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础知识
膨胀性 热膨胀性低,导热性能差,多为较好的绝热材料(如 日常餐具等)。 化学稳定性 耐高温、耐火、不可燃烧,抗液体金属如酸类、碱类、 盐类等。 导电性 大多数是良好的绝缘体,同时也有部分半导体。 其他性能:不老化
光学性能
白度,陶瓷材料对白光的反射能力强。
透光度,不同的瓷器透光度不一样,基本上由完全透 光到完全阻光。
按用途不同: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盘、碟、 碗等。 艺术(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品、园林陶瓷、器 皿、 陈设品等。 工业陶瓷:指应用于各种工业的陶瓷制品。
白瓷餐具 工艺花瓶
工业元件
工业陶瓷又分以下四个方面:
建筑一卫生陶瓷: 如砖瓦,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 生洁具等;
化工(化学)陶瓷: 用于各种化学工业的耐酸容器、管 道,塔、泵、阀以及搪砌反应锅的耐酸砖、灰等;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 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 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 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 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 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景德镇的官窑 、福建省德化白瓷 、粉彩 、 珐琅彩 、宜兴紫砂 、织金 、黑瓷 、
电瓷: 用于电力工业高低压输电线路上的绝缘子。电机 用套管,支柱绝缘子、低压电器和照明用绝缘子,以及电 讯用绝缘子,无线电用绝缘子等;
特种陶瓷: 用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特种陶 瓷制品,有高铝氧质瓷、镁石质瓷、钛镁石质瓷、锆英石 质瓷、锂质瓷、以及磁性瓷、金属陶瓷等。
电瓷(绝缘子) 特种陶瓷(刀具)
中国现代陶艺
我国现代陶艺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从大众最 初所持有的对现代陶艺的蒙眬意识,到2000年中国美 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也风风雨雨走过了 20多个春秋。这期间的坎坷和艰辛,只有那些做陶人 才能独自领会。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 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 艺。“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 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 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 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枢府窑、元青花、釉红。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 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后以白瓷为主特别 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 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 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 红焰烧天”。 明青花、景德镇、青花釉瓷
光泽度,表现在瓷器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气孔率与吸水率
是陶瓷材料致密程度的表征。它以单位体积陶瓷材料 的气孔体积百分数表示。可分为总气孔率、显气孔率 和闭口气孔率。
陶瓷器坯体的吸水率是一个常用的基本量。通常 用它来作为区分陶器、忆器及瓷器约判据 。
陶瓷的发展史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 -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 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 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原料是地球 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
力学 加工
磨料加工
研磨加工,抛光加工,砂带加工,滚筒加工,珩磨加工,超声加工,喷丸加 工,粘弹性流动加工
塑性加工 金刚石塑性加工,金刚石塑性磨削
电加工
电火花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等离子束加工
复合加工
光刻加工, ELID磨削,超声波磨削,超声波研磨,超声波电火花加工
化学加工 光学加工
腐蚀加工,化学研磨加工 激光加工
釉里红 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 施釉后高温烧造出白底红花 始于元代景德镇。
斗彩
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陶瓷后,于轮 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底温度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 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故名.始于明成化年间。
开片
既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
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 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高瓷土
淘泥
即陶土,是指含有铁质 而带黄褐色、灰白色、 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 好可塑性的粘土。
摞泥
将淘好的瓷泥分割开 , 摞成柱状,便于储存 和 拉坯用。
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 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印坯
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 状。
修坯
捺水
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 土,为接下来的画坯 、上釉等工序做好准 备工作。
画坯
画坯有好多种,有写 意的、有贴好画纸勾 画的,无论怎样画坯 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 之笔。
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上好釉后则光滑又明亮。常用的上 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烧窑 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 温的烧炼。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陶瓷成型加工工艺
选土→淘泥→制坯→干燥→修坯→上色→焙烧 选土:选用粘度高的陶土,一般用高岭土。 淘泥:将土倒入水中,和均匀,从中淘出精细的泥土。 制坯:将选出来的泥土成型,作成陶瓷胎型。 干燥:将陶瓷胎放在架子上干燥,是阴干。 修坯:干燥后,再用工具修理平滑。 上色:在表面用画笔画上图案,瓷器和有的陶器会在画好 图案之后施若干层釉。 焙烧:将画上图案并施完釉的陶瓷器放入炉中焙烧。
弹性 弹性模量大,是金属材料的2倍以上。 弹性模量呈方向性;压缩模量高于拉伸弹性模量。 塑性变形 室温下,绝大多数陶瓷材料塑性变形极小。 1000℃以上,大多数陶瓷材料可发生塑性变形。 利用陶瓷的超塑性,可以对陶瓷进行超塑加工。 断裂 以各种缺陷(表面或内部)为裂纹源。 裂纹扩展,瞬时脆断。 缺陷的存在是概率性的。
细陶 半瓷器
炻器 粗陶
其他分类:
透明陶瓷:一般陶瓷是不透明的,但是光学陶瓷像玻 璃一样透明,故称透明陶瓷。透明陶瓷弥补了剥离性 能的不足,它强度高,耐高温,抵抗化学腐蚀效果明 显,甚至可以经受得起强烈的辐射等。
透明陶瓷
陶瓷材料的性能
强度(高温、低温、室温) 是所有材料中最强的。 韧性 韧性差,脆性大,是陶瓷产品的缺点。 硬度 是所有材料中最强的。 断裂韧度 易断裂 疲劳等
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 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 件精美的瓷器。
成瓷缺陷的修补
有时瓷器烧出来会有 一点瑕疵,用JS916-2 (劲素成)修补,可 以让成瓷更完美。
பைடு நூலகம்
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 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 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 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 成。 能增加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介强度,还有 美化器物、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侵蚀等特点。
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 为湿修和干修。
拉坯、印坯、修坯
拉坯、印坯、修坯工具
干燥 将陶瓷胎放在架子上干燥,进行阴干。 人工干燥。
其他
微波干燥技术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微波干燥技术。 微波干燥技术的原理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的电磁 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 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和 相互摩擦效应。 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 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 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 罩以透明釉,经1280--1320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 明清两代主打瓷器;
釉中彩
在上好釉的瓷器上进行装饰,然后再高温烧成,彩料 或者釉料融进了先前的釉中,貌似在中间,和釉上彩 工艺相似,但又和釉上彩有区别。
瓷器鉴赏
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 蒜头瓶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 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 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 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 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 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唐三彩 釉上彩 釉下彩 釉里红 斗彩 开片 青花 釉中彩
重点施釉介绍
唐三彩 盛行于唐 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 1100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 面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
釉下彩
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 脱落。最早见于唐代。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 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 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 花,就是一例。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 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 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于火烧温度。 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磁州窑。
陶 瓷 基 础 张知 威识
——
陶瓷的概念
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 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 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 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 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 制品。
陶瓷的分类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 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 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 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 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 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 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于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 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 对于制陶工作也很重视。