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培养基的pH值越低,所需杀 灭微生物的温度越低。pH6.0-8.0时最难灭菌。
pH值对灭菌时间的影响
温度 (℃)
120 115 110 100
适用范围:对压缩空气制备无菌空气;酶溶液、啤酒 及其他不耐热化合物溶液除菌。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第一节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利用饱和蒸汽的高温杀死微生物的同时, 高温还可能造成培养基成分的损失。
培养基灭菌的要求: • 达到要求的无菌程度 • 尽量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组分的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生产设备及培养基的灭菌 • 例如:实验室内的高压蒸汽灭菌、发酵车间采用的
设备空消和培养基实消。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过滤介质除菌法
• 过滤介质除菌
– 采用适当的过滤介质对热敏性的液体或气体进行过 滤,去除微生物的方法。
– 液体:0.22μm或0.45μm滤膜 – 气体:纤维介质滤材捕捉极微小的悬浮微生物
制发生困难; – 杂菌可能会降解目的产物,使得生产过程失败; – 杂菌会污染最终产品; – 发酵时如污染噬菌体,可使生产菌发生溶菌现象,使生产失败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 为了保证培养过程的正常进行,在接种要培养的微生 物之前,需要进行灭菌与消毒。
灭菌对象:培养基;设备与管道;空气系统;流加料、消泡剂; 必要时还有对生产环境进行消毒,防止杂菌和噬菌体
• 工业上具体措施包括:
– 1)使用的培养基和设备须经灭菌; – 2)好氧培养中使用的空气应经除菌处理 – 3)设备应严密,发酵罐维持正压环境; – 4)培养过程中加入的物料应经过灭菌; – 5)使用无污染的种子。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 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 内外病原微生物,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例如巴氏消毒法(60℃,30min)。
破坏,是由两个基本类型的反应引起的: – 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用; – 对热不稳定的组分如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的分解
• 合理选择灭菌条件的关键:了解灭菌温度、时间对微生物
死亡和培养基成分破坏的关系。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最低)温度。 在致死温度下,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成为致死时间; 在致死温度以上,温度愈高,致死时间愈短。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在计算灭菌时间过程中需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一般只考虑芽孢细菌和细菌的芽孢数之和作为计
算依据; 二是灭菌程度,即残留菌数,一般采用Nt=0.001,即
1000次灭菌中有一次失败。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二、影响培养基灭菌的其它因素
除了灭菌温度和时间外,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还有:
1.培养基 pH值 :
灭菌(steriliza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物料、 空气容器等环境中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 孢和孢子。
关系:消毒不一定达到灭菌的要求,而灭菌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灭菌及无菌空• 化学药剂消毒:甲醛或新洁尔灭、高锰酸钾等
– 使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破坏细胞膜;
微生物
反应速度常数增加的倍数
K值为比死亡速率
灭菌及无菌空营气养的制成备分
反应速率常数
k是微生物耐热性的一种特征,它随微生物的种类和灭菌温度而异。
T相同,k值越小,则微生物越是耐热。
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灭菌温度下,k值不同,灭菌温度越低,k值越小, 温度越高,k值增大。
细菌芽孢名称
121℃某些细菌芽孢的k值
•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既达到灭菌目的又较好地保存营养成分,最好采用较 高的温度,较短时间进行灭菌,瞬时高温灭菌UHT。即可达到杀死培养 基中的全部微生物的目的,又可减少营养成分的破坏。
• 通常情况选择灭菌温度为121℃,当培养基中含热敏成分,则降低温度
微生物
营养成分
芽孢
VB2
118℃, 15min
99.99%
10%
120℃, 1. 5min
99.99%
5%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在确定了培养基灭菌的温度后,如何来计 算灭菌时间?
t 2.303logNo
k
Nt
t: 发酵培养基的灭菌时间
k: 比死亡速率,min -1,不同微生物在某一温度下的k值差异
N0: 开始灭菌时培养基物料中的活菌数,污染程度
Nt: 培养基经灭菌时间t后中的残留活菌数(灭菌程度一般为0.001, 即1000次有一次失败),灭菌程度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一、培养基的灭菌温度选择
用湿热灭菌方法对培养基灭菌时,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对微生物死亡和营养成分均有破坏作用,因而选择一种既 能达到灭菌要求又能减少营养成分被破坏的温度和受热时 间,是研究培养基灭菌质量的重要内容。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的破坏和菌体死亡都符合Arrhenius Equation方程:
发酵的一般流程
培养基配制
种子扩大培养 培养基灭菌
发酵设备
发酵生产
灭菌及下无菌游空气处的制理备
第五章 灭菌及无菌空气制备
• 发酵工程无菌技术:
– 纯培养发酵技术:发酵全过程只有生产菌,无杂菌
• 在发酵过程中夹杂其它杂菌造成的不良后果:
– 杂菌污染使基质或产物被杂菌消耗,造成生产能力下降; – 杂菌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改变了培养液的理化性质,使提取精
• 物理方法
– 辐射灭菌:紫外线、X射线,高能辐射与菌体核酸光化学反应 – 干热灭菌法:氧化作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和电解质浓缩中毒 – 湿热灭菌法(最常用):蒸汽热使蛋白质变性,大分子氢键收到
破坏;
– 过滤介质除菌√:微生物不能透过滤膜而除菌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湿热灭菌法
• 蒸汽具有强的热穿透力,灭菌易于彻底,效果最好,应用 饱和蒸汽进行灭菌最为普遍。
k值/min-1
枯草芽孢杆菌FS5230 硬脂嗜热芽孢杆菌FS1518 硬脂嗜热芽孢杆菌FS617 产气梭状芽孢杆菌PA3679
3.8~2.6 0.77 2.9 1.8
灭菌及无菌空气的制备
随温度的升高,灭菌反应速度常数增加的倍数大于营养成分破坏反 应速度常数增加的倍数。
• 达到相同灭菌效果时,温度T越高,K值越大(比死亡速率常数),所需 灭菌的时间t 越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