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畏生命_教案

敬畏生命_教案

敬畏生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二)能力目标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敬畏生命。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图片导入。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

请同学们看教材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

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

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自学提纲:(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过程: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

2.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1)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从同学们探讨的结果和汇报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

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前救人,有的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

1.呈现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2.学生分组,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指导、点拨。

3.师生共同归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问题: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点拨:1.通过回答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板块中的问题和“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

针对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通过教材中的“阅读感悟”板块和“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问题探究,使学生懂得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通过对教材“相关链接”板块中孟子的有关材料的阅读和探究,让我们知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知识整合:1.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因而,我们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所以,我们会对生命产生敬畏。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这是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不是他人的要求去做道德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生命的自由和美丽。

五、典型题目分析简要分析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分析】该题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警言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阅读、提取和分析的能力,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回归教材,认真思考,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因为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六、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来自()。

A.自己的兴趣、爱好B.内心的自愿选择C.法律D.国家、社会的需要2.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A.自身利益需求B.兴趣需要C.道德底线D.努力奋斗3.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从这一诗句中,你能体会到()。

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追求生命的美好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③既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④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简要分析题: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两个顽强的人。

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李青松。

地震发生后,刘青云被垮塌的房屋压在下面,左腿被一根5公分木条死死压着不能动弹。

于是他用牙齿不停地啃咬木条,最终将其咬断。

一墙之隔的李青松则被水泥块压在下面动弹不得。

于是他通过吞吃纸板的方法自救。

最后,在受困超过100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D(二)简要分析题:有时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七、课堂小结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所以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