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知识学习材料
标准预防概念: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防护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3、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
除二级放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适用于病人的一般诊疗护理工作。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流程:洗手—手消毒—戴帽子—戴口罩—穿工作服。
2、加强防护:适用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接触感染性或传染性病人。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措施: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流程:穿隔离衣—戴外科口罩—戴护目镜—戴手套。
3、严密防护:适用于高传染性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特殊感染者。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措施: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戴双层手套,应使用面罩,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靴或鞋套。
流程:穿鞋套—戴双层手套—戴呼吸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4、特殊岗位防护:适用供应室污染区、口腔器械清洗人员、胃镜清洗人员。
防护对象:适用于污染器械清洗人员。
措施:在基本防护基础上根据操作的防护程度,按需选择。
如:长袖手套、
护目镜、防水套袖、防水围裙。
流程:戴手套—戴护目镜—戴防水套袖—防水围裙。
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
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