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
第二框《敬畏生命》
【课标依据】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自尊自强”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以“探问生命”为题,表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既然生命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要正确对待生命,不仅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能漠视他人的生命,要谨慎对待生命问题,处理生命关系。
使学生懂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要珍爱他人生命,推己及人。
【学情分析】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源于对于生命的敬畏。
在人的一生当中,生命都是值得思考的命题,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会面临很多新问题。
我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生命?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我的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
这些成长中的学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新问题,是人生成长赐予的礼物,是一个人从儿童阶段向成年人角色做准备的重要机遇。
“敬畏生命”,通过生命坚强与脆弱的对比,开启敬畏生命的主题,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性,以及对待他人生命甚至是大自然生物的生命的关爱。
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推己及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参与能力。
情境分析法:利用情境材料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体验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生命初体验
师:穿梭在匆匆的街头,有谁会守望你的健康?总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但却有谁会在乎你飞得累不累?在忙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健康,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呢只有一次,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所以,请关爱生命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从敬畏生命开始。
【设计意图】老师用读白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的关注,使学生初步有敬畏生命的体验。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生命至上
1、看视频,谈感受
多媒体播放樊丽君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多媒体显示:
◆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与一种敬畏的情怀。
【设计意图】基于对于樊丽君坚强人生的认识,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是崇高的,是神圣的。
是值得敬畏的。
不仅敬畏人类的生命,同时还应该敬畏动物的生命,生物的生命,敬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2、警言启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
多媒体显示:
(1)你如何回答陶行知的困惑?
(2)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全班交流,展示时言简意赅,引导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多媒体显示:
◆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设计意图】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警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道理,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第二部分:休戚与共
1、故事欣赏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那么你们知不知道生命的最高道德境界是什么呢?你们有没有听过“仁者爱人,推己及人”这句话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故事《辛格的故事》。
多媒体显示:
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
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却说:“如果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
”但辛格不愿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
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
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
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
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辛格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予了另一个人,自己却因此保存了生命。
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最后却丢了性命。
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多媒体显示: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救助他人也是救助自己。
◆生命至上,不能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要珍爱他人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主动去爱别人,去帮助别人,体恤别人。
◆把对生命的珍爱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设计意图】:该活动提供了关于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的例子。
说明推己及人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付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交互交往的过程。
要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之中。
2、案例分析
多媒体播放大连十五中车祸案例的视频。
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敬畏他人的生命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一个视频,一个看了让人心痛的视频,让人气愤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有一个升华,珍爱自己的生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
教师设计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
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带着浓浓的期盼,情感升华的同时使学生坚定信心,更为主动地敬畏生命。
【板书设计】
敬
畏
生
命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展开教学,精心搭建学生情感体验的平台,设计与学生贴近并感动的活动。
教学中以近期的大连十五中素材为资源制作的微视频也为本课增亮。
本课围绕“生命”,以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为线,层层深入,设计导入活动“教师读白”、主题活动“警言启示”、“故事欣赏”、“案例分析”四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达成共识,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