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虎门销烟一、导航台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虎门,你听说过吗?要是看过电影《鸦片战争》,你一定会知道,虎门这个地方,在中国的历史上还占了一席之地呢!曾经在虎门这里,发生过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件: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这篇课文就以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再现了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幕,并以简练的笔触,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再回过头去看看历史,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我们的感触应该是很深的。
读了课文,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
课文中还配了插图,你可以结合插图进行充分感受。
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把它分为3个部分。
第1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2至5自然段,具体写虎门销烟的经过,并且描述了销烟前后以及销烟时群情沸腾、人心大快的激动场面。
第6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这一段和首段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二、精品屋课文精彩片断欣赏精彩片断(一)点评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1)天气、环境描写。
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一大早从(2)今天的虎门寨与往日不同,显得"分外壮丽",它即将见证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3)"一大早"、"各地"、"赶",说明人们的心情特别迫切。
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4)"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挤"、"水泄不通",这些词写出前来观看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的人很多。
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5)官员穿上朝服,气氛庄严肃穆,暗示将有大事发生。
(6)猜猜看,为什么要邀请外国商人前来观看?【欣赏】这一段着力渲染了销烟场面的壮观景象。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一是写虎门寨及新搭礼台的壮丽,一是写前来观看的人很多。
写虎门寨及礼台的壮丽,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气氛的隆重和热烈,体会到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伟大;写前来观看的人多,说明销烟这一举动是老百姓们期盼已久的,更是大快人心的。
精彩片断(二)点评(1)与上文"一大早"相照应,衬托出人们观看销烟的迫切心情。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2)"健步登上"、"一声令下",把林则徐威风凛凛的样子写出来了。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随着林则徐(3)礼炮轰鸣,预示着销烟马上开始。
这个时候人们该会多么激动啊!你能想象出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只他们此刻的反应吗?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4) "先……再……然后"几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把销烟的具体过程写得很清楚。
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收缴来的(5)"撒下"、"抛入"、"倒下去"这几个动词用得很准确。
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6)形象地描绘出销烟池内的情形,"像开了锅一样"这个比喻句,以及"咕嘟咕去。
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嘟"这个象声词用得很形象,使那景象如在眼前。
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欣赏】这一段描写了销烟的具体过程:先撒下盐巴,再抛入鸦片,然后倒入生石灰,一步一步写得很有顺序。
从这里可以看出,林则徐事前已经对销烟做了非常周密的安排。
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销烟这一事件非同寻常,以及林则徐等人销烟禁烟的决心。
根据资料记载,这种销烟方法是林则徐到民间讨教后总结出来的,这表明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有坚定的决心,而且安排周密,措施得力。
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请你仔细读读。
精彩片断(三) 点评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1)你能想象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万分、欢呼雀跃的场面吗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此刻,老百姓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上空。
(2)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古老的虎门寨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历史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天!【欣赏】课文在写销烟过程的时候,不忘描述人们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虎门销烟是顺乎民心、合乎民意而且大快人心的,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样,使文章中心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三、金手指表达方法提示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事作文要写好,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
如果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对你所做那件事的过程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就很难说这是一篇成功的作文了。
怎么才能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呢?我们可以从《虎门销烟》这篇课文里找点诀窍。
这篇课文第3自然段介绍了销烟的具体过程,第一步、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又干什么,讲得清清楚楚,条理分明。
不过,文章的叙述非常巧妙,没有直接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而是用了"先……再……然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将几个步骤一步步地连了起来。
这样,事情的过程就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在写作时试着用用。
比方说,要写爷爷泡茶这个事情。
首先,要弄清楚爷爷泡茶的具体过程,也就是可以分成哪几个步骤。
你可以想想,爷爷泡茶,第一步是不是拿出茶杯,揭开杯盖;第二步呢,打开茶叶筒,倒进茶叶;第三步则是拎起水壶,注入开水,泡上茶。
想好了这些,接着,我们就要考虑用上合适的表示顺序的词,把这些步骤连起来。
可以这样写:爷爷先拿出茶杯,揭开杯盖,再打开茶叶筒,小心翼翼地往杯子里倒进少许茶叶,然后拎起茶几上的水壶,把壶口对准杯子,注入了大半杯开水,这样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就泡好了。
当然,除了"先"、"再"、"然后"这些词,表示顺序的词还有"接着"、"又"、"接下来"、"最后"等等,你可以结合文章叙述的需要,加以选择运用。
四、益智园创新与实践1、找一些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籍来读一读,了解虎门销烟这伟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与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如鸦片战争等;认识林则徐,并对他及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提示:"相关阅读"中提供了部分资料,你可以参考参考。
)附课后练习5提示:开始炒菜了。
妈妈先把锅放到火上,等锅烧热后,再把油倒进锅里。
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滋滋的声响。
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发出一股香味,再把菜倒进锅里,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着。
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再倒入酱油,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几下,然后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菜就炒好了。
五、万花筒相关资料1、鸦片(插图:鸦片)鸦片,又叫阿芙蓉,盛产于孟加拉登第,这种东西本来可做药品,自明代起纳税进口。
后来鸦片变成了一种可供吸食的毒品,一旦成瘾,痛苦万状,身心俱损。
鸦片是用罂粟的汁液提炼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们一旦吸上了瘾就很难戒掉。
天长日久,会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糜,如同废人。
毒品,是全球性的公害。
中国是深受毒品祸害的国家,毒品走私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2、林则徐(插图: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福建人。
1811年考取进士,历任江南道监察御使、江宁布政使、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1838年,上书道光皇帝,主张禁烟。
12月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0月,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
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3、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硝烟的壮举,震惊世界,在人类禁毒史上写下辉煌的第一章。
禁烟、销烟当时就受到了马克思的称赞。
《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位"国际禁烟日" 。
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反毒日"。
4、鸦片战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并没有取得彻底性的胜利。
英国侵略者在虎门销烟之后,紧锣密鼓地进行谋划,企图以侵略战争的手段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
1840年6月,英军舰队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戒备严密,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再北上直逼天津。
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香港岛。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
中英代表在南京议和。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的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派军舰到中国领海,为英国侵略者助威。
鸦片战争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又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
英国从中取得?quot;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