 红外电磁波的电场矢量; ab – 跃迁偶极矩,它不同于永久偶极矩o,它反映振动时偶极矩变化 的大小。
= 1 时,跃迁几率最大,所以基频谱带比相应的倍频、合频谱带 的强度高。
CC 2150 cm-1
C=C 1650 cm-1
k
CC 1250 cm-1
CH CC CO CCl CBr CI 3000 cm-1 1200 cm-1 1100 cm-1 750 cm-1 600 cm-1 500 cm-1
弯曲振动要比伸缩振动的振动频率小,因为弯曲振动的力常数小。
CH 伸缩振动 3000 cm-1
f
E h
h 2
k
f
E h
2
倍频: (overtones)
o 2 6 倍频谱带一般较弱。
合频: (combination bands)
c 1 2 合频谱带比倍频更弱一些。
差频: (difference bands)
d 1 2 差频谱带比合频更弱。
合频与差频是不同振动模式能级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 k 2
1 k
(1)
2 c
式中, 是质量为 m1和 m2 两原子的折合质量(reduced mass),即
m1m2 m1 m2
式(1)表明,分子中键的振动频率是分子的固有性质,它只与成 键原子的质量(m或 )和键的力常数(k)有关。
力常数 K 是键的属性,与键的电子云分布有关,代表键发生振动 的难易程度。
非简谐振动能级可由下式表达:
E
h
(
1) 2
(
1)2 2
相邻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E h(1 2)
式中, 为非谐性常数,数值很小,一般情况下为正数。 非谐振子的跃迁选律不局限于 = 1,它可等于任何整数值
1, 2, 3.......
简谐振动
非简谐振动
基频: (fundamental absorptions):
第七章 红外光谱
7.1 红外谱图基本知识
7.1.1 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7.1.2 远红外、中红外和近红外
7.2 红外光谱原理
7.2.1 双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7.2.2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7.2.3 红外吸收强度
7.3 官能团的特征频率
7.3.1 官能团具有特征吸收频率 7.3.2 影响官能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7.3.3 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由上式可知,基频吸收谱带的强度取决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变化 的大小。只有极性的键在振动过程中才出现偶极矩的变化。这种振 动成为红外活性振动。键的极性越大,吸收谱带强度越高。如 OH、 C=O、NO2 等强极性基团都具有很强的红外吸收谱带。一些对称性很 高的分子,如炔烃 RCCR 两边的取代基相同,重键的伸缩振动没有 偶极矩的变化,不发生红外吸收,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影响谱带位移的因素很多,一部分来自分子内部结构影响,如与 特定基团相连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分子的几何形状和振动的偶合 等;另一部分则来自分子的外围环境包括镕基和物态变化等。
以上诸因素对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同一种 化学键的两种振动模式力的作用方向不同,所以引起伸缩振动向低 频位移的作用,必然导致同一键的弯曲振动变得困难,振动频率向 高频位移。反之亦然。
7.4 红外光谱解析
7.4.1 红外吸收波段 7.4.2 What to look for when examining IR spectra? 7.4.3 How to approach the analysis of a spectrum? 7.4.4 一些典型化合物的谱图范例 7.4.5 练习题
5 = 720 cm-1 (r,面内摇摆振动)
6 = 1305 cm-1 (t,扭绞振动)
分子的振动形式分为两大类:
– 伸缩振动 (streching vibration),以 表示,是沿着键的方向的 振动,只改变键长,对键角没有影响,它的吸收频率相对在 高波数区。
– 弯曲振动或变形振动 (bending vibration),以 表示,为垂直 于化学键方向的振动,只改变键角而不影响键长,它的吸收 频率相对在低波数区。
各种键的伸缩振动力常数 k
键 OH NH CH =CH CH
k (N/cm) 7.7 6.4 5.9 5.1 4.8
键 CC C=C CC CO C=O
k (N/cm) 4.5 9.6 15.6 5.4 12
由公式(1)得出两点结论: 键越强,力常数 k 越大,振动频率越高。 成键原子质量越大(越大),振动频率越低。
计算CO2、H2O 以及 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具体地分析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它包括多种形式。以 CH2 基团为 例,其各种振动如下图所示。
H H H
H
C
C
亚
C
H
甲 基 的 振 动
H
(对称)
2853 cm-1
(剪式振动)
1450 cm-1
(摇摆振动)
1250 cm-1
形 式
H C
H C
H H
H
H
7.1.2 远红外、中红外和近红外
红外波段的划分
波段名称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m) 0.75 – 2.5 2.5 – 15.4 15.4 - 830
波数 (cm-1) 13300 - 4000
4000 - 650 650 - 12
红外波段范围又可进一步分为近、中和远红外。中红外区是有机 化合物红外吸收的最重要范围,常见商品仪器波数范围为 4000 – 650 cm-1 。远红外区的吸收能够反映重原子化学键的伸缩振动及一些基 团的弯曲振动,一些商品仪器的测量范围可到 10 cm-1。近红外区的 吸收可用于 OH、 NH、 CH等官能团的定量分析,仪器检测范围 可到 12500 cm-1。
H2O 的振动形式: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H2O有3种振动形式,相应的呈现3个吸收谱带。
CO2 的振动形式:
CO2应有4种振动形式。但光谱中只可能出现3个吸收谱带,其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两种不同方向的变形振动,振动频率相同,它们的振动模式是等 效的,称为振动的简并。 CO2分子有二重简并,复杂分子可能存在多重简并。
这里主要以羰基为例来讨论影响谱带位移的因素。
1. 电子效应
羰基是极性基团,其氧原子有吸电子的倾向,即
+ -
O
。若结构
+-
上的变化使羰基往 O 的方向变,双键就朝单键的方向变,这就导
致振动频率下降,也就是红外吸收频率将下降。
➢ 诱导效应
O
O
O
O
C=O
OH
Cl
F
F
1715 cm-1 1760 cm-1 1780 cm-1 1942 cm-1
7.2.2 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吸收频率
双原子分子仅有一种振动方式,多原子分子则有多种振动方式。
对于 n 个原子组成的多原子分子,有 3n 个自由度。其中包括 3 个 平动自由度;非线性分子有 3 个转动自由度,线性分子则只有 2 个 转动自由度,因此非线性分子有 3n – 6 个振动自由度,线性分子有 3n – 5 个振动自由度。这些基本振动成为简正振动,每个简正振动都 具有一定的能量,可以在特定的频率发生吸收。
7.5 红外光谱仪介绍
7.1 红外谱图基本知识
7.1.1 电磁波波段的划分
红外线属于电磁波。通常电磁波可以用能量来描述,标志电磁
波能量的物理量有波长 ,频率 或波数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c Electromagnetic spectra
或 c c
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将引起物质不同运动状态的变化,促使一定能 态的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在连续的电磁波谱上出现吸收信号。
振动能级跃迁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